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对于学习还是处于一个很朦胧的状态,这时就应该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教师眼里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这时,教师一定要传递一些正能量让他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没有初高中的复杂,但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数学是基础数学,是学生未来学习的一个铺垫,对以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意义。学习数学应该是思维拓展的过程,但目前的数学教学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会影响学生后期的发展,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主动性不高。大部分教师是将一些公式从书本抄到黑板上,然后为学生进行讲解,紧接着就是题海战术来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这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数学教师应将数学原理讲解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掌握知识,这是一个传递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学习到数学的本质,把握住题目的精髓。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对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要想引导他们学好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良好的数学意识,那么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对数字及运算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能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亲近感。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从而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逐渐形成数学意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反映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巧妙应用这些案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分一分”这节内容时,提前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将这些积木堆在讲台上,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积木这样堆好看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继续提问:“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摆放才显得好看一点?”然后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整理,这个学生按照形状将积木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再提问其他学生有没有整理的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颜色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分类的知识,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培养问题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至关重要,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这个内容时,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森林里举办聚会,小兔子喝了6杯酒都没醉,但大老虎喝了一杯酒就醉了,为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具有童真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的学生说大老虎的酒量不好,有的学生说大老虎和小兔子用的是不一样的杯子,大老虎的杯子大,小兔子的杯子小,所以大老虎一杯就醉了。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就可适时为学生导入“容量”这个概念,使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个概念的意思,教学任务在无形中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3.安排开放性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还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把握好开放性问题的“度”。例如: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10棵花,那么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开始画图或摆出模型计算答案,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
4.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抓住契机灵活运用。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智力水平来进行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第三,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做题时、课下或放学时间对部分学生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让学生能充分掌握该章知识。第四,教师可以逐层布置教学作业,在基础知识上深入知识点,让學生尽可能的去思考、去探究。
5.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材
数学教材过于理性化,尤其是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定理、含义、公式,学生既难以理解,又难以运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材,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本章节是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抓住这章节的重点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抽象的勾勒图形,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实物,以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若一些知识点的习题设置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改变习题设置,将习题与生活相连接,让学生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符号,符号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符号、理解符号,从而养成使用符号的习惯,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生对于学习还是处于一个很朦胧的状态,这时就应该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教师眼里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这时,教师一定要传递一些正能量让他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没有初高中的复杂,但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数学是基础数学,是学生未来学习的一个铺垫,对以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意义。学习数学应该是思维拓展的过程,但目前的数学教学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会影响学生后期的发展,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主动性不高。大部分教师是将一些公式从书本抄到黑板上,然后为学生进行讲解,紧接着就是题海战术来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这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数学教师应将数学原理讲解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掌握知识,这是一个传递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学习到数学的本质,把握住题目的精髓。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对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要想引导他们学好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良好的数学意识,那么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对数字及运算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能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亲近感。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从而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逐渐形成数学意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反映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巧妙应用这些案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分一分”这节内容时,提前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将这些积木堆在讲台上,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积木这样堆好看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继续提问:“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摆放才显得好看一点?”然后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整理,这个学生按照形状将积木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再提问其他学生有没有整理的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颜色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分类的知识,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培养问题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至关重要,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这个内容时,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森林里举办聚会,小兔子喝了6杯酒都没醉,但大老虎喝了一杯酒就醉了,为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具有童真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的学生说大老虎的酒量不好,有的学生说大老虎和小兔子用的是不一样的杯子,大老虎的杯子大,小兔子的杯子小,所以大老虎一杯就醉了。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就可适时为学生导入“容量”这个概念,使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个概念的意思,教学任务在无形中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3.安排开放性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还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把握好开放性问题的“度”。例如: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10棵花,那么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开始画图或摆出模型计算答案,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
4.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抓住契机灵活运用。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智力水平来进行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第三,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做题时、课下或放学时间对部分学生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让学生能充分掌握该章知识。第四,教师可以逐层布置教学作业,在基础知识上深入知识点,让學生尽可能的去思考、去探究。
5.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材
数学教材过于理性化,尤其是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定理、含义、公式,学生既难以理解,又难以运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材,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本章节是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抓住这章节的重点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抽象的勾勒图形,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实物,以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若一些知识点的习题设置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改变习题设置,将习题与生活相连接,让学生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符号,符号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符号、理解符号,从而养成使用符号的习惯,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