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谓诵读就是背诵与朗读。语文离不开诵读,执教者应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以及诵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力发展造成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诵读教学;兴趣;方法与技巧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语文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讲坛上,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势头实在令人鼓舞。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教学法——诵读,要习惯于诵读,不能以看代读;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这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语文诵读教学,本人略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要搞好诵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很好的读书,还应采取一些措施,以激发和保持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首先,提供好的诵读材料。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课文不僅表现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也体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美。作者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其次,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是相互依赖的。人们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经常取得成功。可以是人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兴趣就会不断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诵读学习也当如此。教师要经常的正确的评价学生诵读,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指出学生诵读和情感表达上的缺点,使之及时纠正。这样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创设情景,也可以激发兴趣。除了学习者的主观心理状态,智力和爱好,以及以前受到过的有关信息刺激和反应等外,还有教育者或教育工具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提供的设置的客观现象。这些现象和要求能引起学习者有关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的尽可能为诵读者安排最佳的情景。如:教师以娴熟的诵读技巧范读课文,开启学生的心扉带入特定境界;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配合下诵读,可扩展想象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音色意识,增强诵读效果。
二、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与人运用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做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要想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必须靠长期,广泛的诵读。诵读的初级阶段获得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基本停留在意会的表层上面,在此基础上讨究文章的表达与创造,则更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语感有深切的感受,获得理性知识。不仅意会,而且能言传。这时学生再反复的诵读,效果就更好了。
三、加强教师的示范启发
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所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加强范读,要求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诵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感受力。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教师亲自‘下水’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信服、钦佩,还能渲染课堂气氛。也有人说,现代化高科技录音手段,要多好就有多好,要多标准就有多标准。说到诵读示范,只要接上电源摁一下放音键,就可以轻松解决了,何须老师多此一举。可是我认为,录音效果再好,也终究是录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一定比教师自己现蒸现,现场直播更能感染学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四、加强诵读的指导与督促
指导学生诵读,提高学习效率。用同样的时间诵读相同的课文,不同的方法,效果不同,收获也不同。好的方法当然是离不开老师指导。课堂上与其用大量的时间行行说教式的讲,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倒不如多用点时间指导学生诵读,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首先,教师亲自朗读或背诵以作示范,给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其次,理清线索,抓住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又通过诵读进一步加深理解。第三,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点带面,也有助于快速记诵。第四,懂句读明语气。好的文章,尤其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要想读出文章的“味外之味”,就必须懂得句读。简而言之,句读就是文词停顿。
五、培养正确的诵读方法
(一)把握语势
把握语势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把握语气,要读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各自的惯常语调。另一方面要把握语态,朗读必须做到以声绘情,喜悦语气要轻快,表忧伤语气要低沉,表情严肃,嘲弄的语气要婉转。至于不同人物的性格语言,人物对话中的身份语言以及语境中的音响,还要形象逼真
(二)注重重音
重音的作用是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语句,引发起听者注意。重音不同,意思就产生了变化。有时重音的确定还根据上下文的语态来确定。
(三)顿挫有致
停顿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朗读过程中需要换气。二是使单音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停顿的形式有四种:1.文章段落之间转换需要停顿。2.句子停顿。3.换气停顿。4.根据表达的需要停顿,引发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
总之,语文离不开诵读,意义是语文的内容,声音是语文的形式之一,再好的文章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运用诵读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2]白心同.教育心理学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关键词】诵读教学;兴趣;方法与技巧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语文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讲坛上,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势头实在令人鼓舞。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教学法——诵读,要习惯于诵读,不能以看代读;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这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语文诵读教学,本人略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要搞好诵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很好的读书,还应采取一些措施,以激发和保持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首先,提供好的诵读材料。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课文不僅表现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也体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美。作者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其次,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是相互依赖的。人们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经常取得成功。可以是人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兴趣就会不断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诵读学习也当如此。教师要经常的正确的评价学生诵读,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指出学生诵读和情感表达上的缺点,使之及时纠正。这样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创设情景,也可以激发兴趣。除了学习者的主观心理状态,智力和爱好,以及以前受到过的有关信息刺激和反应等外,还有教育者或教育工具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提供的设置的客观现象。这些现象和要求能引起学习者有关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的尽可能为诵读者安排最佳的情景。如:教师以娴熟的诵读技巧范读课文,开启学生的心扉带入特定境界;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配合下诵读,可扩展想象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音色意识,增强诵读效果。
二、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与人运用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做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要想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必须靠长期,广泛的诵读。诵读的初级阶段获得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基本停留在意会的表层上面,在此基础上讨究文章的表达与创造,则更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语感有深切的感受,获得理性知识。不仅意会,而且能言传。这时学生再反复的诵读,效果就更好了。
三、加强教师的示范启发
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所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加强范读,要求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诵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感受力。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教师亲自‘下水’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信服、钦佩,还能渲染课堂气氛。也有人说,现代化高科技录音手段,要多好就有多好,要多标准就有多标准。说到诵读示范,只要接上电源摁一下放音键,就可以轻松解决了,何须老师多此一举。可是我认为,录音效果再好,也终究是录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一定比教师自己现蒸现,现场直播更能感染学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四、加强诵读的指导与督促
指导学生诵读,提高学习效率。用同样的时间诵读相同的课文,不同的方法,效果不同,收获也不同。好的方法当然是离不开老师指导。课堂上与其用大量的时间行行说教式的讲,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倒不如多用点时间指导学生诵读,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首先,教师亲自朗读或背诵以作示范,给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其次,理清线索,抓住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又通过诵读进一步加深理解。第三,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点带面,也有助于快速记诵。第四,懂句读明语气。好的文章,尤其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要想读出文章的“味外之味”,就必须懂得句读。简而言之,句读就是文词停顿。
五、培养正确的诵读方法
(一)把握语势
把握语势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把握语气,要读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各自的惯常语调。另一方面要把握语态,朗读必须做到以声绘情,喜悦语气要轻快,表忧伤语气要低沉,表情严肃,嘲弄的语气要婉转。至于不同人物的性格语言,人物对话中的身份语言以及语境中的音响,还要形象逼真
(二)注重重音
重音的作用是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语句,引发起听者注意。重音不同,意思就产生了变化。有时重音的确定还根据上下文的语态来确定。
(三)顿挫有致
停顿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朗读过程中需要换气。二是使单音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停顿的形式有四种:1.文章段落之间转换需要停顿。2.句子停顿。3.换气停顿。4.根据表达的需要停顿,引发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
总之,语文离不开诵读,意义是语文的内容,声音是语文的形式之一,再好的文章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运用诵读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2]白心同.教育心理学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