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多四少”:第一点、在阅读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串讲型课堂结构比较多,有的放矢地训练型结构较少。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不管课文的深浅难易,不考虑课文本身的实际,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第二点、课堂提问方面,阅读教学的提问是阅读教学理的重要环节。有启发性的,重点突出的提问比较少。提问面面俱到,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把“启发式教学”曲解成“提问式教学”了。提问缺乏层次性。提问应该从浅入深,逐渐深究课文的内容;第三点、在学生方面,被动的忙于应付答问多,而自觉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少。这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第四点、阅读和作文“两张皮”的教学情况,把阅读和作文割裂开来,而体现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较少。形成不了知识的统一体系。实际上,在阅读课上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要研究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把作文教学和它结合起来,若不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花了气力没有成效,得不偿失。
所以,在此,我想针对阅读教学如何体现高效,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模式方面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工具和手段,加以控制和操纵。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孩子有发言权,这种模式允许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批判教师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当朋友,把心扉敞亮,进行富有活力的对话。教师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要形成新型教师观应具备以下四心:“留心”倾听;“会心”赞赏;“虚心”接纳;“全心”表白。教师要关注惊奇感受孩子的这一切。
二、高效在阅读中体现在以下
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以读感悟、融情、碰撞和思索,这样才有效率。
(一)让学生“潜心读书”:
(1)在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示范读。领读与示范读,不仅激兴,且潜移默化中不仅深入学生之心且有帮助学生提高感悟能力之功效。
(2)潜心读书时,要侧重感悟。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位课文,感受文中美的情境。
(3)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读要有目的,要有效果,要有层次。
语文教学是个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在这种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体验生活,他让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他们都来源于情感。
(二)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础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如何提高高效阅读能力呢?
1.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常识性课文的教学。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录音磁带、幻灯片,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三)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使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课文思想感情,进入优美的意境,读出课文的意义。传神的描绘和情调韵味,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中,通过朗读能触摸作者心灵,引起共鸣,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化的境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清泉,学生则不可能有全面的能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恰是清泉,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朗读习惯尤为重要。在此,谨从点拨技巧培养习惯方面简要进行评议。
1.有了激情,还需要掌握基本技巧,这是培养朗读习惯的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
(1)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主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这是激发朗读情感最基本的环节和主要途径,也是通过文章的提示语,把握其思想感情或通过朗读背景资料。从多发面、多角度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
(2)朗读的基调。体会文章的内涵后,还要能够准确地定好文章的感情基调。
(3)处理好抑扬顿挫。如何才能抒发感情基调,阴阳顿挫地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感情化为自己的感情。
(4)注意“体态语”的运用。身体语言。可以传递极其丰富的内涵,细腻的感情。所以朗读中除了注意感情充沛,语调变化外还应注意,体态语的恰当运用、体态语运用要简洁、而意蕴长,切忌繁琐花哨。
2.有了兴趣,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一定就能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不同的阶段按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和提高。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手法,进行提高。
手法多样灵活。因师生的不同情况而异,只要能提高阅读方法就是有效的。
(3)坚持不懈,坚持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劳而无功。
语文教师要做学生朗读的良师益友,善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巧妙地点拨朗读技巧,最终会使学生的阅读做到高效。
(四)技巧不是乱用的,要将力气使用在刀刃上,且要分课型而论,根据感受与经验,我觉得教学上还是提倡多样化。
课型有三:
1.自读讨论型:
这种课型重在自发,学生的主导性、学生先自学,教师组织并参与讨论。它主要分三大步:
(1)按提纲或学习目标自学;
(2)就是提纲或学习目标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使讨论既热烈又深入,经过讨论甚或争论,使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3)进行梳理总结,使师生达到共识,适应阅读课教学。
2.阅读批注型
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适用于教授独立阅读课文。
3.举一法三型
结构写法相似的几段课文,以一段为例精读细讲,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外,其余部分自读的课堂教学类型。这种课型可以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如果我们有了上述正确的思想,我想就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拘一格,教学方法也会多种多样,从结构来讲,什么顺叙的,倒叙的,跳跃的……从方法上来说,讲读的,读讲的,画批注的,读读讲讲议议的,学导式情境教学等都是可灵活运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地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在阅读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课程改革,高效之路,任重道远,以上所谈疏浅之至,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广大同仁交流和讨论。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关镇桥北小学)
所以,在此,我想针对阅读教学如何体现高效,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模式方面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工具和手段,加以控制和操纵。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孩子有发言权,这种模式允许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批判教师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当朋友,把心扉敞亮,进行富有活力的对话。教师在这种模式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要形成新型教师观应具备以下四心:“留心”倾听;“会心”赞赏;“虚心”接纳;“全心”表白。教师要关注惊奇感受孩子的这一切。
二、高效在阅读中体现在以下
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以读感悟、融情、碰撞和思索,这样才有效率。
(一)让学生“潜心读书”:
(1)在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示范读。领读与示范读,不仅激兴,且潜移默化中不仅深入学生之心且有帮助学生提高感悟能力之功效。
(2)潜心读书时,要侧重感悟。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位课文,感受文中美的情境。
(3)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读要有目的,要有效果,要有层次。
语文教学是个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在这种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体验生活,他让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他们都来源于情感。
(二)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础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如何提高高效阅读能力呢?
1.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常识性课文的教学。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录音磁带、幻灯片,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三)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使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课文思想感情,进入优美的意境,读出课文的意义。传神的描绘和情调韵味,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中,通过朗读能触摸作者心灵,引起共鸣,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化的境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清泉,学生则不可能有全面的能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恰是清泉,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朗读习惯尤为重要。在此,谨从点拨技巧培养习惯方面简要进行评议。
1.有了激情,还需要掌握基本技巧,这是培养朗读习惯的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
(1)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主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这是激发朗读情感最基本的环节和主要途径,也是通过文章的提示语,把握其思想感情或通过朗读背景资料。从多发面、多角度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
(2)朗读的基调。体会文章的内涵后,还要能够准确地定好文章的感情基调。
(3)处理好抑扬顿挫。如何才能抒发感情基调,阴阳顿挫地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感情化为自己的感情。
(4)注意“体态语”的运用。身体语言。可以传递极其丰富的内涵,细腻的感情。所以朗读中除了注意感情充沛,语调变化外还应注意,体态语的恰当运用、体态语运用要简洁、而意蕴长,切忌繁琐花哨。
2.有了兴趣,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一定就能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不同的阶段按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和提高。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手法,进行提高。
手法多样灵活。因师生的不同情况而异,只要能提高阅读方法就是有效的。
(3)坚持不懈,坚持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劳而无功。
语文教师要做学生朗读的良师益友,善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巧妙地点拨朗读技巧,最终会使学生的阅读做到高效。
(四)技巧不是乱用的,要将力气使用在刀刃上,且要分课型而论,根据感受与经验,我觉得教学上还是提倡多样化。
课型有三:
1.自读讨论型:
这种课型重在自发,学生的主导性、学生先自学,教师组织并参与讨论。它主要分三大步:
(1)按提纲或学习目标自学;
(2)就是提纲或学习目标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使讨论既热烈又深入,经过讨论甚或争论,使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3)进行梳理总结,使师生达到共识,适应阅读课教学。
2.阅读批注型
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适用于教授独立阅读课文。
3.举一法三型
结构写法相似的几段课文,以一段为例精读细讲,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外,其余部分自读的课堂教学类型。这种课型可以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如果我们有了上述正确的思想,我想就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拘一格,教学方法也会多种多样,从结构来讲,什么顺叙的,倒叙的,跳跃的……从方法上来说,讲读的,读讲的,画批注的,读读讲讲议议的,学导式情境教学等都是可灵活运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地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在阅读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课程改革,高效之路,任重道远,以上所谈疏浅之至,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广大同仁交流和讨论。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关镇桥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