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偏重于知识应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因其效果显著,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本文以《文化活动创意策划》课程为例,浅谈模块式教学法在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法 专业课程 尝试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为例”(CYYB20171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68-02
“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重在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水平提升和培养的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法的使用,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路径。
一、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法尝试的优势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依然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致使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之间“脱节”现象明显,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经济和人力成本进行岗位技能的提升。如何在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中,实现“教、学、用、需”的有机融合,实现毕业生从学校知识学习到工作环境中实践技能的无缝衔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公共文化服务类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文化场馆管理能力,文化活动策划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单位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文化活动创意策划》課程,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共108课时,其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为1:2。课程性质和课时比例的设置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实践、实操性技能知识的教学。
2、班级特点利于模块式教学法的开展
一方面,《文化活动创意策划》是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经过近两学年的磨合和相处,班级同学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同学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为课程模块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另一方面,15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共有13名学生。班级人数少,便于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学生的分组练习,便于教师教学任务的上传下达;更便于教师对课程模块教学的统一协调和把握。
3、模块式教学法本身的优势
模块式教学法的内涵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新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实操教学活动中。模块式教学法,因其教学效果显著,已经被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使用。
二、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法的尝试
1、课程教材的选用
目前,《文化活动创意策划》课程还没有专门的模块式教学教材。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式教学创新。本门课程教师选择的是薛保红主编的《活动策划》教材。该教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活动策划师就业能力证书培训指定用书,教材内容的设置旨在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让学生全面掌握活动策划的内容。教材内容的设置直接对接活动策划师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教师根据活动策划师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在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2、课程模块式教学板块划分
根据课程教材,以及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教学板块共分为“文化活动策划初认识”、“活动策划师初认识”、“文化活动策划理论”、“文化活动分类”、“文化活动策划的文案”、“文化活动策划的过程与方法”和“文化活动策划要素”等七个部分,力图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文化活动创意策划的知识点。
3、课程内容模块式教学法尝试
模块式教学法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力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实现向以学生、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根据模块式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尝试。
在“活动策划师初认识”板块,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今后有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活动策划师的岗位条件、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积极讨论,然后小组互评,教师作最后总结。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主动的课程参与,学生了解了该岗位的工作要求,也初步判断了自己有无能力和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活动策划师,间接性的帮助自己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文化活动策划的过程与方法”板块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意、策划的基本方法,在“木桶理论”讲解中,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手机”话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选出若干种手机品牌,并就“购买手机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甄选并逐一打分,从而找到某款手机在某些因素方面的短板。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木桶理论”的基本原理,还将该理论引入文化活动策划的创意环节,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化活动的筹办过程,进行文化活动的过程管理,在“文化活动策划要素”板块,教师以创意策划“毕业旅行”为主题,引导学生以课堂展示的形式,按照环境选择、时间、角色、经费、交通、安全、收尾、餐饮、住宿、评估等十大活动要素进行毕业旅行的创意策划,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出发,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尝试,学生对模块式教学法兴趣十足。与“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以及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教师也需对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毕业于本科以上院校,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且易受原有学科体系束缚,为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增加了难度。
参考文献:
[1]梁有智.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187.
[2]薛保红编著.活动策划[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法 专业课程 尝试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为例”(CYYB20171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68-02
“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重在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水平提升和培养的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法的使用,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路径。
一、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法尝试的优势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依然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致使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之间“脱节”现象明显,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经济和人力成本进行岗位技能的提升。如何在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中,实现“教、学、用、需”的有机融合,实现毕业生从学校知识学习到工作环境中实践技能的无缝衔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公共文化服务类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文化场馆管理能力,文化活动策划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单位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文化活动创意策划》課程,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共108课时,其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为1:2。课程性质和课时比例的设置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实践、实操性技能知识的教学。
2、班级特点利于模块式教学法的开展
一方面,《文化活动创意策划》是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经过近两学年的磨合和相处,班级同学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同学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为课程模块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另一方面,15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共有13名学生。班级人数少,便于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学生的分组练习,便于教师教学任务的上传下达;更便于教师对课程模块教学的统一协调和把握。
3、模块式教学法本身的优势
模块式教学法的内涵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新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实操教学活动中。模块式教学法,因其教学效果显著,已经被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使用。
二、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法的尝试
1、课程教材的选用
目前,《文化活动创意策划》课程还没有专门的模块式教学教材。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式教学创新。本门课程教师选择的是薛保红主编的《活动策划》教材。该教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活动策划师就业能力证书培训指定用书,教材内容的设置旨在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让学生全面掌握活动策划的内容。教材内容的设置直接对接活动策划师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教师根据活动策划师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在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2、课程模块式教学板块划分
根据课程教材,以及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教学板块共分为“文化活动策划初认识”、“活动策划师初认识”、“文化活动策划理论”、“文化活动分类”、“文化活动策划的文案”、“文化活动策划的过程与方法”和“文化活动策划要素”等七个部分,力图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文化活动创意策划的知识点。
3、课程内容模块式教学法尝试
模块式教学法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力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实现向以学生、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根据模块式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尝试。
在“活动策划师初认识”板块,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今后有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活动策划师的岗位条件、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积极讨论,然后小组互评,教师作最后总结。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主动的课程参与,学生了解了该岗位的工作要求,也初步判断了自己有无能力和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活动策划师,间接性的帮助自己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文化活动策划的过程与方法”板块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意、策划的基本方法,在“木桶理论”讲解中,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手机”话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选出若干种手机品牌,并就“购买手机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甄选并逐一打分,从而找到某款手机在某些因素方面的短板。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木桶理论”的基本原理,还将该理论引入文化活动策划的创意环节,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化活动的筹办过程,进行文化活动的过程管理,在“文化活动策划要素”板块,教师以创意策划“毕业旅行”为主题,引导学生以课堂展示的形式,按照环境选择、时间、角色、经费、交通、安全、收尾、餐饮、住宿、评估等十大活动要素进行毕业旅行的创意策划,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出发,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尝试,学生对模块式教学法兴趣十足。与“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以及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教师也需对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毕业于本科以上院校,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且易受原有学科体系束缚,为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增加了难度。
参考文献:
[1]梁有智.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187.
[2]薛保红编著.活动策划[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