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推拿》作为近年来底层叙事的杰出作品,聚焦于盲人推拿师这一群体,叙述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和人生理想,对于第三产业日益庞大的中国社会具有标本意义。本文对《推拿》进行个案研究,探究其影像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异同,分析不同文本形式对于同一题材的异质呈现效果。
关键词:《推拿》 底层叙事 叙事策略 小说 电影
文学离不开对苦难的关注,所以对“底层”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史中很常见的主题。‘底层叙事”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底层人物和底层社会,它始终以一种人文关环审视着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命运归宿等给予深切关注,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从王竞的《万箭穿心》到娄烨的《推拿》,文艺作品表现底层、关注大众,让不具有话语权的他们能够在艺术中展示自己,获得关注。
《推拿》的小说和电影都没有以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打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盲人推拿师,而是以一种充满理解与宽容的态度,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有温度、有气息地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和观众去关注这一群体。电影《推拿》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7分,作为欣赏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豆瓣网民,能够给出这样的分数已经非常少见。同时,电影荣获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奖项。《推拿》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电影的成功与优秀的小说原作密不可分,毕飞宇用他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盲人有关尊严、爱情、责任、欲望等问题的艰难抉择,使读者深有感触,引发读者深思。可以说是小说成就了电影,也可以说是电影成就了小说,二者的艺术气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盲人世界的完整画卷。作为底层叙事的代表文本,《推拿》在叙事策略和叙事内容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推拿》的叙事策略
叙事策略可以理解为讲故事的方式和切入点,小说和电影都可以讲述故事,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叙事策略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文本《推拿》来看,二者的异同主要反映在叙事视角和人物主线选择两个方面。
(一)盲人视角
《推拿》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都侧重于从盲人自己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推拿》的每个章节都以人物的名字命名,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将盲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全知叙事”的叙事模式,能够让读者深切地体味盲人的世界、生活、感受。盲人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他们挣钱养家、谈情说爱、谈婚论嫁,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对美的追求。叙述者完全没有以看待“残疾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讲这个故事,而是不卑微、不怜悯、不同情,用感同身受的叙述方式来讲有关盲人的故事。与小说文本能够深入刻画盲人的心理世界相比,电影在视像展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通过镜头的晃动、画面的模糊、灯光的忽明忽暗等拍摄手法,把盲人感知的世界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增强了观众对于盲人视角的认同感,这种摄影技巧在小马遭遇车祸失明以及后来复明的片段中更是运用到了极致。柏林电影节给《推拿》的颁奖词是:“娄烨拍了一部让观众看得见黑暗的电影。”电影诉诸视觉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在充满仪式感的影院放映时段直至观众的心灵,让他们去发现,去感知盲人的艰难和不易。这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参与方式,使得电影《推拿》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荣誉。
(二)性别视角
小说和电影虽然都是讲述盲人的故事,但两者在性别视角切人点方面有所不同。小说《推拿》的叙事是从男性视角展开的,叙事风格客观、理性,不带多余的个人隋感色彩。而电影《推拿》则选择了用女性声音作为旁白,更多地从女性视角展开叙事,温柔的女声旁白多了一份淡淡的温暖,使得电影的叙事风格感性、柔和。例如,在小马对嫂子小孔动了不该动的心思,内心感到纠结、痛苦的时候,张一光“看”了出来,想要救一救这个迷途的兄弟。小说中,对张一光的心理描写是非常冷静的,“张一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张一光已经断定了”,这样的表述是客观的、理性的,是男性视角的典型叙事方式。而在电影中,对于这段的表现是女性化的,张一光亲热地揽着小马的肩,带着落寞的小马去洗头店。与此同时,响起了一个女性的画外音,“小马对嫂子动心了,他感觉自己通身一种奇怪的气味。张一光后来告诉小马说那是爆炸前的气息,危险的气味。他说以前在矿上闻到过,之后就是轰的一下一倒一大片的”。这个温柔的声音把这段冷静客观的描述变成了一种感情的起伏,这是典型的女性视角叙事。这种叙事是有温度的,在叙述中有焦急的感觉,有一种女性的柔和在其中,使人身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三)人物主线
在人物主线的选择上,小说与电影也存在很大不同。在小说中,没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每一章节的主要人物都是不同的,作者采用群像式的写法,推拿中心的每一个盲人都情感丰富,性格鲜明,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有着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流着炽热滚烫的血。所以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迥异而独特,鲜明且丰富。而到了电影中,由于时长的限制,电影无法把盲人进行“群像”展现,只能选择主要人物进行表现,小马成了整个影片的核心人物,导演在小马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花了很多心思,以至于其他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
二、《推拿》的内容特质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电影中,《推拿》的底层叙事均采用日常化的表达手法。小说《推拿》没有高潮迭起的剧情,也没有铺张华丽的辞藻,有的是从容平淡的叙事方式,简明易懂同时又富有张力的叙事语言。电影《推拿》也是如此,没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也没有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表现的大多是盲人平淡琐碎的生活日常,给观众一种“纪实片”的真实感。
电影《推拿》与小说《推拿》情节基本相同,电影在较大程度保留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虽然对一些情节也进行了小幅度的增加与删减,但都向观众展现了底层人民日常化的生活。小说与电影在情节方面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局的处理。小说《推拿》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众人将病危的沙复明送到医院,一位护士不经意间与高唯的目光相遇,“护士忽然就明白过来了……一明白过来护士的身体就是一怔。她的魂被摄了一下,被什么洞穿了,差一点就出了窍”。这个结局给人感觉很意味深长,作者这样处理,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得读者回味无穷。而电影《推拿》是一个团圆美满的大结局,沙宗琪推拿中心虽然解散了,但推拿师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季婷婷嫁给了聊天室认识了很长时间的一个网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张一光回到了以前的贾汪煤矿,并在那里开了一家店;小马和小蛮走到了一起,开了一家小小的小马推拿店。最后的镜头是小马的视角,模糊中小马看见小蛮在洗头、擦头发,小马幸福地笑了,笑得很开心。导演这样处理,符合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心理需要。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典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像敢爱敢恨、热情大胆的金嫣,美丽善良、文静内敛的都红,热心仗义、沉稳大气的季婷婷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飞宇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的确是实至名归。这些女性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是金嫣。金嫣是典型的东北姑娘,她只因为听说了徐泰来与初恋女友小梅的爱情故事,就感动于徐泰来对初恋的痴情与执着,就决定追上他。金嫣为此毅然辞掉工作,踏上了她的寻爱之路,从东北到上海,从上海到南京,金嫣毫不避讳地公开追求泰来。她大胆、镇定、有勇气、有耐心。在金嫣强烈的爱情攻势面前,泰来似乎已经被金嫣稳稳地“拿下”了,但是作为女人,金嫣还是想保留一份矜持,她期盼着泰来先对她告白。可是盲人的爱情是自卑的、是敏感的,金嫣一直沒有等到泰来亲口对她说“我爱你”,几近崩溃的金嫣逼问泰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她谦卑的心等来的却是一颗更加卑微的心。
《推拿》将盲人按摩师作为表现对象,对失去光明的盲人进行了描述,探究他们的爱情和理想,表现他们生活和家庭,用朴实的镜头和文字叙述了一个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底层群体,将隐藏在他们中间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困顿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作为底层叙事的优秀作品,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在叙事策略和叙事内容上都是成功的,其特殊化的盲人视角,日常化的底层叙事内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底层叙事的叙述策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推拿》 底层叙事 叙事策略 小说 电影
文学离不开对苦难的关注,所以对“底层”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史中很常见的主题。‘底层叙事”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底层人物和底层社会,它始终以一种人文关环审视着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命运归宿等给予深切关注,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从王竞的《万箭穿心》到娄烨的《推拿》,文艺作品表现底层、关注大众,让不具有话语权的他们能够在艺术中展示自己,获得关注。
《推拿》的小说和电影都没有以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打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盲人推拿师,而是以一种充满理解与宽容的态度,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有温度、有气息地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和观众去关注这一群体。电影《推拿》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7分,作为欣赏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豆瓣网民,能够给出这样的分数已经非常少见。同时,电影荣获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奖项。《推拿》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电影的成功与优秀的小说原作密不可分,毕飞宇用他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盲人有关尊严、爱情、责任、欲望等问题的艰难抉择,使读者深有感触,引发读者深思。可以说是小说成就了电影,也可以说是电影成就了小说,二者的艺术气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盲人世界的完整画卷。作为底层叙事的代表文本,《推拿》在叙事策略和叙事内容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推拿》的叙事策略
叙事策略可以理解为讲故事的方式和切入点,小说和电影都可以讲述故事,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叙事策略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文本《推拿》来看,二者的异同主要反映在叙事视角和人物主线选择两个方面。
(一)盲人视角
《推拿》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都侧重于从盲人自己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推拿》的每个章节都以人物的名字命名,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将盲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全知叙事”的叙事模式,能够让读者深切地体味盲人的世界、生活、感受。盲人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他们挣钱养家、谈情说爱、谈婚论嫁,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对美的追求。叙述者完全没有以看待“残疾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讲这个故事,而是不卑微、不怜悯、不同情,用感同身受的叙述方式来讲有关盲人的故事。与小说文本能够深入刻画盲人的心理世界相比,电影在视像展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通过镜头的晃动、画面的模糊、灯光的忽明忽暗等拍摄手法,把盲人感知的世界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增强了观众对于盲人视角的认同感,这种摄影技巧在小马遭遇车祸失明以及后来复明的片段中更是运用到了极致。柏林电影节给《推拿》的颁奖词是:“娄烨拍了一部让观众看得见黑暗的电影。”电影诉诸视觉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在充满仪式感的影院放映时段直至观众的心灵,让他们去发现,去感知盲人的艰难和不易。这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参与方式,使得电影《推拿》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荣誉。
(二)性别视角
小说和电影虽然都是讲述盲人的故事,但两者在性别视角切人点方面有所不同。小说《推拿》的叙事是从男性视角展开的,叙事风格客观、理性,不带多余的个人隋感色彩。而电影《推拿》则选择了用女性声音作为旁白,更多地从女性视角展开叙事,温柔的女声旁白多了一份淡淡的温暖,使得电影的叙事风格感性、柔和。例如,在小马对嫂子小孔动了不该动的心思,内心感到纠结、痛苦的时候,张一光“看”了出来,想要救一救这个迷途的兄弟。小说中,对张一光的心理描写是非常冷静的,“张一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张一光已经断定了”,这样的表述是客观的、理性的,是男性视角的典型叙事方式。而在电影中,对于这段的表现是女性化的,张一光亲热地揽着小马的肩,带着落寞的小马去洗头店。与此同时,响起了一个女性的画外音,“小马对嫂子动心了,他感觉自己通身一种奇怪的气味。张一光后来告诉小马说那是爆炸前的气息,危险的气味。他说以前在矿上闻到过,之后就是轰的一下一倒一大片的”。这个温柔的声音把这段冷静客观的描述变成了一种感情的起伏,这是典型的女性视角叙事。这种叙事是有温度的,在叙述中有焦急的感觉,有一种女性的柔和在其中,使人身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三)人物主线
在人物主线的选择上,小说与电影也存在很大不同。在小说中,没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每一章节的主要人物都是不同的,作者采用群像式的写法,推拿中心的每一个盲人都情感丰富,性格鲜明,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有着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流着炽热滚烫的血。所以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迥异而独特,鲜明且丰富。而到了电影中,由于时长的限制,电影无法把盲人进行“群像”展现,只能选择主要人物进行表现,小马成了整个影片的核心人物,导演在小马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花了很多心思,以至于其他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
二、《推拿》的内容特质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电影中,《推拿》的底层叙事均采用日常化的表达手法。小说《推拿》没有高潮迭起的剧情,也没有铺张华丽的辞藻,有的是从容平淡的叙事方式,简明易懂同时又富有张力的叙事语言。电影《推拿》也是如此,没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也没有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表现的大多是盲人平淡琐碎的生活日常,给观众一种“纪实片”的真实感。
电影《推拿》与小说《推拿》情节基本相同,电影在较大程度保留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虽然对一些情节也进行了小幅度的增加与删减,但都向观众展现了底层人民日常化的生活。小说与电影在情节方面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局的处理。小说《推拿》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众人将病危的沙复明送到医院,一位护士不经意间与高唯的目光相遇,“护士忽然就明白过来了……一明白过来护士的身体就是一怔。她的魂被摄了一下,被什么洞穿了,差一点就出了窍”。这个结局给人感觉很意味深长,作者这样处理,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得读者回味无穷。而电影《推拿》是一个团圆美满的大结局,沙宗琪推拿中心虽然解散了,但推拿师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季婷婷嫁给了聊天室认识了很长时间的一个网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张一光回到了以前的贾汪煤矿,并在那里开了一家店;小马和小蛮走到了一起,开了一家小小的小马推拿店。最后的镜头是小马的视角,模糊中小马看见小蛮在洗头、擦头发,小马幸福地笑了,笑得很开心。导演这样处理,符合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心理需要。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典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像敢爱敢恨、热情大胆的金嫣,美丽善良、文静内敛的都红,热心仗义、沉稳大气的季婷婷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飞宇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的确是实至名归。这些女性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是金嫣。金嫣是典型的东北姑娘,她只因为听说了徐泰来与初恋女友小梅的爱情故事,就感动于徐泰来对初恋的痴情与执着,就决定追上他。金嫣为此毅然辞掉工作,踏上了她的寻爱之路,从东北到上海,从上海到南京,金嫣毫不避讳地公开追求泰来。她大胆、镇定、有勇气、有耐心。在金嫣强烈的爱情攻势面前,泰来似乎已经被金嫣稳稳地“拿下”了,但是作为女人,金嫣还是想保留一份矜持,她期盼着泰来先对她告白。可是盲人的爱情是自卑的、是敏感的,金嫣一直沒有等到泰来亲口对她说“我爱你”,几近崩溃的金嫣逼问泰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她谦卑的心等来的却是一颗更加卑微的心。
《推拿》将盲人按摩师作为表现对象,对失去光明的盲人进行了描述,探究他们的爱情和理想,表现他们生活和家庭,用朴实的镜头和文字叙述了一个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底层群体,将隐藏在他们中间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困顿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作为底层叙事的优秀作品,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在叙事策略和叙事内容上都是成功的,其特殊化的盲人视角,日常化的底层叙事内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底层叙事的叙述策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