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地学习新课标,目的就是要广大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关键是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希望能与各位同行产生共鸣。
【关键词】新数学课程标准 ; 课堂教学 ; 生活化 ; 创造性 ;多样化 ; 过程化 ; 开放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工作。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新课标,体验新课标,而学习体验的结果必然反映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基础上,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来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在对学习目的、任务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生活的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找准每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创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给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提供一种视觉,搭建一座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我在教“家园”图这一课时,先取本地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物入画,使其更符合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不仅正确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大小及其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而且初步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再如学习《购物》单元“买衣服”一节时,我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服装商场参观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买衣服的具体情景、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亲自用人民币演示购物的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到市场或商店买东西。从而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使用创造性
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新一轮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当教材中的素材不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各个地方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将教材加以改造。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一些与学生具体情况不符的地方,作为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适当地加以改编。例如在数学教材中出现了海鸥,而西部的学生对海鸥没有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其改为小狗;在教材中教师觉得整理:房间在课堂上不好演示,可以改为整理课桌;在西部农村,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学前教育,一开始大容量地认数有困难,教师可以放慢节奏或增加衔接课的时间等等。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适度地改编教材是我们提倡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
三、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通过下图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写出图中的分数。在学生答案不一样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并不马上表态,也不是只让个别学生说思路,而是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哪个答案有道理?为什么?从中还能悟出什么?又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得到一串的分数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分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再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从而自主探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些都体现了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合作探索的过程,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在这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四、知识形成的过程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新知”转向“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五、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自由活泼的开展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设计,给学生自主探索留下空间,把学习实践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看、说、想、做,是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课堂教学中,就做了如下大胆设计:
问题1: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们桌面上的圆柱形与圆锥形的量杯,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反复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
问题2:请同学们以下组为单位展开活动,用量杯、沙子做实验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试验一:用圆锥形量杯装满沙子倒进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量杯,倒了( )-次才能倒满。
实验二:用圆柱形量杯装满沙子倒进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量杯,可以倒( )杯。
同学们发现: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从而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早地认清新标准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落实好以上四点必将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数学课程标准 ; 课堂教学 ; 生活化 ; 创造性 ;多样化 ; 过程化 ; 开放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工作。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新课标,体验新课标,而学习体验的结果必然反映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基础上,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来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在对学习目的、任务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生活的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找准每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创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给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提供一种视觉,搭建一座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我在教“家园”图这一课时,先取本地学生熟悉的生活景物入画,使其更符合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不仅正确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大小及其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而且初步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再如学习《购物》单元“买衣服”一节时,我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服装商场参观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买衣服的具体情景、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亲自用人民币演示购物的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到市场或商店买东西。从而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使用创造性
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新一轮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当教材中的素材不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各个地方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将教材加以改造。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一些与学生具体情况不符的地方,作为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适当地加以改编。例如在数学教材中出现了海鸥,而西部的学生对海鸥没有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其改为小狗;在教材中教师觉得整理:房间在课堂上不好演示,可以改为整理课桌;在西部农村,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学前教育,一开始大容量地认数有困难,教师可以放慢节奏或增加衔接课的时间等等。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适度地改编教材是我们提倡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
三、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通过下图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写出图中的分数。在学生答案不一样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并不马上表态,也不是只让个别学生说思路,而是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哪个答案有道理?为什么?从中还能悟出什么?又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得到一串的分数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分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再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从而自主探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些都体现了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合作探索的过程,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在这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四、知识形成的过程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新知”转向“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五、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自由活泼的开展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设计,给学生自主探索留下空间,把学习实践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看、说、想、做,是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课堂教学中,就做了如下大胆设计:
问题1: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们桌面上的圆柱形与圆锥形的量杯,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反复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
问题2:请同学们以下组为单位展开活动,用量杯、沙子做实验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试验一:用圆锥形量杯装满沙子倒进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量杯,倒了( )-次才能倒满。
实验二:用圆柱形量杯装满沙子倒进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量杯,可以倒( )杯。
同学们发现: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从而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早地认清新标准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落实好以上四点必将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