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引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的思政建设也应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怎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概念,处理好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与思政渗透的关系。“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首先,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资料。
一、根据学情选择教材。
高职学生积极、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课程思政对于高职学生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高职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以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在选取高职英语教材时,应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单元主题的选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促进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索研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并乐意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和关键。实施课程思政,把握学科专业特点,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使课堂教学如盐入味、润物无声。要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提取出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比如课文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了解、探讨端午节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及其由来、端午节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及其反映出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端午节及其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内涵的传承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到端午节是发源于中国的节日,但现在却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中盛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三、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一)根据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应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及听说能力,为学生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顺利地用英语交流提供保障。另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比较、分析研究等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思政目标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所孕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课堂教学中,文明要牢记使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二)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1.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比如在讲解端午节由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视频短片替代传统的教师讲授,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频输入以达到更加直观的效果。而课堂讨论活动可以利用“雨课堂”来开展。老师发布任务后,学生可以发送弹幕發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充分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以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为例,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解文章的语言点,并利用“雨课堂”发布词汇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再将课堂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关于端午节的英语讲解视频,练习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播放视频前,老师需要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更有针对性。然后请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选择端午节某一习俗来进行讲解,包括这一习俗的具体描述、由来及其代表的精神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层的了解,对于屈原这一人物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人民对屈原的尊敬体现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寻找屈原遗体,人们划船沿江搜寻却一无所获;为了保存屈原遗体,人们用船桨拍打水面,并将糯米团扔进江中喂鱼与水怪。为了纪念屈原,划船发展成了现在的划龙舟比赛,而糯米团也流传至今,发展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粽子。
3.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教学成果。教学不仅仅体现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还应该延续到下课以后。课程思政的目标也需要不断复习、巩固从而得以强化。
课程思政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课堂所学不仅存在于脑袋里,更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
作者简介:颜丽,女(1982.7——),重庆南岸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怎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概念,处理好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与思政渗透的关系。“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首先,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资料。
一、根据学情选择教材。
高职学生积极、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课程思政对于高职学生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高职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以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在选取高职英语教材时,应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单元主题的选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促进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索研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并乐意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和关键。实施课程思政,把握学科专业特点,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使课堂教学如盐入味、润物无声。要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提取出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比如课文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了解、探讨端午节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及其由来、端午节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及其反映出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端午节及其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内涵的传承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到端午节是发源于中国的节日,但现在却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中盛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三、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一)根据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应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及听说能力,为学生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顺利地用英语交流提供保障。另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比较、分析研究等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思政目标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所孕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课堂教学中,文明要牢记使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二)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1.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比如在讲解端午节由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视频短片替代传统的教师讲授,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频输入以达到更加直观的效果。而课堂讨论活动可以利用“雨课堂”来开展。老师发布任务后,学生可以发送弹幕發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充分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以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为例,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解文章的语言点,并利用“雨课堂”发布词汇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再将课堂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关于端午节的英语讲解视频,练习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播放视频前,老师需要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更有针对性。然后请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选择端午节某一习俗来进行讲解,包括这一习俗的具体描述、由来及其代表的精神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层的了解,对于屈原这一人物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人民对屈原的尊敬体现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寻找屈原遗体,人们划船沿江搜寻却一无所获;为了保存屈原遗体,人们用船桨拍打水面,并将糯米团扔进江中喂鱼与水怪。为了纪念屈原,划船发展成了现在的划龙舟比赛,而糯米团也流传至今,发展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粽子。
3.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教学成果。教学不仅仅体现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还应该延续到下课以后。课程思政的目标也需要不断复习、巩固从而得以强化。
课程思政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课堂所学不仅存在于脑袋里,更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
作者简介:颜丽,女(1982.7——),重庆南岸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