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高中历史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现结合高一历史教学,谈谈个人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在初中不受重视,所以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
  一是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二是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写手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
  一是善于设疑。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我在教学秦汉官僚机构中秦朝的“朝议制度”时做了一次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学生反应十分踊跃。
  三是贴近生活。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内容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937年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王浩作为一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爱国学生,他将如何重新面对他的人生?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他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靠自我不断求新探索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能拓展思路,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着眼长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在我所教的高一(2)班,学生申报了研究性课题《初高中的歷史学习衔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分工,所有同学都开动脑筋,努力为小组的研究活动做出贡献;老师则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出肯定和表扬,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历史体验,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并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
  (作者简介:曹天南,男,1977年3月出生,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任教于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2006年10月至今任教于贵港市港南中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读写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和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汲取“营养”;说和写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提高表达的能力。而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与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
期刊
摘要:一节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与教师的专业水准有直接的关系。构建一节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是初中化学老师追求的最高教学目标,也是最高教学境界。教学中如能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则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獲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实践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而且初中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家长的无奈,学生的烦恼,教师的茫然;症结所在是以范文教学为主,缺乏“情趣”和创新,教和学走入了机械刻板的应试怪圈;“情”“趣”“新”是教学互动相长的三个核心要素,是驱动小学生喜爱写作的三个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解决的之道是回归“情趣”,提倡个性和创新。关键词:现状 症结 破解 情趣 创新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家长来说,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
期刊
摘要:以诱达思。通过教师的“诱”,来促使学生的“思”,以学生的“思”来达到掌握知识,发长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从而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关键词:课堂教学 诱导 启发 兴趣 质量  《走进新课程》以崭新的教育理论展示教学,要求教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把”诱导思维”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通过掌握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呢?我对初中
期刊
摘要: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1)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2)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3)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4)初中政治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政治课教学 思考  建国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期刊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期刊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艺比赛,是帮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养的基本形式。当代青少年因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思想道德教育缺位、德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开展“三项活动”, 利用青少年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大好时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为青少年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基础。开展“三项活动”,对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深入发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孩子要健康成长, 首先就需要教育者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然而, 目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某些教育思想偏差现象。通过研读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 并从五个方面做了剖析, 由此进一步探讨其历史与现实意义。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一本以小说体著就的教育名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他假想抚养的男孩“爱弥儿
期刊
听,是人们用以沟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倾听,是人们在沟通、交往时表示对讲者尊敬或者重视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听者对讲者的评价态度。学会倾听,主要是指要掌握、会运用“听”这种沟通、交往方式来了解对方,让讲者在听者的“倾听”中感受到被尊重或者被重视,并在听者的“倾听”鼓舞下能够尽情“倾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是班主任,会不会听,能不能够听,
期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老的诗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苏武牧羊”、“精忠报国”,美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但是必须承认,在生活水平日益富足今天,有一些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了。不知体恤父母,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要让学生了解感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