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工具在不断的进化的同时推动着学习和教育的变革,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能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呈现的工具,而且还要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学习,才能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促进教学,对教师行业发展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教学与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使知识讲解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并且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函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人们总是在不懈地进行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成果将直接推动着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实际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1、多媒体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用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多媒体已经列为评课标准之一,教师对这一新的科技手段开始重视起来。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学生课后可方便查询回顾,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印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县城以上中学教室均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系统,以及教学实时监控设备等,为多媒体教学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网络教育应用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上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距离教学(Distance Leaning)、网上学校(E-School)、校园网(School Net)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ning,CSCl)。
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传统的远程教学方式(电视和广播等方式)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并像部分人认为的,只要开发好一个课件放在网络上传播就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了。网络远距离教学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可控性)。
网上学校(也称网校),通过网上学校可以实施一定的远距离教学。学生能够在网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包括学校历史、办学宗旨和特色、师资情况、课程设置等外,还能够使学生在网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人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阅资料、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学校还不够完善,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校园网是一种基于局域网(LAN)技术构建起来的小型校园网络系统,它是将分布在一所学校内的所有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互联至校内的一个网络中心,实现共享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学校有效管理等主要目的。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管理、教学应用等,是在校内而网上学校的功能是面向校外。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在硬件技术方面应该说已相当成熟。校园网具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功能、网上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共享功能、高速方便的对外对内通讯交流功能等。
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一般包括视音频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很明显,为此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1、信息技术对改善学校的哪些工作所起的作用最显著?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人,而学校的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到对学校工作最有效的方面也是提出这一问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多年来,由于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成果,所以目前无论是在我国或世界上,技术资金在学校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往往比较盲目,许多经费的投入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同时也容易造成学校之间的相互攀比之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围绕学校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开展,例如:学校的管理(包括校长的决策支持、教务和总务管理、教师和学生档案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文持、课堂的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课外辅导、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等方面)、校园网络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校的建设、网络的教学应用、通讯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技术资金的有效使用决策方面提供依据,而且也有助于真正达到提高和改善学校实际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信息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对象所起的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也是基于教育门类和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学习对象的不同性和差异性。在对这一问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研究成果)之前,人们确实很难把握技术应该首先重点在哪些学科和对象上开展应用,从而也造成技术资金投入的浪费,甚至还会导致与人们预期相反的教与学效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开展教育的,但这一技术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会同样有效,特别是涉及到人文类或培养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就学习对象而言,不同的年今、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甚至不同的性别等,技术的应用对各自产生的学习效果和作用也同样会是完全不同的。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研究者既可以从学科的角度并结合学习对象一起研究,也可以围绕其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哪类智力水平(高、中、低)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技术对哪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更有效?哪些学科(文科或理科、新兴学科、传统成熟学科等)更适合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等等。 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问题的研究可以起到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有重点地选择和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样,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多次的比较实验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3、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需采用何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相应变化。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人类在所有情况下进行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简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学习活动均可称作教学。虽然传统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为了揭示教学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以及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当代的教学理论研究已把教与学当作统一活动过程来看待,当然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也就可以视为是对“教与学的艺术”或“教与学的技巧”的研究。尽管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很多适合传统教与学(非技术支持环境下)的模式和策略。但真正能适应现代技术支持环境下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接受和认同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却很少。新模式和新策略的研究结果是为了实际地指导教师和学习者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教与学。当然,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求人们必须要有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要经过反复教与学的实践来验证。
四、如何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 2.0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工具和软件,让我们在利用,使用技术进行教与学方面变得越来越简单和便利。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的发挥主动性进行学习,学习技术是一个前提。技术是学习发生和优化的一个手段。技术不仅仅窄限于电子信息技术,还包含很宽泛的实验技术、研究技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尤其是在充分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也就是说,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技术,而不是让学生经常看教师的操作、看教师的表演。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才可能真正学会利用这些技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受到过于严格的控制,而是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资源,让学生用于学习,从而不断完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场所。
在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三点是提高“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注意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意识是很关键的。现实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后往往是被动的请教老师,殊不知其可以轻松的在网络上获取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今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尤为必要,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很少。在培养意识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才是有效的学习程序,通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必从过去的盲目应用资源发展到有序,有规律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应用资源,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
通过当前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支撑,构建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设计,打破一节课一节课思考的备课程式,强调进行阶段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质量h。在此过程中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实践,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必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教学与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使知识讲解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并且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函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人们总是在不懈地进行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成果将直接推动着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实际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1、多媒体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用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多媒体已经列为评课标准之一,教师对这一新的科技手段开始重视起来。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学生课后可方便查询回顾,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印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县城以上中学教室均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系统,以及教学实时监控设备等,为多媒体教学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网络教育应用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上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距离教学(Distance Leaning)、网上学校(E-School)、校园网(School Net)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ning,CSCl)。
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传统的远程教学方式(电视和广播等方式)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并像部分人认为的,只要开发好一个课件放在网络上传播就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了。网络远距离教学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可控性)。
网上学校(也称网校),通过网上学校可以实施一定的远距离教学。学生能够在网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包括学校历史、办学宗旨和特色、师资情况、课程设置等外,还能够使学生在网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人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阅资料、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学校还不够完善,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校园网是一种基于局域网(LAN)技术构建起来的小型校园网络系统,它是将分布在一所学校内的所有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互联至校内的一个网络中心,实现共享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学校有效管理等主要目的。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管理、教学应用等,是在校内而网上学校的功能是面向校外。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在硬件技术方面应该说已相当成熟。校园网具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功能、网上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共享功能、高速方便的对外对内通讯交流功能等。
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一般包括视音频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很明显,为此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1、信息技术对改善学校的哪些工作所起的作用最显著?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人,而学校的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到对学校工作最有效的方面也是提出这一问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多年来,由于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成果,所以目前无论是在我国或世界上,技术资金在学校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往往比较盲目,许多经费的投入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同时也容易造成学校之间的相互攀比之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围绕学校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开展,例如:学校的管理(包括校长的决策支持、教务和总务管理、教师和学生档案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文持、课堂的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课外辅导、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等方面)、校园网络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校的建设、网络的教学应用、通讯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技术资金的有效使用决策方面提供依据,而且也有助于真正达到提高和改善学校实际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信息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对象所起的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也是基于教育门类和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学习对象的不同性和差异性。在对这一问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研究成果)之前,人们确实很难把握技术应该首先重点在哪些学科和对象上开展应用,从而也造成技术资金投入的浪费,甚至还会导致与人们预期相反的教与学效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开展教育的,但这一技术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会同样有效,特别是涉及到人文类或培养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就学习对象而言,不同的年今、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甚至不同的性别等,技术的应用对各自产生的学习效果和作用也同样会是完全不同的。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研究者既可以从学科的角度并结合学习对象一起研究,也可以围绕其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哪类智力水平(高、中、低)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技术对哪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更有效?哪些学科(文科或理科、新兴学科、传统成熟学科等)更适合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等等。 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问题的研究可以起到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有重点地选择和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样,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多次的比较实验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3、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需采用何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相应变化。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人类在所有情况下进行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简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学习活动均可称作教学。虽然传统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为了揭示教学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以及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当代的教学理论研究已把教与学当作统一活动过程来看待,当然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也就可以视为是对“教与学的艺术”或“教与学的技巧”的研究。尽管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很多适合传统教与学(非技术支持环境下)的模式和策略。但真正能适应现代技术支持环境下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接受和认同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却很少。新模式和新策略的研究结果是为了实际地指导教师和学习者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教与学。当然,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求人们必须要有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要经过反复教与学的实践来验证。
四、如何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 2.0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工具和软件,让我们在利用,使用技术进行教与学方面变得越来越简单和便利。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的发挥主动性进行学习,学习技术是一个前提。技术是学习发生和优化的一个手段。技术不仅仅窄限于电子信息技术,还包含很宽泛的实验技术、研究技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尤其是在充分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也就是说,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技术,而不是让学生经常看教师的操作、看教师的表演。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才可能真正学会利用这些技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受到过于严格的控制,而是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资源,让学生用于学习,从而不断完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场所。
在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三点是提高“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存储以及表达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注意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意识是很关键的。现实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后往往是被动的请教老师,殊不知其可以轻松的在网络上获取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今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尤为必要,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很少。在培养意识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才是有效的学习程序,通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必从过去的盲目应用资源发展到有序,有规律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应用资源,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
通过当前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支撑,构建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设计,打破一节课一节课思考的备课程式,强调进行阶段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质量h。在此过程中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实践,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必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