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教师如果不注重反思就会窒息学生的创造,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
关键词:反思;课前;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66-1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谈谈教学反思的具体做法。
一、课前反思——预先做好充分准备
评课的时候常遇到授课老师在自评时反映,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自己不曾预料的。如,有的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却有出乎意料的答案;原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想到不是冷场,就是没有朝自己預想的方向发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反思,教学前你进行教学反思了吗?备课时要着重关注三方面,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有了这些准备,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你也就会有的放矢。这种课前反思的做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
二、课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在上《勾股定理》时,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备课,设计了一张瓷砖拼图(如下图),制作了幻灯片,还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正方形P的面积=平方厘米;
2.正方形Q的面积=平方厘米;
3.正方形R的面积=平方厘米;
4.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5.猜想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猜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去论证猜想的正确性。上课时先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没等我把幻灯片播放出来,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回答是准确的,但也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勾股定理是新知识,刚才的提问是我设计的情境,本想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探索,从而引出新课,没想到学生甲的回答准确无误,这正确的回答却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前已经预习了新课。于是我接着说:“这个同学真好学,通过预习掌握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这节课我请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既肯定了答对问题的孩子,还激活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在课后主要反思下面三个方面:
1.反思教师领路。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另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中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反思学生学步。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3.反思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点拨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意味着教师所从事的是类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他们更多地是对自身的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判断一个教师到底是教书匠型的教师,还是研究型的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继续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关键词:反思;课前;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66-1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谈谈教学反思的具体做法。
一、课前反思——预先做好充分准备
评课的时候常遇到授课老师在自评时反映,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自己不曾预料的。如,有的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却有出乎意料的答案;原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想到不是冷场,就是没有朝自己預想的方向发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反思,教学前你进行教学反思了吗?备课时要着重关注三方面,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有了这些准备,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你也就会有的放矢。这种课前反思的做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
二、课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在上《勾股定理》时,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备课,设计了一张瓷砖拼图(如下图),制作了幻灯片,还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正方形P的面积=平方厘米;
2.正方形Q的面积=平方厘米;
3.正方形R的面积=平方厘米;
4.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5.猜想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猜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去论证猜想的正确性。上课时先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没等我把幻灯片播放出来,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回答是准确的,但也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勾股定理是新知识,刚才的提问是我设计的情境,本想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探索,从而引出新课,没想到学生甲的回答准确无误,这正确的回答却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前已经预习了新课。于是我接着说:“这个同学真好学,通过预习掌握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这节课我请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既肯定了答对问题的孩子,还激活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在课后主要反思下面三个方面:
1.反思教师领路。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另一方面将教学过程中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反思学生学步。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3.反思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点拨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意味着教师所从事的是类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他们更多地是对自身的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判断一个教师到底是教书匠型的教师,还是研究型的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继续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