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报道对女大学生的污名化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今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新闻媒体常常会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污名化报道,吸引受众眼球,谋取商业利益。由于女大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大都来自网络,这种污名化的形象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笔者期望通过本文,使网络新闻媒体意識到自身公信力的缺失,同时女大学生能够有意识的提高媒介批判能力,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道;女大学生;污名化;形象建构
  一、引言
  污名化理论是欧文·戈夫曼在1963年提出的,污名化是“社会给某些个体或群体贴上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对被贴标签人的不公正待遇。 [1]一直以来,女大学生都被媒体广泛关注,但笔者发现,经过网络媒体的策划和报道,展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女大学生形象常常被塑造成“负面叙事”主体。
  此外,大学生接收新闻信息的渠道多来自网络,而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顾社会责任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将个别女大学生负面报道置于放大镜下,使得女大学生整体形象受到社会广泛质疑,污名化的女大学生形象长期被女大学生接收,是否会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造成影响?面对污名化报道,女大学生该如何应对?对此,本文提出假设:一.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有污名化倾向。二.网络新闻媒体通过污名化报道为女大学生建构的媒介形象,会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二、研究方法
  针对假设一,本文选取较受女大学生欢迎的百度作为研究对象[2],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6日为研究时段。再用系统抽样法,以日期为单位,随机选择2007年1月14日作为开始,每隔30天抽取一天,共抽取88天,作为样本。最后以“女大学生”为关键词在百度新闻做标题搜索,共获得有效样本 650个。表一是对报道议题和报道立场的可操作化定义(表1)。
  表1相关概念的操作化
  针对假设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站、微信、QQ等渠道随机向女大学生进行发放,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31份。
  三、数据分析
  (一)对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报道立场的界定
  本文中,正面形象指女大学生健康积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等特点。中性形象指对女大学生的叙述不具有倾向性或难以辨别倾向性。负面形象指女大学生心理扭曲、行为放纵不端等。受难形象是指女大学生的受难形象,如被骗、被欺凌等。
  (二)对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报道立场的分析
  笔者对这八年来不同性质议题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八年来,负面形象和受难形象的报道议题分别是191条和165条,约占女大学生报道议题的29.5%和25.5%,这种报道倾向,造成了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污名化现象。
  对负面形象和受难形象议题类型进行统计,受歧视受欺辱、发生伤亡、行为不端、被骗等四类议题,平均出现频率位居前四,占比分别为17.4%,16.2%,12.3%和12.0%。
  图2是2007年到2013年各类议题的变化趋势,可见,正面形象报道议题呈波动增多趋势,负面形象报道议题呈波动下降趋势,受难形象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网络新闻媒体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报道,但它无法不受商业利益驱使,以女大学生的受难形象,吸引受众眼球,增加网址点击率。
  图2各类形象报道议题变化趋势
  (三)对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报道议题和报道立场的交叉分析
  根据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报道议题侧重点的不同,笔者将相关样本划分为12种类别, 分别是就业、受害、婚恋、身体、助人和公益、受助/求助、违法犯罪、自杀、学业、心理、消费和其他(按议题比率由高到低排序)。统计2007到2014年各议题所占比率,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25.5%)、“受害”(18.8%)、“婚恋”(9.4%)、“身体”(9.1%)、“助人和公益”(6.8%)。
  结合报道立场分析,首先,最初的“就业”议题主要报道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畸形求职等,如今,正面形象报道议题增多,媒体从关注女大学生“另类求职”的负面、受难形象,转变为关注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参军、支教、村官等)的积极面貌。
  但2到5位仍以负面、受难形象为主,“受害”议题主要呈现女大学生被骗、被欺辱、发生伤亡等形象。“婚恋”议题主要呈现了女大学生恋爱功利、恨嫁等负面形象。“身体”议题主要是凸显女大学生受欺辱等受难形象。从第6位的议题才开始凸显女大学生乐于助人、热爱公益的正面形象。
  总的来说,网络新闻媒体建构的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基本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议题来源和形象体系,即以就业、婚恋方面的负面叙事和受害、身体方面的受难叙事为主,辅以就业、助人和公益等报道,突出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
  四、网络新闻报道对女大学生形象建构的特点分析
  (一)“女大学生”议题被加强
  表3显示,“女大学生”议题报道量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79篇有效样本激增至2013年的107篇,这说明女大学生群体受到媒体的重视程度增加,成为媒体关注的社会对象。
  (二)负面形象报道议题减少,正面形象报道比例加强,但形象塑造较为单一
  图2显示,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负面形象的报道量从2007年起呈波动型逐年下降,2011年达六年来最低值,2012年和2013年有小幅回升,但整体看来,女大学生负面形象报道议题量有所减少,可见网络新闻媒体有意减少对女大学生负面形象报道。
  正面形象报道方面,2008年起,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正面报道增多,至2010年,正面报道开始多于负面报道,这一变化客观上改变了受众心中突出的“负面行为者”的刻板印象。但由于正面形象报道议题的来源较为单一,形象塑造多集中在“就业”议题上,大都关注女大学生参军、支教、当村官等,关于学习、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正面报道严重欠缺。由此表明,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建构还是相对狭隘且有针对性,在真实客观还原女大学生面貌方面仍不全面。   (三)集中突出受难形象,女性的生理特征在报道议题上被反复强调,但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在报道议题上没有得到有力凸显
  图2显示,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受难形象的报道呈波动型逐年递增趋势,从2007年的12.5%猛增至2013年的37.5%,集中突出了女大学生被骗、被凌辱、发生伤亡等弱势形象。此外,女性的生理特征被反复强调,其中,“就业”、“受害”和“身体”议题上均有较多受难形象报道,网络新闻媒体有意通过这些议题的集中报道突出其作为女性的生理特征和生理弱势,结果是女大学生群体的学生身份被忽视。
  五、网络新闻的污名化报道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为了对网络新闻媒体污名化女大学生的现象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
  一.女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情况调查,
  二.受众心中的女大学生形象和大众媒介构建的女大学生形象是否存在差异,
  三.对女大学生基本媒介素养调查。
  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受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介是手机,说明女大学生通过手机接收到的信息对她们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最大。52.67%的调查对象称偶尔会关注“女大学生”的相关新闻。56.49%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量适中。此外,64.89%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女大学生的污名化报道议题居多。由此可见,目前在网络新闻媒体中,女大学生认为网络新闻媒体对其进行的新闻报道以负面、受难形象为主。
  第二部分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女大学生认为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污名化形象主要是:“恋爱功利”,“想嫁‘富二代’‘官二代’”、“剩女、恨嫁”、“就业难”、“浅薄虚荣,崇拜金钱”、“性观念开放,如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等”。此外, 91.6%的受調查者称关于女大学生的污名化报道是通过网络获得的。由此可得出结论,网络新闻媒介多选择用耸人听闻、煽情、低俗的负面、受难议题进行新闻报道,以求得效益最大化。网络新闻媒介,迫于竞争压力,偏好借助具有刺激性的新闻个案引导受众,它们通过片面的信息构建了污名化的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在对现实和网络新闻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对比时,90.08%的受调查者认为生活中的女大学生们大部分都很优秀,如有不好的行为,也只是个别现象。另外,37.4%的受调查者认为媒体对女大学生报道内容与现实基本相符。由此推断,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污名化形象建构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第三部分结果显示:在“媒体经常对个别女大学生进行污名化报道,是否会影响女大学生整体在你心中的形象”和“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会对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造成影响”这两问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问到网络新闻媒体对女大学生污名化的报道你认为是否真实的调查中,中立、表示不会怀疑和比较会怀疑的比例分别是36.64%、21.37%和20.61%。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和批判能力较弱,缺乏对媒介信息真实性提出质疑的意识,一部分受众一味地接受网络媒体关于性别角色的报道及传递的性别观念,这无疑会加深性别二元化的问题。
  六、结语
  综上,结论是,女大学生主体缺乏性别媒介素养的认识,她们对网络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性别价值观持接受态度,缺乏应有的批判和辨别能力,这无疑会加深媒介中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自身的影响,在面对媒体长期的价值观渗透时,她们会受到污名化媒介形象建构的影响,对自我的认知产生错误判断。
  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媒体,应主动承担媒介社会责任,做好信息“把关人”角色,必须从议题选择和平衡正负形象的报道比重上对原有报道模式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女大学生形象的新闻框架。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要加强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重建正确的性别意识。
  参考文献:
  [1] 欧文·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
  [2]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对参加此次大讲堂学员进行了“最受大学生喜爱媒体及媒体人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使用百度。
  [3]刘利群.媒介传播与社会性别[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4]韩贺南.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育已被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种教学课堂形式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启发式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启发式教育;问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会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对策,分别从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运用多元化评价、提升班主任的威信、强化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开放式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怎么做好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而小学生比较小,管理起来比较
期刊
【摘 要】目前学校大部分老师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共同一个办公室,在这种环境下老师面对敏感、脆弱、叛逆期的学生,跟他们的谈话,尽管老师苦口婆心,但是受到谈话环境和方式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良好的沟通教育的效果。本人工作经验得出,灵活运用环境资源,选择适当的环境,老师保持微笑,营造温暖轻松的谈话氛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而且师生都感受到心灵碰撞的喜悦与幸福。  【关键词】借一步;谈话;效果良好  
期刊
【摘 要】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的新认识。网络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结合学科教学论课堂上的系统学习,我了解到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准绳,不仅解决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为学生制定了语文学习的计划,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报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分为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前言部分主要阐述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三个方
期刊
【摘 要】在国际舞台上,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努力构建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科学指导方法、有效管理途径,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育人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学会与孩子一同成长,既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要不断地完善提升自我,与孩子一同成长。  【关键词】家长;关注;孩子成长  一、要善于见微知著,从细微处关注孩子成长的点滴  我们做家长的,对自家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与爱好大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但对孩子学习中的细小环节往往容易忽视,从而失去很好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失去较好的教育时机。在我家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和口号上,校企双方可以通过明确校企双主体地位,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办学优势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高职;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兴起,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
期刊
【摘 要】《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和行事的一本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了解孔子思想的最基本的一本书。《论语》中讲述了太多关于仁爱、孝友、修养等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把这里面的精华尽量融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就此,我谈谈关于《论语》的一些理解和感想。  【关键词】论语;教学之道  首先是“仁”,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根本精神。我认为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就是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中的生本思想,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全力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強烈的探究意识;有机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突出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究意识;合作  郭思乐教授说:“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