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皆采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中小剂量组以美托洛尔片12.5mg /次治疗,大剂量组则以25.0mg/次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每次12.5mg与每次25.0mg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总有效率,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建议临床选择低剂量治疗心律失常。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心律失常;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39-01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及其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心衰或者急性心梗患者中[1]。本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与致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重视。β受体阻滞剂从20世纪50s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如今已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应用历史,临床经验比较丰富[2]。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有着中枢性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可改善内环境的不稳定等。为了进一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皆确诊符合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将60例患者均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自30例,其中小剂量组:男患14例、女患16例;年龄43~75岁,均值65.4±4.1岁;包括15例房性心律失常、9例交界性心律失常、6例室性心律失常。大剂量组: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40~79岁,均值65.7±4.3岁;包括16例房性心律失常、10例交界性心律失常、4例室性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采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治疗,其中小剂量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片12.5mg/次,每天两次,口服;大剂量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片25.0mg/次,每天两次,口服。两组患者皆以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3]为: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消失或者降幅>75%;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降幅50~75%;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同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降幅<50%。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小剂量组患者与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應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皆予以对症处理后消失。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尤其是快速型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及心悸等。本病发病突然,而且发病时患者的心率骤然升高,从而可对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4]。从以往研究来看,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但是大部分的药物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用量不当时则会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为此必须加强重视。从近几年的研究中可知,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心律失常最为常用的药物,并且疗效比较明显。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皆采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治疗,其中小剂量组予以12.50mg/次处理,而大剂量组则予以25.0mg/次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小剂量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要明显比大剂量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取小剂量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性更高,效果也比较良好。
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有:1)兼具阻断钠、钾及钙三种离子通道的效果。在交感神经兴奋时,钠与钙离子的内流会明显增加,而钾离子的外流则会显著增加,这种现象会造成交感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而β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地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与逆转交感神经对离子通道的广泛作用。2)具有抗心室颤动及降低猝死的效果,β受体阻滞剂已经被唯一证实属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药物,通常情况下可将心室颤动阈值提高60~80%。3)兼有治标与治本的效果,因为心律失常常见病因有心衰恶化、心肌缺血、高血压等,而β受体阻滞剂除了对这些病因有治疗效果,同时能治疗这些病因引发的心律失常,从而实现治标治本功效。4)具有中枢性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因为大部分的β受体阻滞剂都有一定的脂溶性,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到中枢中,从而和中枢的β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抗中枢心律失常的效果[5]。虽然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其具体的应用剂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表明采取小剂量治疗可以取得更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是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的。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每次12.5mg与每次25.0mg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总有效率,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建议临床选择低剂量治疗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陈力,卢永艳,徐敏蓉等.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击除颤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438-439.
[2] 刘鹏,王仁阳.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60.
[3] 王松岩,凌建伟.心率失常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14(7):352-352.
[4] 胡忠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8-9.
[5] 张莉.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9):159.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心律失常;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39-01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及其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心衰或者急性心梗患者中[1]。本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与致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重视。β受体阻滞剂从20世纪50s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如今已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应用历史,临床经验比较丰富[2]。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有着中枢性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可改善内环境的不稳定等。为了进一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皆确诊符合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将60例患者均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自30例,其中小剂量组:男患14例、女患16例;年龄43~75岁,均值65.4±4.1岁;包括15例房性心律失常、9例交界性心律失常、6例室性心律失常。大剂量组: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40~79岁,均值65.7±4.3岁;包括16例房性心律失常、10例交界性心律失常、4例室性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采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治疗,其中小剂量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片12.5mg/次,每天两次,口服;大剂量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片25.0mg/次,每天两次,口服。两组患者皆以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3]为: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消失或者降幅>75%;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降幅50~75%;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同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降幅<50%。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小剂量组患者与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應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皆予以对症处理后消失。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尤其是快速型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及心悸等。本病发病突然,而且发病时患者的心率骤然升高,从而可对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4]。从以往研究来看,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但是大部分的药物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用量不当时则会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为此必须加强重视。从近几年的研究中可知,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心律失常最为常用的药物,并且疗效比较明显。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皆采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治疗,其中小剂量组予以12.50mg/次处理,而大剂量组则予以25.0mg/次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小剂量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要明显比大剂量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取小剂量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性更高,效果也比较良好。
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有:1)兼具阻断钠、钾及钙三种离子通道的效果。在交感神经兴奋时,钠与钙离子的内流会明显增加,而钾离子的外流则会显著增加,这种现象会造成交感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而β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地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与逆转交感神经对离子通道的广泛作用。2)具有抗心室颤动及降低猝死的效果,β受体阻滞剂已经被唯一证实属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药物,通常情况下可将心室颤动阈值提高60~80%。3)兼有治标与治本的效果,因为心律失常常见病因有心衰恶化、心肌缺血、高血压等,而β受体阻滞剂除了对这些病因有治疗效果,同时能治疗这些病因引发的心律失常,从而实现治标治本功效。4)具有中枢性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因为大部分的β受体阻滞剂都有一定的脂溶性,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到中枢中,从而和中枢的β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抗中枢心律失常的效果[5]。虽然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其具体的应用剂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表明采取小剂量治疗可以取得更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是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的。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每次12.5mg与每次25.0mg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总有效率,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建议临床选择低剂量治疗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陈力,卢永艳,徐敏蓉等.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击除颤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438-439.
[2] 刘鹏,王仁阳.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60.
[3] 王松岩,凌建伟.心率失常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14(7):352-352.
[4] 胡忠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8-9.
[5] 张莉.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