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当主人、当老师;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检测方法等基本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合作探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種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word综合训练课《小报的制作》时,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三张报纸,一张是学生自己的手抄报,一张是普通黑白报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那一张比较好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有彩色的图片和美丽的文字及动画效果),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报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在这样的情景下导出本节主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教材中单纯的技术传授的现象。在教师的激发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始高涨。
2.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果。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3.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3.1.“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学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但也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操作时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而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以优助差”,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同学之间互助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小组内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输入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图片等。同时,小组之间还在局域网上共享搜集到的资料,一种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愉快、更有成效。
3.3.充分利用学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些学生往往提前掌握了本节课的讲解内容,并能够做出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询问之下,原来他们的父母平时也在指导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于是我便利用这个时机请这些“高手”来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并帮大家解决一些课程内的难题。此外,在日常学习中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每一组中安排1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协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另外锻炼了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纲要》
[2]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合作探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種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word综合训练课《小报的制作》时,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三张报纸,一张是学生自己的手抄报,一张是普通黑白报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那一张比较好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有彩色的图片和美丽的文字及动画效果),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报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在这样的情景下导出本节主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教材中单纯的技术传授的现象。在教师的激发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始高涨。
2.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果。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3.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3.1.“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学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但也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操作时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而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以优助差”,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同学之间互助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小组内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输入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图片等。同时,小组之间还在局域网上共享搜集到的资料,一种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愉快、更有成效。
3.3.充分利用学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些学生往往提前掌握了本节课的讲解内容,并能够做出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询问之下,原来他们的父母平时也在指导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于是我便利用这个时机请这些“高手”来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并帮大家解决一些课程内的难题。此外,在日常学习中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每一组中安排1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协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另外锻炼了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纲要》
[2]小学信息技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