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鼻窦炎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全身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32-02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以冬、春季最为多见,患者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口干舌燥、嗅觉障碍、睡眠差、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1]。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十分理想。我们自2012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了4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制订的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有鼻塞、流脓鼻涕、头疼、嗅觉障碍等临床表现,经CT检查显示慢性鼻窦炎。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63岁,平均(43.8±6.3)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5.1±2.2)年;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1±5.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5.0±1.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0.5%-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3次/d。对照组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ml/次,3次/d。观察组则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药方组成为: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各30g,白扁豆20g,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橘梗各15g。对于鼻涕较多的患者,加乌梅15g,诃子以及苍耳子各10g;对于喷嚏较多的患者,加蚕蜕15g,僵蚕以及苍耳子各10g。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后,患者的鼻黏膜充血症状消失,鼻道内无分泌物,鼻通气良好,鼻甲不大,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治愈;②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鼻黏膜尚有轻度的充血,鼻道内分泌物较少,鼻甲略有肿大,鼻通气良好,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鼻黏膜水肿基本消退为显效;③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略有减轻,鼻黏膜轻度充血,鼻道内尚有少量的分泌物,鼻甲轻度肿大,鼻通气尚可,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鼻黏增厚程度略有减轻,少量的黏液潴留为有效;④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鼻黏膜充血、鼻甲肥大、鼻通气以及鼻窦CT检查均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1.4 全身症状积分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体倦乏力、食少纳呆、神疲懒言、面色萎黄以及大便异常等,按程度分别计为1、2、3分。
1.5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全身症状积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全球约有15%的人群发病,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慢性鼻窦炎属中医学的“鼻渊”范畴,患者多有脏腑虚弱、气血不足的症状,正气耗伤,体质虚弱,余邪由鼻入肺经,肺气失宣,脾丧运化,邪毒湿浊,腐败化脓,导致鼻流脓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虽然病症在鼻,但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3]。因此,治疗本病应以补脾胃、健脾渗湿为原则。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法”代表方剂,方中党参、白术以及山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茯苓、苡仁以及扁豆可以渗湿健脾,桔梗能够行气化浊,黄芪具有补肺脾元气、固表实卫的作用。全药合用具有宣肺通竅、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消炎、镇静、改善鼻通气、减少鼻腔分泌物[4]。本次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在参苓白术散的药方上进行加减,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治军,彭宏彬.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694-695.
[2] 梁承志,黄彦.参苓白术散在慢性鼻窦炎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9):102-103.
[3] 孙昌文,张海龙.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214.
[4] 陈正辉.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鼻窦炎术后黏膜水肿18例观察[J].实用中医杂志,2010,26(11):758-759.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32-02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以冬、春季最为多见,患者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口干舌燥、嗅觉障碍、睡眠差、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1]。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十分理想。我们自2012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了4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制订的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有鼻塞、流脓鼻涕、头疼、嗅觉障碍等临床表现,经CT检查显示慢性鼻窦炎。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63岁,平均(43.8±6.3)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5.1±2.2)年;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1±5.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5.0±1.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0.5%-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3次/d。对照组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ml/次,3次/d。观察组则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药方组成为: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各30g,白扁豆20g,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橘梗各15g。对于鼻涕较多的患者,加乌梅15g,诃子以及苍耳子各10g;对于喷嚏较多的患者,加蚕蜕15g,僵蚕以及苍耳子各10g。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后,患者的鼻黏膜充血症状消失,鼻道内无分泌物,鼻通气良好,鼻甲不大,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治愈;②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鼻黏膜尚有轻度的充血,鼻道内分泌物较少,鼻甲略有肿大,鼻通气良好,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鼻黏膜水肿基本消退为显效;③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略有减轻,鼻黏膜轻度充血,鼻道内尚有少量的分泌物,鼻甲轻度肿大,鼻通气尚可,经鼻窦CT检查结果显示鼻黏增厚程度略有减轻,少量的黏液潴留为有效;④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鼻黏膜充血、鼻甲肥大、鼻通气以及鼻窦CT检查均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1.4 全身症状积分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体倦乏力、食少纳呆、神疲懒言、面色萎黄以及大便异常等,按程度分别计为1、2、3分。
1.5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全身症状积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全球约有15%的人群发病,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慢性鼻窦炎属中医学的“鼻渊”范畴,患者多有脏腑虚弱、气血不足的症状,正气耗伤,体质虚弱,余邪由鼻入肺经,肺气失宣,脾丧运化,邪毒湿浊,腐败化脓,导致鼻流脓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虽然病症在鼻,但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3]。因此,治疗本病应以补脾胃、健脾渗湿为原则。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法”代表方剂,方中党参、白术以及山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茯苓、苡仁以及扁豆可以渗湿健脾,桔梗能够行气化浊,黄芪具有补肺脾元气、固表实卫的作用。全药合用具有宣肺通竅、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消炎、镇静、改善鼻通气、减少鼻腔分泌物[4]。本次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在参苓白术散的药方上进行加减,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治军,彭宏彬.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694-695.
[2] 梁承志,黄彦.参苓白术散在慢性鼻窦炎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9):102-103.
[3] 孙昌文,张海龙.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214.
[4] 陈正辉.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鼻窦炎术后黏膜水肿18例观察[J].实用中医杂志,2010,26(11):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