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视角看东方教育中的信息技术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 璐 编译 陕西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深受全世界教育者的普遍关注。但是,文化对信息、交流和学习系统的设计、使用及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东、西方的教育者基于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教学文化中合作、使用技术。虽然文化差异是尖锐的,但是多种多样的文化差异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相互之间的约束,帮助我们发展一种在文化上能够适应学习技术革新的方式。
  
  一、东方传统教学文化的特点
  
  扎根于孔夫子思想的东方文化有着辩证和整体的世界观,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联合的整体,认为意义建构中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自然元素和人类元素以及互相的成形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东方传统文化通过强调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责任寻求社会的和谐、有秩序、安定,他们应该和他们的社会角色应具有的社会期望表现一致。因此,东方人更偏好于集体主义,会为了家庭或者国家的安定迫使其牺牲个人利益。这种文化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如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人口压力),共同形成了一种基于群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中心而组织的教学文化。这些特点在图一中作详细阐述。
  东方教室的典型模式:一大班的学生保持良好的纪律,按组坐好,教师在前面进行讲解式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填鸭式地将知识被动地灌输给学习者。资历老的教师往往是教学经验丰富者,通过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激发学习者思考,设计特定教学任务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有一系列的策略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和背景,和学生及他们的家长私下保持联系。
  
  二、东方学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依据上述的文化视角,下面对中国和其他东方学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一个综合的回顾。基于学校中整合信息技术的框架,我们主要回顾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领域:1.信息技术规划和管理;2.硬件设施;3.软件;4.人件;5.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系统化的规划和管理
  几乎在每一个东方国家,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学校信息技术的规划和管理。在中国,由教育技术中心来规划和管理教育信息技术。在日本,教育计算中心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学校计算机的使用,由教育部、文化部、体育部、科技部和经贸部及工业部联合管理。
  为了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一个东方国家一直在施行他们自己的国家规划。中国教育部发起了校校通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新加坡,教育信息技术的总体规划是一个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的蓝图:课程和评估、内容和学习资源、物理和技术设施、人力资源发展。在日本,除了2000年基础信息技术法律的制定,政府在2001年制定了e-Japan政策,2003年制定了e-Japan政策二。南韩于1997~2000年在教育中实施了它的第一个信息技术的总体方针,着眼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泰国正在实施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总体方针,着眼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职业发展以及学习和管理的提高。
  (二)硬件设施
  许多东方国家发起了国家工程来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在2000年,中国发起了校校通工程,致力于将90%的中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技术连接起来,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五年到十年内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为了促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发起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出台了一项五年规划来为农村的37,000所初中配置计算机教室,为384,000所农村小学配置数字卫星接收站,为110,000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配置DVD播放机、电视机、教学激光录像盘。这项工程旨在帮助120,000,000所小学和初中学生受益于高质量的电子学习资源,以最终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
  新加坡政府让学生们在学校所有的学习区域接触到信息技术,包括机房、教室、图书馆;并为每位教师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实施教育技术的速度惊人地慢,但在21世纪形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依据e-Japan强调的目标,到2005年,所有的公立学校将会有连续的高速网络连接;所有的教室通过局域网设备连接到因特网上;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师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行动引起了东方国家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快速进步。例如:中国硬件设备的建设从2000年开始已经加速发展。人机比率从1999年的121∶1提高到了2004年的27∶1。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的学校数量也迅速增加了。
  尽管如上所述,但对于中国来说,硬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任务,这是因为薄弱的学校设施基础和受限的教育投资,这尤其体现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东部的许多大城市已经建设了城市教育网络,将中心地区的城市的教育信息中心、县区级的中心、学校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在2001年,北京和上海的人机比率分别是15∶1和17∶1;然而在像云南、贵州和甘肃这些不发达的省,人机比率却分别是186∶1、118∶1和93∶1。
  (三)教学软件和资源
  处在一个教师为主导的东方学习文化中,从事教育的很多人员备受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短缺的煎熬,期望信息技术能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资源来扩大可利用信息的范围,期望将信息生动地表现出来,能提供练习题并给予即时反馈。这种期望导致教师特别倾向于使用能帮助他们进行讲解式教学的内容固定、依赖于课程的软件。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主要几种学习软件是以辅导、练习、计算机辅助考试为特点。然而近几年,这些软件已经演变成和国家课程框架一致的基于CD-ROM和网络的多媒体资源。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基础教育资源网,它根据年级、课程、类型(例如评价工具、读书材料、教辅)涵盖教学资源并将其分类。与此相反,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着眼于动手和个性化的西方学习文化中,在很大程度上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开发内容开放的产品的工具。
  未来的发展中,东方国家在这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1.改变内容顺从于软件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软件要被设计成能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进行知识建构。2.数字化学习市场的刺激:由于教学软件的缺乏,教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设计供他们自己使用的课件,这些通常既不专业也不具流通性。根据最近对北京学校教师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大约68%的软件由教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制成;27%的软件是商业软件;10%是从免费网站上下载的。(北京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政府急需发动商业或公众机构(如图书馆)来开发教学软件,并制定相关质量合格规范来保证其在教学上的可用性。
  (四)人件
  对于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人件是一个关键问题。许多国家的校长都认为教师知识的缺乏是一个主要障碍。根据对北京教师(除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7%的教师能使用文字处理;21%能浏览网页来查找可利用的资源,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更糟。(北京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发起了一项国家工程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所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2003年,教育部建立了国家网络教师教育联盟,旨在运用远程教育手段,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高质量、高效益地培训教师。
  (五)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简单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
  在中国及其他的东方国家,计算机首次被引入学校时,人们最早试图让其提供计算机类的课程。近些年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学。2001年10月,中国教育部出台一项政策指出在2010年前让信息技术成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截止2001年底,92%的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这门课覆盖了新信息技术的许多方面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查找、甄别、利用、交流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任务、基于作业,以实践为向导的策略。例如:学生通过参与海报设计的任务学会了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在日本,初中开设了一门叫做“基础信息”的选修课,并于2002年被设置为必修课;高中于2003年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如前所述,在东方国家这种基于群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而组织的教学文化中,讲解式教学是最广泛使用的,尤其是让学生理解标准定理、概念、规则、程序的情况下。在优秀的教师看来,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将知识更生动地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能提供让学生得到及时反馈的练习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的讲解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头脑中对于形体知识的贮存量也少,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形体概念,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媒体引入课堂,通过计算机彩色多变的画面、三维形象的动态,充分体现了几何图形的特点。这不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画面中学到了几何图形的知识,同时也诱发了学习的动机,进而使学生愿意学并积极主动地去学。
  3.通过远程学习来增加学习机会
  几乎所有的东方国家都面临人口的压力,促使众多国家通过信息技术来增加学习的机会。中国在1999年发起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来促进终身教育。截止目前,60多所著名大学参与了这项工程,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开设从职业培训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远程学习。早在20世纪90年代,越南高等教育机构招收非正式教育如远程教育和半工半读学习的学生数量远高于全日制大学学生。在日本,远程学习也被认为是增加学习机会的一种途径,到2000年已有250,000~300,000名远程学习者。远程教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给那些不能上大学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演变到给那些已经获得文凭的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革
  西方的教学文化趋向于建构主义,而东方教学文化则趋向于传统的教学主义。东方学校一直以来秉承着将现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被动接受,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批判精神,缺乏怀疑精神,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也必然形成严重的依赖性,缺乏批判能力,导致创新能力缺失。面对知识社会的挑战,几乎所有的东方国家都在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这种手段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也是未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个人必备的能力。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了素质教育,将学校的着眼点从考试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发展了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革新了课程内容,让学生能更深入地参与到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和整合到课程中的教学工具,是这项改革的中心。
  其他的东方国家也进行了这样的以技术为支撑的改革。新加坡出台了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主动学习和自我导向式学习的政策。在马来西亚,信息技术用来促进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发现、组织、分析和运用信息。
  
  三、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文化互动
  
  整合了新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文化,其从西方引进到东方的同时连同扎根其中的文化观念一同引入东方,新技术的引入引起了深层次的文化互动,这种文化互动主要包括“同化”和“顺应”。
  同化。教育实践人员选择符合现有教学文化的新技术,让新技术适应当地的教育,并按人们习惯的方式设计运用技术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让文化来同化新技术。例如中国实施的远程学习,不像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实施的个性化、自定步调、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学习模式,中国的远程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位成基于群体的远程授课,即组织学习者以班级的形式在学习中心听课。这些课程通过电视、VCD/DVD、数字录像广播、电视会议系统、与幻灯片同步的流媒体传送。这种学习方式较符合东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据一项对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远程学习者的调查显示,85%的学习者较认同和同学在课堂中集体学习,其中很多认为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很重要。这些都表明虽然使用了新技术,但教学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顺应。面对代表特定教学文化的新技术,教师在运用新技术教学时往往会产生不适应、不协调等的冲突,有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来顺应新技术。香港一名教师首次在课堂中使用一种新技术时,尽管她试图保持惯有的教学程序,但新技术的融入打破原有的课堂,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迫使其不断自我反思,最终做出是否要通过改变教学活动来顺应新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的决定。
  文化对新技术的同化和文化顺应新技术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文化,这两方面促使新技术在学校的有效使用。同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传统的教学文化,顺应能引起深入的教学改革。然而我们往往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学人员总是选择那些不会使课堂发生根本变化的技术,那么顺应就无从谈起。因此矛盾凸显:一门技术的引进越符合现有的教学理念,就越受欢迎,越容易被使用,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小。这或许就是新技术的引入不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愿意从根本上使用新技术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破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和管理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进行教学改革。例如:中国实施的课改,一方面要求教师使用技术进行创新教学,而另一方面教育制度又不变。这就导致教师们只在应付公开课时使用多媒体等新技术进行创新式教学,而在日常教学中依然进行传统的教学,甚至使用旧教材作为学生的补充教材。进行深入教改需要对相关的改革制度进行规划,需要让技术的变革与学校相关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领导阶层的改变达到一致,这种变革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教师努力将技术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教学中。
  
  四、结论
  
  以上内容回顾了信息技术在东方学校中的发展,包括信息技术规划和管理,硬件设施,软件资源,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文化互动。这些回顾表明了东方教育者需要面临的一系列挑战:(1)将信息技术渗入到所有学校教师的教学中,无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2)在学校、科研机构、公共组织、商业部门间建立合作关系来建立成本划算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3)重整致力于尝试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专业团队,以期深入、持久的进步。(4)将信息技术精心安排到学校改革中,让其在东方教学文化向知识时代演进中发挥作用。为了对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文化互动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还须进一步作研究,促使我们弄明白不同的学校背景下教学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不同看法,促使我们为了教学改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Jianwei Zhang.A cultural look 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astern education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2007) Published online: 24 April 2007
  [2]彭靖里,邓艺,杨斯迈,李建平.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信息伦理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情报杂志,2007(4)
  [3]靳艳琴.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2007(10)
  [4]罗树东.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山西电教,2006(3)
  [5]王晓芜.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3)
  [6]赵呈领,程云,王艳丽.“人件”建设——构建“农远工程”的超级“软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其他文献
教育部:今年启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工作    不久前获悉,教育部决定今年在陕西、湖北、浙江3省启动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试点工作,为全面深入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积累经验。这次试点测试是首次国家测试,监测时间为10月23日,共选取3个省各5个县(市、区)和所属的100所小学、初中为样本县和样本学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领域与内容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的学业成
期刊
策划/报道 张 琨    200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的来信作出的批示中指出:走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2007年9月9日,温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说:“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
期刊
【案例背景】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一部分是城市下岗工人子女。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学校硬件设施较差、离中心城区比较远,图书馆等相关的社区配套资源也比较薄弱。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长期困扰我们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的一个问题。下面就语文研究性学习《漫步对联世界》来谈谈
期刊
访谈嘉宾  刘玉玺  山东省安丘市第四中学校长    高友校  山东省安丘市第四中学副校长    记者:刘校长,您作为一校之长,对安丘四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何评价?  刘玉玺:从宏观上讲,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到了一个坚持、两个适应。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两个适应就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适应农村高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安丘四中地处农村,生源基础差、办学条件差、学生的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看“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要求教师面对学生的习作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价习作的内容,还要评价学生的习作态度;不仅要评价习作是否表达了真实情感,还要看学生的表达是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观察日记赏评》一课,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种植豌豆、萝卜种子的过程,连续记了一个星期的观察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材”吗?如果需要“教材”,它又应该是什么形式的呢?当前对于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众说纷纭,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含着综合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师课程意识等问题。    一、不同的声音    1.纲要: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第三部分内容领域中有这样一段话: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
期刊
一、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组所在班级: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9)班。课题组长:陈卫忠;课题组成员:黄嗣瑞、林建、虞丽洁、樊剑艺、叶茜茜。  主导课程:历史、语文;相关课程:地理。  指导教师:赵庆东。    二、课题的确定——从破解争议入手    常听人说刘基的故乡是青田,电视剧《刘伯温传》在文成开拍,因此又有人说文成是刘基的故乡,刘基的谥号为“文成”,刘基的故乡存在不同说法引起大家探究的兴趣
期刊
随着教育在变革中的不断前行,“园本研修”像一颗石子那样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宜川第一幼儿园也开始以改革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来看待一系列摆在面前的发展问题。在近年来的园本研修实践中,大家充分认识到:园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关键也是教师,那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推动园本研修的有效开展,使园本研修焕发持续发展的活力,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
期刊
深圳市翠园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深圳市首批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初期督导评估的学校。近些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取得辉煌的成绩的同时,学校的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工作,在中央、省、市、区电教馆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图1)    一、打造优越的学校信息化技术环境    二、科研为纲,拉动全校信息技术的普遍提高    主要有(大都已结题):  1.中央电教馆国家
期刊
【案例】  片段一:  出示下图:      师:每个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你能说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吗?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并说出各自的方法。  生1:我是用数格子的方法。  生2:我是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得到的。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又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