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侧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畸形,它不仅影响患儿的面容, 而且给患儿及家庭造成极大精神负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1]。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旋转推进法(Millard式)。历史上对下三角瓣和Millard式的内容争论及报道最多。许多作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旋转推进法修复术后存在唇高不足和疤痕直线收缩等缺点,而下三角瓣法存在鼻翼及鼻底修复不良和患侧唇高过长等缺点[1]。针对临床上修复术后出现的不足和学者们的经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在使用Millard术式的过程中在上唇下部和唇红缘下各设计一小三角瓣,对3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进行了修复并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单侧完全唇裂患者40例,年龄3/12—60岁,平均年龄8.1个月,其中,男28例,女12 例;左侧26 例,右侧14 例,均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
1.2 手术方法
1.2.1 定点设计 健侧唇峰定点1,人中切迹定点2,健侧裂隙缘定点3,使1—2长度等于2—3。在患侧红唇最厚处之唇红缘上定点4,在健侧鼻底稍下,中线和健侧人中嵴之间定点5,在中线之鼻小柱基部定点Z,在5点之外下方定点X,但点X不能超越健侧人中嵴,其长度以旋转下降的量而定。.在患侧鼻底的健、患侧裂隙处定点6、7。划线连接3—Z—5—X,3—6,4—7。如图在患侧红唇干性粘膜上设计三角瓣插入健侧干湿性粘膜交界处(图1、2)。
图1 定点及设计示意
图2 术中定点及设计示意
1.3 手术操作
1.3.1 切开 术区注射含1:100,000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以减少出血。沿连线分别切开皮肤、肌层和粘膜。
1.3.2 分离 锐性分离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向两侧分离的范围各约5mm,特别注意裂隙侧鼻翼基部异常附着,要充分松解,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并利于固定鼻翼外侧脚。唇红部粘膜肌肉的分离要彻底。对于裂隙较宽并伴有牙槽嵴裂的常规在患侧龈颊沟处作松弛切口。
1.3.3 缝合 先缝合粘膜层,再行口轮匝肌重建,如果唇红肌肉组织较薄应采取重叠缝合的方法。根据设计使各瓣对位、缝合皮肤。唇红线上不做缝合,而是在唇红线的上、下1mm处各缝合一针,使此处轻度外凸形成唇峰。最后修整缝合红唇粘膜,此时应注意保持红唇的突度,因红唇粘膜组织量一般相对较多,修剪时应尽量多去除组织,切不可保守,以免影响修复后红唇的形态。
2 效果
所有患者上唇创口均一期愈合,近期的唇弓及唇珠外形较佳,鼻翼畸形得到初步矫正。(见图3)
图3 完全性唇裂手术前后对比
3.讨论
Millard法是旋转健侧组织瓣推进封闭患侧鼻底,用患侧上唇的三角瓣向健侧推进插入健侧上唇中份所形成的三角形缺损,线位于人中嵴上,所以健侧人中、人中切迹及患侧上唇均不受损害而获得较自然的唇弓外形和人中凹,并且鼻孔鼻翼成形好,鼻底丰满,鼻小柱偏斜也得到纠正。但单侧完全性唇裂存在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健患侧唇峰高度差大,患侧唇峰高度明显不足,而且唇红缺少等缺陷。因健患侧唇峰高度差大,患侧裂隙过宽,健患侧上唇面积比值小于0.7,对此传统的Millard法难解决患侧上唇高度及患侧上唇组织不足的缺陷[2]。
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并灵活运用该手术定点原则,使5点靠近鼻小柱基部,以保证C瓣的延伸长度;利用回切,使健侧裂隙缘唇峰点(3点)下降足够的高度。本组40例单侧完全唇裂患者术后都达到了双侧唇高一致的效果。因此,只要遵循Millard的设计原则,灵活运用回切,彻底分解口轮匝肌,患侧肌层、皮肤层自然伸展、下降,而不会影响患侧唇高和术后上唇中线的正中位置。故
Millard法足以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3.1 纠正唇高不足
旋转推进法(Millard式)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可得到明显改善,而下三角瓣法(Tennison)术后鼻畸形几乎无改善[3]。由于单侧唇裂患者的个体差异,完全性唇裂患者无论利用Millard I式还是Millard II式进行修复,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患侧唇峰下降不足,笔者在点4上方切开1个尖向内上的小三角皮瓣,点3上方切开1个水平或稍斜向内上的小切口,将小三角瓣插入对侧小切口内,基底宽根据需下降的程度而定,一般宽约2—3mm。旋转推进原则在临床应用中,多数病例裂隙缘患侧唇高长度是足够的,不需要用C瓣来补充,而是将C瓣形成矩形瓣放在健侧用以延长患侧鼻小柱并对位缝合于患侧裂缘:如果患侧裂缘唇高
长度存在差异并小于2 mm,C瓣就可形成小的三角瓣插于患侧鼻前庭内,用于恢复唇高和构建鼻堤:如果差异大于2 mill,C瓣则设计成大的三角瓣插于患侧鼻底来达到与唇高相等。因此利用C瓣的目的主要是达到裂缘患侧的唇高[3] 。
3.2 唇红缘对位改良
在有效的矫正唇高不足的前提下,唇红缘、唇峰的处理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以往手术方法切口的设计在唇红缘对位点上均是斜形皮肤切口,其缺点一是由于婴幼儿唇红线不明显[4],精确对位缝合困难;而是皮肤疤痕的收缩,造成远期唇红线不连续或上翘,双侧唇峰不对称。本方法打破传统的斜线对位,采用矩形瓣直线对位,使对位更精确,并避免了术后的直线收缩。另外,在唇红线对位处不做缝合,而是在其上下各1mm处缝合,使唇峰处外凸达到与健侧唇峰对称和自然的目的。功能性唇裂修复要求最大限度将错位的口轮匝肌行解剖复位,因此,对每一位唇裂患者都进行了口轮匝肌的解剖复位重建,从而在无张力状态下整复畸形,减少手术瘢痕。
3.3 唇红组织的修整
另外,红唇的修复对于唇裂修复效果至关重要精心修整红唇黏膜,采用三角瓣将患侧插入健侧,弥补健侧,裂隙唇弓的不足,使唇红缘饱满,唇珠突出,于湿线(红线)恢复良好、整齐。笔者在患侧干性粘膜上制作红唇瓣插入健侧干湿性粘膜交界,使正常的干唇不会遭到破坏和缺失,患侧红唇三角瓣边缘一定要取厚度最大径,这样最大程度的保存干性粘膜的组织量。以免形成凹陷,两侧干唇对位缝合后会使红唇前下缘弧度呈圆弧形突起,增加了上唇的突度。
参考文献
[1]宋儒耀,柳春明主编.唇裂与腭裂的修复.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2]夏田,邓典智,张之友,等.全面评价法对Millard法单侧唇裂整复术后
效果的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0,8(4):291
[3]李爱群,孙勇刚,王光和.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鼻畸形改变的比较.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1):22
[4]陈俊岭,牛兰根,刘杰,等.先天性单侧上唇裂的红唇修复.中国美容医学,1999,8(3):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单侧完全唇裂患者40例,年龄3/12—60岁,平均年龄8.1个月,其中,男28例,女12 例;左侧26 例,右侧14 例,均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
1.2 手术方法
1.2.1 定点设计 健侧唇峰定点1,人中切迹定点2,健侧裂隙缘定点3,使1—2长度等于2—3。在患侧红唇最厚处之唇红缘上定点4,在健侧鼻底稍下,中线和健侧人中嵴之间定点5,在中线之鼻小柱基部定点Z,在5点之外下方定点X,但点X不能超越健侧人中嵴,其长度以旋转下降的量而定。.在患侧鼻底的健、患侧裂隙处定点6、7。划线连接3—Z—5—X,3—6,4—7。如图在患侧红唇干性粘膜上设计三角瓣插入健侧干湿性粘膜交界处(图1、2)。
图1 定点及设计示意
图2 术中定点及设计示意
1.3 手术操作
1.3.1 切开 术区注射含1:100,000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以减少出血。沿连线分别切开皮肤、肌层和粘膜。
1.3.2 分离 锐性分离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向两侧分离的范围各约5mm,特别注意裂隙侧鼻翼基部异常附着,要充分松解,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并利于固定鼻翼外侧脚。唇红部粘膜肌肉的分离要彻底。对于裂隙较宽并伴有牙槽嵴裂的常规在患侧龈颊沟处作松弛切口。
1.3.3 缝合 先缝合粘膜层,再行口轮匝肌重建,如果唇红肌肉组织较薄应采取重叠缝合的方法。根据设计使各瓣对位、缝合皮肤。唇红线上不做缝合,而是在唇红线的上、下1mm处各缝合一针,使此处轻度外凸形成唇峰。最后修整缝合红唇粘膜,此时应注意保持红唇的突度,因红唇粘膜组织量一般相对较多,修剪时应尽量多去除组织,切不可保守,以免影响修复后红唇的形态。
2 效果
所有患者上唇创口均一期愈合,近期的唇弓及唇珠外形较佳,鼻翼畸形得到初步矫正。(见图3)
图3 完全性唇裂手术前后对比
3.讨论
Millard法是旋转健侧组织瓣推进封闭患侧鼻底,用患侧上唇的三角瓣向健侧推进插入健侧上唇中份所形成的三角形缺损,线位于人中嵴上,所以健侧人中、人中切迹及患侧上唇均不受损害而获得较自然的唇弓外形和人中凹,并且鼻孔鼻翼成形好,鼻底丰满,鼻小柱偏斜也得到纠正。但单侧完全性唇裂存在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健患侧唇峰高度差大,患侧唇峰高度明显不足,而且唇红缺少等缺陷。因健患侧唇峰高度差大,患侧裂隙过宽,健患侧上唇面积比值小于0.7,对此传统的Millard法难解决患侧上唇高度及患侧上唇组织不足的缺陷[2]。
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并灵活运用该手术定点原则,使5点靠近鼻小柱基部,以保证C瓣的延伸长度;利用回切,使健侧裂隙缘唇峰点(3点)下降足够的高度。本组40例单侧完全唇裂患者术后都达到了双侧唇高一致的效果。因此,只要遵循Millard的设计原则,灵活运用回切,彻底分解口轮匝肌,患侧肌层、皮肤层自然伸展、下降,而不会影响患侧唇高和术后上唇中线的正中位置。故
Millard法足以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3.1 纠正唇高不足
旋转推进法(Millard式)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可得到明显改善,而下三角瓣法(Tennison)术后鼻畸形几乎无改善[3]。由于单侧唇裂患者的个体差异,完全性唇裂患者无论利用Millard I式还是Millard II式进行修复,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患侧唇峰下降不足,笔者在点4上方切开1个尖向内上的小三角皮瓣,点3上方切开1个水平或稍斜向内上的小切口,将小三角瓣插入对侧小切口内,基底宽根据需下降的程度而定,一般宽约2—3mm。旋转推进原则在临床应用中,多数病例裂隙缘患侧唇高长度是足够的,不需要用C瓣来补充,而是将C瓣形成矩形瓣放在健侧用以延长患侧鼻小柱并对位缝合于患侧裂缘:如果患侧裂缘唇高
长度存在差异并小于2 mm,C瓣就可形成小的三角瓣插于患侧鼻前庭内,用于恢复唇高和构建鼻堤:如果差异大于2 mill,C瓣则设计成大的三角瓣插于患侧鼻底来达到与唇高相等。因此利用C瓣的目的主要是达到裂缘患侧的唇高[3] 。
3.2 唇红缘对位改良
在有效的矫正唇高不足的前提下,唇红缘、唇峰的处理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以往手术方法切口的设计在唇红缘对位点上均是斜形皮肤切口,其缺点一是由于婴幼儿唇红线不明显[4],精确对位缝合困难;而是皮肤疤痕的收缩,造成远期唇红线不连续或上翘,双侧唇峰不对称。本方法打破传统的斜线对位,采用矩形瓣直线对位,使对位更精确,并避免了术后的直线收缩。另外,在唇红线对位处不做缝合,而是在其上下各1mm处缝合,使唇峰处外凸达到与健侧唇峰对称和自然的目的。功能性唇裂修复要求最大限度将错位的口轮匝肌行解剖复位,因此,对每一位唇裂患者都进行了口轮匝肌的解剖复位重建,从而在无张力状态下整复畸形,减少手术瘢痕。
3.3 唇红组织的修整
另外,红唇的修复对于唇裂修复效果至关重要精心修整红唇黏膜,采用三角瓣将患侧插入健侧,弥补健侧,裂隙唇弓的不足,使唇红缘饱满,唇珠突出,于湿线(红线)恢复良好、整齐。笔者在患侧干性粘膜上制作红唇瓣插入健侧干湿性粘膜交界,使正常的干唇不会遭到破坏和缺失,患侧红唇三角瓣边缘一定要取厚度最大径,这样最大程度的保存干性粘膜的组织量。以免形成凹陷,两侧干唇对位缝合后会使红唇前下缘弧度呈圆弧形突起,增加了上唇的突度。
参考文献
[1]宋儒耀,柳春明主编.唇裂与腭裂的修复.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2]夏田,邓典智,张之友,等.全面评价法对Millard法单侧唇裂整复术后
效果的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0,8(4):291
[3]李爱群,孙勇刚,王光和.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鼻畸形改变的比较.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1):22
[4]陈俊岭,牛兰根,刘杰,等.先天性单侧上唇裂的红唇修复.中国美容医学,199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