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河北省博物馆;书画展;观众;调查报告
【摘要】2011年,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观众调查,旨在对该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摸底,以便为将来更好地举办书画类展览提供借鉴。本文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河北省博物馆作为河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年都要举办数个书画展览。书画展览在满足人民艺术追求,提供艺术享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博物馆一个重要的展览种类。将书画类展览办好,办得符合观众的口味,最大程度发挥书画作品的美育作用,这是博物馆举办书画展览的美好初衷。可是现实有时与其初衷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还是对书画类观众的了解不够充分。
2011年,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了《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在展览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有关书画展览的观众调查。此次观众调查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严格的操作,得到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我们相信对以后举办书画类展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在此做一分析介绍。
一、调查目标设定,样本选取
此次观众调查的目标设定为:了解观众对该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发现书画类展览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调查共设置了10个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在《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展厅进行。样本选取的范围是参观完此展览的自发观众,即不包括受邀嘉宾和单位组织参观的非自发观众,因为非自发观众在回答问卷的时候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观众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从3月18日开始,至4月25日结束,历时30多天,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调查结束后,我们将1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编号,然后统计出每个调查项目的数据资料(表一)。调查共分10项,下面对调查结果做逐项分析。
第1项,“您对赵贵德先生的了解程度?”主要了解观众对画家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表明,非常了解画家的占1%,比较了解的占2%,这部分观众应属于书画专业人士,这两个选项所占的比例都很小;略微了解的占36%,这部分观众应属书画爱好者,听说过赵贵德的名字;不了解的占观众的61%,这部分观众对书画接触比较少,对书画界的情况知道不多。
第2项,“您参观本展览的目的?”这项调查是为了了解参观书画类展览的观众情况。通过调查发现,2%的观众参观目的是学习绘画技能,属于书画专业人士。50%的观众是欣赏作品、陶冶情操,这部分观众参观的目的十分明确,是专为参观书画展而来。42%的观众参观目的是休闲散心,6%的观众是陪同参观,选择这两项的观众是书画类展览的偶然性观众。
第3项,“您对本展览的展示环境设计是否满意?”这项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观众对书画类展览设计的评价。展览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展览的形象和观众的参观感受。数据表明,非常满意的占21%,满意的占58%,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6%;满意率为79%,不满意率仅为6%,表明展览的环境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4项,“您对本展览作品的艺术风格?”调查发现,有15%的观众回答非常喜欢,有50%的观众回答喜欢,有32%的观众回答一般,有3%的观众回答不喜欢。非常喜欢和喜欢的比例达到65%,表明画家的艺术风格还是被半数以上的观众认可和接受的。
第5项,“您对本展览作品的理解程度?”调查发现,只有5%的观众回答完全理解,有20%的观众回答基本理解,有56%的观众回答稍微理解,有19%的观众回答不理解。回答完全理解和基本理解的只有25%,大多数的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存在困难。
第6项,“您参观完本展览后的体验”。有13%的观众回答获得艺术上的启迪,有39%的观众回答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两类占全部观众的52%。观众获得这样的感受,是他们也是展览举办者最希望看到的。有46%的观众回答对中国画有了新的理解,这些观众也是有所收获的。
第7项,“这次展览中您最喜欢的三幅作品”。 上面4至6项调查是观众对这批作品的总体评价,此项则反映了观众对这批作品中个体的评价。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三幅作品是:“‘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行马图”,“‘致虚极,守静笃’三马负盾图”,“‘天下皆谓我道大’三马图”。
第8项,“您认为哪些辅助手段可以帮您更好地欣赏展览?” 56%的观众选择提供讲解服务,28%的观众选增加更多的文字说明,26%的观众选印制相关的宣传资料。讲解作为展览信息最方便、最适宜的传递形式,成为大多数观众的首选,同时观众选择增加文字说明和印制相关宣传资料的比例也不小。
第9项,“您希望博物馆多举办哪类美术展览?”观众选择中国古代名家作品的占51%,选择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的占37%,选择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的占31%,选择国外名家作品的占24%,选择前卫探索类作品的占21%,选择儿童画类作品的占10%。这6类书画类展览,每一类都有10%以上的观众选择,而选择举办中国古代名家作品展的占半数以上。
第10项,“请您留下对博物馆举办书画类展览的宝贵意见或建议”。征求到的观众意见和建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展览满意的,表示感谢;第二类是希望博物馆多举办书画类展览;第三类是对博物馆举办书画类展览提出的建议:多为观众提供讲解、画册、宣传资料、纪念品。
三、总结与思考
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设定的目标。通过第一项调查可知,3%的书画专业人士对赵贵德了解较多,另有36%的书画爱好者听闻其名,说明赵贵德先生在市民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知名度不是特别高。对于赵贵德先生的画作,第四项调查表明,其作品艺术风格受欢迎的在观众中达到65%,说明其艺术成就是被大部分的市民认可的。观众在参观后普遍都有收获,获得艺术启迪和精神享受的观众分别达到13%和39%,这些收效是举办画展者所乐意看到的。
在画展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第5项调查表明,普通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能达到基本理解程度的只占全部观众的25%。这说明在筹办画展的时候,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要做好艺术作品的阐释,让观众看得更明白,更有收获。该次调查清楚地表明观众对几项传统的诠释途径的选择情况,半数以上的观众选择了讲解服务,28%的观众选择增加文字说明,26%的观众选择印制宣传资料。我们认为,这几种途径应当综合起来运用,单独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其局限性。
该次调查也获得了观众对不同书画展态度的信息,博物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举办大多数观众喜欢的展览。半数以上的观众选择古代名家作品展,说明了大多数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尽量满足观众的需求,对博物馆和观众是双赢的结果。其它几类书画展也都有一成以上的观众选择,可酌情适量举办。
此次调查表明,展示环境设计是本次展览中最令观众满意的,其中非常满意的观众占21%,满意的占58%,观众对此展览展示环境的设计满意率达到79%,不满意率仅为6%。
这次观众调查已经结束,观众调查的目标设定也已经达到,但是其引起的思考却没有结束。衡量书画展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是否能让大多数观众从展览中获得收获。在络绎不绝如流水一样的观众中,他们的结构是怎样的?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把参观书画展的观众大体划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可称为偶然性观众。他们在社会中分布于各行各业,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兴趣没有在书画上,他们在博物馆碰到画展时也会顺便参观,多是为了放松、休闲的目的。
第二个层次可称为经常性观众。他们与第一个层次的观众的相同之处在于也是分布于各行各业,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业余爱好——书画。因为他们是书画爱好者,所以会留意博物馆的书画展览信息,有书画展览一般不会错过。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是自发的、主动的,他们善于从书画作品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
第三个层次可称为顶级观众。这部分观众就是书画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书画,或是创作,或是评论,或是研究。这部分观众对书画的感觉比上两个层次的更加敏锐,在参观时更容易感受到美。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这一层次的观众所占比例很小。
显而易见,这三个层次的书画观众的比例在不同的地区会有所不同,在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个层次的观众比例会高一些,在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第一个层次的观众比例可能会高一些。
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大体可知本地区这三个层次的书画观众的比例:第一个层次的观众占全部观众的50%以上,第二个层次的观众占全部观众的40%以上,第三个层次的观众仅占全部观众的2%,观众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这三个层次的观众对于展览信息的接受能力又是不一样的,所以画展的举办者在策展时应当以大多数观众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如果以书画专业人士的接受能力为标准来实施,其结果往往会曲高和寡,大部分的观众理解不了画意,获得不了美感,画展就起不到对市民的美育作用。
取样过程中有一些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一些观众只参观了一半就离开了,我们对这样的观众无法取样;另有一些观众在回答调查问卷时因爱面子,回答的不是其真实情况。这些都是无法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的,但在利用调查数据时应该考虑到。
〔责任编辑:成彩虹〕
【摘要】2011年,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观众调查,旨在对该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摸底,以便为将来更好地举办书画类展览提供借鉴。本文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河北省博物馆作为河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年都要举办数个书画展览。书画展览在满足人民艺术追求,提供艺术享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博物馆一个重要的展览种类。将书画类展览办好,办得符合观众的口味,最大程度发挥书画作品的美育作用,这是博物馆举办书画展览的美好初衷。可是现实有时与其初衷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还是对书画类观众的了解不够充分。
2011年,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了《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在展览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有关书画展览的观众调查。此次观众调查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严格的操作,得到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我们相信对以后举办书画类展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在此做一分析介绍。
一、调查目标设定,样本选取
此次观众调查的目标设定为:了解观众对该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发现书画类展览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调查共设置了10个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在《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展厅进行。样本选取的范围是参观完此展览的自发观众,即不包括受邀嘉宾和单位组织参观的非自发观众,因为非自发观众在回答问卷的时候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观众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从3月18日开始,至4月25日结束,历时30多天,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调查结束后,我们将1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编号,然后统计出每个调查项目的数据资料(表一)。调查共分10项,下面对调查结果做逐项分析。
第1项,“您对赵贵德先生的了解程度?”主要了解观众对画家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表明,非常了解画家的占1%,比较了解的占2%,这部分观众应属于书画专业人士,这两个选项所占的比例都很小;略微了解的占36%,这部分观众应属书画爱好者,听说过赵贵德的名字;不了解的占观众的61%,这部分观众对书画接触比较少,对书画界的情况知道不多。
第2项,“您参观本展览的目的?”这项调查是为了了解参观书画类展览的观众情况。通过调查发现,2%的观众参观目的是学习绘画技能,属于书画专业人士。50%的观众是欣赏作品、陶冶情操,这部分观众参观的目的十分明确,是专为参观书画展而来。42%的观众参观目的是休闲散心,6%的观众是陪同参观,选择这两项的观众是书画类展览的偶然性观众。
第3项,“您对本展览的展示环境设计是否满意?”这项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观众对书画类展览设计的评价。展览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展览的形象和观众的参观感受。数据表明,非常满意的占21%,满意的占58%,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6%;满意率为79%,不满意率仅为6%,表明展览的环境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4项,“您对本展览作品的艺术风格?”调查发现,有15%的观众回答非常喜欢,有50%的观众回答喜欢,有32%的观众回答一般,有3%的观众回答不喜欢。非常喜欢和喜欢的比例达到65%,表明画家的艺术风格还是被半数以上的观众认可和接受的。
第5项,“您对本展览作品的理解程度?”调查发现,只有5%的观众回答完全理解,有20%的观众回答基本理解,有56%的观众回答稍微理解,有19%的观众回答不理解。回答完全理解和基本理解的只有25%,大多数的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存在困难。
第6项,“您参观完本展览后的体验”。有13%的观众回答获得艺术上的启迪,有39%的观众回答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两类占全部观众的52%。观众获得这样的感受,是他们也是展览举办者最希望看到的。有46%的观众回答对中国画有了新的理解,这些观众也是有所收获的。
第7项,“这次展览中您最喜欢的三幅作品”。 上面4至6项调查是观众对这批作品的总体评价,此项则反映了观众对这批作品中个体的评价。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三幅作品是:“‘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行马图”,“‘致虚极,守静笃’三马负盾图”,“‘天下皆谓我道大’三马图”。
第8项,“您认为哪些辅助手段可以帮您更好地欣赏展览?” 56%的观众选择提供讲解服务,28%的观众选增加更多的文字说明,26%的观众选印制相关的宣传资料。讲解作为展览信息最方便、最适宜的传递形式,成为大多数观众的首选,同时观众选择增加文字说明和印制相关宣传资料的比例也不小。
第9项,“您希望博物馆多举办哪类美术展览?”观众选择中国古代名家作品的占51%,选择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的占37%,选择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的占31%,选择国外名家作品的占24%,选择前卫探索类作品的占21%,选择儿童画类作品的占10%。这6类书画类展览,每一类都有10%以上的观众选择,而选择举办中国古代名家作品展的占半数以上。
第10项,“请您留下对博物馆举办书画类展览的宝贵意见或建议”。征求到的观众意见和建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展览满意的,表示感谢;第二类是希望博物馆多举办书画类展览;第三类是对博物馆举办书画类展览提出的建议:多为观众提供讲解、画册、宣传资料、纪念品。
三、总结与思考
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设定的目标。通过第一项调查可知,3%的书画专业人士对赵贵德了解较多,另有36%的书画爱好者听闻其名,说明赵贵德先生在市民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知名度不是特别高。对于赵贵德先生的画作,第四项调查表明,其作品艺术风格受欢迎的在观众中达到65%,说明其艺术成就是被大部分的市民认可的。观众在参观后普遍都有收获,获得艺术启迪和精神享受的观众分别达到13%和39%,这些收效是举办画展者所乐意看到的。
在画展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第5项调查表明,普通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能达到基本理解程度的只占全部观众的25%。这说明在筹办画展的时候,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要做好艺术作品的阐释,让观众看得更明白,更有收获。该次调查清楚地表明观众对几项传统的诠释途径的选择情况,半数以上的观众选择了讲解服务,28%的观众选择增加文字说明,26%的观众选择印制宣传资料。我们认为,这几种途径应当综合起来运用,单独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其局限性。
该次调查也获得了观众对不同书画展态度的信息,博物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举办大多数观众喜欢的展览。半数以上的观众选择古代名家作品展,说明了大多数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尽量满足观众的需求,对博物馆和观众是双赢的结果。其它几类书画展也都有一成以上的观众选择,可酌情适量举办。
此次调查表明,展示环境设计是本次展览中最令观众满意的,其中非常满意的观众占21%,满意的占58%,观众对此展览展示环境的设计满意率达到79%,不满意率仅为6%。
这次观众调查已经结束,观众调查的目标设定也已经达到,但是其引起的思考却没有结束。衡量书画展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是否能让大多数观众从展览中获得收获。在络绎不绝如流水一样的观众中,他们的结构是怎样的?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把参观书画展的观众大体划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可称为偶然性观众。他们在社会中分布于各行各业,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兴趣没有在书画上,他们在博物馆碰到画展时也会顺便参观,多是为了放松、休闲的目的。
第二个层次可称为经常性观众。他们与第一个层次的观众的相同之处在于也是分布于各行各业,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业余爱好——书画。因为他们是书画爱好者,所以会留意博物馆的书画展览信息,有书画展览一般不会错过。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是自发的、主动的,他们善于从书画作品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
第三个层次可称为顶级观众。这部分观众就是书画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书画,或是创作,或是评论,或是研究。这部分观众对书画的感觉比上两个层次的更加敏锐,在参观时更容易感受到美。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这一层次的观众所占比例很小。
显而易见,这三个层次的书画观众的比例在不同的地区会有所不同,在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个层次的观众比例会高一些,在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第一个层次的观众比例可能会高一些。
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大体可知本地区这三个层次的书画观众的比例:第一个层次的观众占全部观众的50%以上,第二个层次的观众占全部观众的40%以上,第三个层次的观众仅占全部观众的2%,观众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这三个层次的观众对于展览信息的接受能力又是不一样的,所以画展的举办者在策展时应当以大多数观众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如果以书画专业人士的接受能力为标准来实施,其结果往往会曲高和寡,大部分的观众理解不了画意,获得不了美感,画展就起不到对市民的美育作用。
取样过程中有一些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一些观众只参观了一半就离开了,我们对这样的观众无法取样;另有一些观众在回答调查问卷时因爱面子,回答的不是其真实情况。这些都是无法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的,但在利用调查数据时应该考虑到。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