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年级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一年级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一、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1.读简单的句子
从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课外阅读也就应该开始了,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在课堂上出示一两个简单的、贴近孩子生活的全拼音句子,如:我爱爸爸妈妈,我是小学生了。学生读起来觉得既不难又有趣,学生在拼读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提高了阅读兴趣。
2.读精彩的小故事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有的意思不理解,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可采用先听后读,如:听录音故事,听家长、老师朗读,逐渐发展到自己读书。同时,引导孩子读一些简单的、短小的、有趣的、图文结合的小故事,重在培养兴趣。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
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一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由浅入深地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因此,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首先,学校应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形成一个“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大环境,班级建立图书角,图书放在学生随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摆放整齐有序,使人产生阅读欲望,就会随手翻一翻,随便看一看,逐渐地让学生这一无为行为达到有为的目的。同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师生同读、生生互读。让学生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感受到爱与温暖,体验着友情。同学之间互读是最直接的指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更大。
其次,教师应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家长从心里重视、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兴趣养成阶段这一特点,可向家长推出 “亲子阅读”,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目的是让家长在孩子阅读的起步阶段扶孩子一把,让他们快速地进入阅读轨道。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老师应给孩子适时的布置阅读作业,每天晚上利用拼音读一个小故事,老师在晚上进行电话随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在第二天进行表扬、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必定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1.“课本”引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很多内容都是可延伸的。如,在教了《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后,可带领学生观察春天,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春景的文章。在学习《鲁班与橹板》时,可让学生阅读有关鲁班的小故事。这种阅读活动,使所学知识得到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2.故事导趣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听过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竞赛推趣
一年级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词语接龙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加阅读的兴趣。
一、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1.读简单的句子
从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课外阅读也就应该开始了,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在课堂上出示一两个简单的、贴近孩子生活的全拼音句子,如:我爱爸爸妈妈,我是小学生了。学生读起来觉得既不难又有趣,学生在拼读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提高了阅读兴趣。
2.读精彩的小故事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有的意思不理解,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可采用先听后读,如:听录音故事,听家长、老师朗读,逐渐发展到自己读书。同时,引导孩子读一些简单的、短小的、有趣的、图文结合的小故事,重在培养兴趣。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
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一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由浅入深地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因此,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首先,学校应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形成一个“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大环境,班级建立图书角,图书放在学生随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摆放整齐有序,使人产生阅读欲望,就会随手翻一翻,随便看一看,逐渐地让学生这一无为行为达到有为的目的。同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师生同读、生生互读。让学生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感受到爱与温暖,体验着友情。同学之间互读是最直接的指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更大。
其次,教师应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家长从心里重视、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正处于兴趣养成阶段这一特点,可向家长推出 “亲子阅读”,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目的是让家长在孩子阅读的起步阶段扶孩子一把,让他们快速地进入阅读轨道。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老师应给孩子适时的布置阅读作业,每天晚上利用拼音读一个小故事,老师在晚上进行电话随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在第二天进行表扬、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必定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1.“课本”引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很多内容都是可延伸的。如,在教了《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后,可带领学生观察春天,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春景的文章。在学习《鲁班与橹板》时,可让学生阅读有关鲁班的小故事。这种阅读活动,使所学知识得到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2.故事导趣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听过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竞赛推趣
一年级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词语接龙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加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