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面临的挑战就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手段上有明显的突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多媒体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调和的三维目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结合,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将教师从重复性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关注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教学中,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的物理备课是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写成的文字材料,每年都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效率低,效果差,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使用计算机进行備课,既能快捷地实现教案的编辑修改,又便于保存,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备课以教科书、参考书为中心,教师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来完成,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多相关信息无法找到。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构建电子备课系统,为教师提供备课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以往我们只了解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其他学科的情况只能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得到,不全面也不科学。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信息库,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备课中,可以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到超导体时,课前分配各组学生上网了解当今超导体研究的进程以及应用前景。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运用信息技术就实现了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学”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情景创设是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景,它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联想,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引入中播放剪辑录像,先让学生听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琴声”、“轰鸣的飞机声”、“吱吱的电锯声”等等,让学生处于声音的环境中,进而构成悬念。又如在“光的传播”中,先让学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黄昏夕阳”、“舞台灯光”等等,让学生处于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环境中,对光的神秘产生一种求知欲。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抽象的,但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如在“浮力”的产生教学中,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而通过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总之,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是有机地结合,整合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整合要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这样才能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空前优化的教学效果。(山东省临清市)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以往我们只了解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其他学科的情况只能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得到,不全面也不科学。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信息库,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备课中,可以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消化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到超导体时,课前分配各组学生上网了解当今超导体研究的进程以及应用前景。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运用信息技术就实现了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学”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情景创设是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景,它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联想,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引入中播放剪辑录像,先让学生听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琴声”、“轰鸣的飞机声”、“吱吱的电锯声”等等,让学生处于声音的环境中,进而构成悬念。又如在“光的传播”中,先让学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黄昏夕阳”、“舞台灯光”等等,让学生处于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环境中,对光的神秘产生一种求知欲。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抽象的,但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如在“浮力”的产生教学中,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而通过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总之,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是有机地结合,整合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整合要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这样才能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空前优化的教学效果。(山东省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