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智慧主要以辨析和判断为主,是人类思维发展的结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提出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化学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化学教学;元素化合物
引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高考模式出现,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新的需求。高中一线教师亟待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致力于探求并构建新型、高效的课堂模式。现阶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是各校讨论的重点话题。
1.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内涵与特征
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内涵可从两方面分析。立足于学生角度,智慧课堂是以探究學习为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全新课堂形式,能够加强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内化程度,达到增长智慧的结果。而站在化学教师角度,构建智慧课堂,更强调自身引导方式、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以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表现出激励性、体验性、领悟性、创造性、生成性几种特征。
2.智慧课堂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智慧课堂基于“互联网+”教学思想,需要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最终打造集数据化、个性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化学课堂,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1]。以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为例,提出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
2.1形成过程化教学方式
构建化学智慧课堂,更强调教师的创新意识,即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引导学生。由此,可以利用启发和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氨”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基于智慧课堂模式,可将授课内容划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借助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设计以下具有过程化、系统化特征的教学流程。(1)明确目标: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学生端教师传送的资料,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和应掌握的学习方法;(2)提出问题:浏览教学视频的同时,查阅教材,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从中培养其质疑精神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网上探究: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类比,可以培养其形成发散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作实验: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形成良性竞争意识;(5)交流评价:即小组代表将合作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接受习题检测,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协作评价能力。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视频,可包含生活中与氨气的利用、运输、储存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知识讲解时,可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方面入手,教授氨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无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利于后续学习。基于此,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易于启迪学生智慧,更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2组织核心知识探究活动
教师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中,针对核心知识组织的探究活动,需要重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并且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背后蕴含的原理与智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出现探究活动定位不准的情况,即设计学习活动中主次划分出现偏颇,因此需要合理分配课上与课下的时间。以“乙醇”教学为例。教师借助交互式白板,将“探究乙醇结构”的核心知识探究活动安排在课堂上进行。主要是知识点的探究直接影响后续对乙醇性质、用途等知识点的学习,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课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学生搭建模型活动中,要求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将资料查阅、总结概括等学习活动安排在课下,给予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以及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2]。经实践,学生在该种学习模式下,能加强深化理解核心知识点,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2.3善于教学反思和总结
对于高中教学阶段的一线化学教师而言,智慧课堂作为全新的课堂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逐渐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最大程度发挥智慧课堂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通常借助化学实验完成。部分学校受限于实验场地、化学药品、实验特点等因素,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活动。此时为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制作3D实验操作视频,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操作,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同样可以达到实物操作的效果,甚至更易于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此外,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设备,录制课堂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传输至终端设备,反复查看总结教学经验,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深化并提升智慧课堂效果。
结论:新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应紧随时代步伐,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设计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核心知识,善于反思总结,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彬彬.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与高效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70-71.
[2]张晓敏.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9.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化学教学;元素化合物
引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高考模式出现,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新的需求。高中一线教师亟待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致力于探求并构建新型、高效的课堂模式。现阶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是各校讨论的重点话题。
1.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内涵与特征
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内涵可从两方面分析。立足于学生角度,智慧课堂是以探究學习为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全新课堂形式,能够加强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内化程度,达到增长智慧的结果。而站在化学教师角度,构建智慧课堂,更强调自身引导方式、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以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表现出激励性、体验性、领悟性、创造性、生成性几种特征。
2.智慧课堂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智慧课堂基于“互联网+”教学思想,需要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最终打造集数据化、个性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化学课堂,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1]。以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为例,提出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
2.1形成过程化教学方式
构建化学智慧课堂,更强调教师的创新意识,即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引导学生。由此,可以利用启发和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氨”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基于智慧课堂模式,可将授课内容划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借助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设计以下具有过程化、系统化特征的教学流程。(1)明确目标: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学生端教师传送的资料,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和应掌握的学习方法;(2)提出问题:浏览教学视频的同时,查阅教材,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从中培养其质疑精神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网上探究: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类比,可以培养其形成发散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作实验: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形成良性竞争意识;(5)交流评价:即小组代表将合作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接受习题检测,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协作评价能力。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视频,可包含生活中与氨气的利用、运输、储存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知识讲解时,可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方面入手,教授氨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无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利于后续学习。基于此,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易于启迪学生智慧,更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2组织核心知识探究活动
教师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中,针对核心知识组织的探究活动,需要重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并且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背后蕴含的原理与智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出现探究活动定位不准的情况,即设计学习活动中主次划分出现偏颇,因此需要合理分配课上与课下的时间。以“乙醇”教学为例。教师借助交互式白板,将“探究乙醇结构”的核心知识探究活动安排在课堂上进行。主要是知识点的探究直接影响后续对乙醇性质、用途等知识点的学习,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课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学生搭建模型活动中,要求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将资料查阅、总结概括等学习活动安排在课下,给予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以及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2]。经实践,学生在该种学习模式下,能加强深化理解核心知识点,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2.3善于教学反思和总结
对于高中教学阶段的一线化学教师而言,智慧课堂作为全新的课堂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逐渐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最大程度发挥智慧课堂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通常借助化学实验完成。部分学校受限于实验场地、化学药品、实验特点等因素,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活动。此时为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制作3D实验操作视频,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操作,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同样可以达到实物操作的效果,甚至更易于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此外,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设备,录制课堂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传输至终端设备,反复查看总结教学经验,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深化并提升智慧课堂效果。
结论:新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应紧随时代步伐,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设计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核心知识,善于反思总结,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彬彬.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与高效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70-71.
[2]张晓敏.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