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做主”的潜能这几个方面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 营造环境 自主意识 教学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对差异性教学探索的重要性。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主发展,笔者在这里谈几点。
一、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民主不是课堂上教师撒手不管,把一切都交给学生,放羊式的教学,而是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商量、讨论,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因而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
1.在合作中主动和谐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更容易造成学生间的差异。要使各类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使课堂始终处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气氛中,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主动和谐发展。
2.在鼓励中增加学习兴趣。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要鼓励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自学、去探索、去实践,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1.在自学中提供参与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自学的氛围,提供自学的空间,指导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鼓励他们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的新知识。
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本是怎样读和写百分数的,百分数有几个名称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问题中点燃思维火花。“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分别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等,然后分别近似拼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根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了被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单一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发展学习的兴趣,使所有的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和知识。
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利用学具(人民币)在课堂上创设的小超市、小商店情境中运作,让学生在货币流动中接受知识,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体验“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原来我们就是生活在数学知识里。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三、激发学生“做主”的潜能
每一个学生在适当指导与启发下都能在现有阶段更进一步。要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真正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1.搭配合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每个小组中都应包含学习成绩高、中、低的学生。水平高的学生会积极想出各种办法,带动和帮助组内其他同学,而水平低一些的学生则会拼命追上,因为他们不想给小组拉后腿,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学到其他同学教给他们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主动、自觉、自由的活动下,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2.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应用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通过课外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的实际价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潜能,使其自主学习,才能达到“乐之者”的境界。
关键词 营造环境 自主意识 教学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对差异性教学探索的重要性。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主发展,笔者在这里谈几点。
一、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民主不是课堂上教师撒手不管,把一切都交给学生,放羊式的教学,而是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商量、讨论,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因而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
1.在合作中主动和谐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更容易造成学生间的差异。要使各类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使课堂始终处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气氛中,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主动和谐发展。
2.在鼓励中增加学习兴趣。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要鼓励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自学、去探索、去实践,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1.在自学中提供参与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自学的氛围,提供自学的空间,指导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鼓励他们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的新知识。
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本是怎样读和写百分数的,百分数有几个名称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问题中点燃思维火花。“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分别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等,然后分别近似拼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根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了被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单一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发展学习的兴趣,使所有的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和知识。
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利用学具(人民币)在课堂上创设的小超市、小商店情境中运作,让学生在货币流动中接受知识,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体验“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原来我们就是生活在数学知识里。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三、激发学生“做主”的潜能
每一个学生在适当指导与启发下都能在现有阶段更进一步。要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真正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1.搭配合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每个小组中都应包含学习成绩高、中、低的学生。水平高的学生会积极想出各种办法,带动和帮助组内其他同学,而水平低一些的学生则会拼命追上,因为他们不想给小组拉后腿,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学到其他同学教给他们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主动、自觉、自由的活动下,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2.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应用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通过课外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的实际价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潜能,使其自主学习,才能达到“乐之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