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口头语言经验、文学语言经验和书面语言经验,而文学语言经验又包括文学语汇、文学形式、文学想象经验,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形式,在我园二次教研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目前的诗歌教学活动中,我园教师对于开展诗歌集体教学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认识不够清晰,本文通过对诗歌集体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學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跟进,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诗歌;核心经验;集体教学
通过我园进行的教研大班诗歌活动《秋天的颜色》为例,针对此课不断进行分析和讨论,给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供建议,在结尾对《秋天的颜色》整篇教学方案给予修改。
一、在诗歌集体教学中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定位不清
经过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更加关注知识目标,同样也把教学点放在知识目标上。可是,获得知识并不是唯一目的,应更加关注幼儿技能和情感的发展。在一节活动课中,目标是活动的指向标,目标的指向直接影响整个内容和方向。因此,指向标一旦出现偏差,整个活动的方向也会出现偏差。教师应该围绕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最重要的点去设置目标。
(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我园教师在诗歌集体教学中大部分采用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基于语言讲述为主的方法占的 58%;基于实际操作为主的方法占19%;基于直观观察为主的方法占16%;基于情感传递为主的方法占7%。
(三)教学评价全面性、针对性不足
在《秋天的颜色》中,教师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未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未考虑到这首简单的诗歌是否能够关注到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忽视对师幼互动的交流以及所学能力的评价。同时,对幼儿的评价过于片面,忽视了幼儿的整体发展。
(四)教学延伸领域狭窄
通过对诗歌教学活动现场的观察记录发现,在活动结束后的延伸活动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特别去关注,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延伸活动的重要性。
二、在诗歌集体教学中教学改进策略
(一)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渗透领域
在认知目标的设定上,教师目标的设定局限于理解和朗诵,但是诗歌教学不等于朗诵。要对看过的、听过的诗歌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等,通过观察、深入的思考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
从课堂效果及平日带班过程中可得,大班的孩子在理解、观察和猜测画面、顺清前后关系、猜想诗歌情节、领会诗歌主题、仿编诗歌等方面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以上这几方面入手。
教师在拿到诗歌前,应该仔细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内涵,结合多个领域,如A教师修改后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相结合,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避免在教学设计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
(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入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活动调动幼儿兴趣,通过认识教师引出认识秋天,猜测半张图片、猜测声音等启发幼儿自主讨论为主,教师结合回答为辅,达到对诗歌的认知,并以多种形式如出示图片的方式让幼儿再次回顾诗歌内容,最后能够达到借助出示的图片进行诗歌朗诵。并增添诗歌创编与表演等交叉形式,再现诗歌内容并深入理解诗歌,从而提高诗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多说、多想、多操作,确保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性。
在最后,增加诗歌的创编和表演环节,是为了加深对诗歌句式和内容的理解。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强,诗歌的创编和表演实际上是基于孩子对诗歌内容的完全感知和理解,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孩子的现有经验来创编和表演,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新学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经验的整合。播放音乐进行表演是幼儿发散自己表现力的一种表现,将创编后的诗歌表现出来,让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更好地找回自我。
(三)教学评价应全面、有针对性
在进行诗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避免自说自评地方式,教师作为集体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应只倾向于关注幼儿在整堂课的是否积极参与、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知识点是否已经落实下来,也要涉及幼儿在诗歌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创编表演环节,深入分析诗歌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最大的发言权。幼儿作为诗歌教学的实验者,对诗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回馈权,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有针对性。
(四)教学延伸形式广域
就诗歌活动延伸后所产生的作品形式上看,不仅包含了绘画、音乐节奏、诗歌表演等常见的延伸活动,还包含了自制绘本、诗歌创编等多种形式。诗歌《秋天的颜色》利用创编和表演,将诗歌内容更加细化,更易掌握。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对诗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经验的定位不明确,并且教师在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全面性、针对性不足;教学延伸形式狭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诗歌的内容和核心价值,围绕诗歌的中心点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有针对性地评价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诗歌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敏《幼儿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2]周兢主编.《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诗歌;核心经验;集体教学
通过我园进行的教研大班诗歌活动《秋天的颜色》为例,针对此课不断进行分析和讨论,给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供建议,在结尾对《秋天的颜色》整篇教学方案给予修改。
一、在诗歌集体教学中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定位不清
经过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更加关注知识目标,同样也把教学点放在知识目标上。可是,获得知识并不是唯一目的,应更加关注幼儿技能和情感的发展。在一节活动课中,目标是活动的指向标,目标的指向直接影响整个内容和方向。因此,指向标一旦出现偏差,整个活动的方向也会出现偏差。教师应该围绕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最重要的点去设置目标。
(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我园教师在诗歌集体教学中大部分采用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基于语言讲述为主的方法占的 58%;基于实际操作为主的方法占19%;基于直观观察为主的方法占16%;基于情感传递为主的方法占7%。
(三)教学评价全面性、针对性不足
在《秋天的颜色》中,教师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未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未考虑到这首简单的诗歌是否能够关注到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忽视对师幼互动的交流以及所学能力的评价。同时,对幼儿的评价过于片面,忽视了幼儿的整体发展。
(四)教学延伸领域狭窄
通过对诗歌教学活动现场的观察记录发现,在活动结束后的延伸活动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特别去关注,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延伸活动的重要性。
二、在诗歌集体教学中教学改进策略
(一)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渗透领域
在认知目标的设定上,教师目标的设定局限于理解和朗诵,但是诗歌教学不等于朗诵。要对看过的、听过的诗歌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等,通过观察、深入的思考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
从课堂效果及平日带班过程中可得,大班的孩子在理解、观察和猜测画面、顺清前后关系、猜想诗歌情节、领会诗歌主题、仿编诗歌等方面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以上这几方面入手。
教师在拿到诗歌前,应该仔细解读诗歌,分析其中的内涵,结合多个领域,如A教师修改后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相结合,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避免在教学设计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
(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入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活动调动幼儿兴趣,通过认识教师引出认识秋天,猜测半张图片、猜测声音等启发幼儿自主讨论为主,教师结合回答为辅,达到对诗歌的认知,并以多种形式如出示图片的方式让幼儿再次回顾诗歌内容,最后能够达到借助出示的图片进行诗歌朗诵。并增添诗歌创编与表演等交叉形式,再现诗歌内容并深入理解诗歌,从而提高诗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多说、多想、多操作,确保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性。
在最后,增加诗歌的创编和表演环节,是为了加深对诗歌句式和内容的理解。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强,诗歌的创编和表演实际上是基于孩子对诗歌内容的完全感知和理解,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孩子的现有经验来创编和表演,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新学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经验的整合。播放音乐进行表演是幼儿发散自己表现力的一种表现,将创编后的诗歌表现出来,让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更好地找回自我。
(三)教学评价应全面、有针对性
在进行诗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避免自说自评地方式,教师作为集体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应只倾向于关注幼儿在整堂课的是否积极参与、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知识点是否已经落实下来,也要涉及幼儿在诗歌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创编表演环节,深入分析诗歌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最大的发言权。幼儿作为诗歌教学的实验者,对诗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回馈权,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有针对性。
(四)教学延伸形式广域
就诗歌活动延伸后所产生的作品形式上看,不仅包含了绘画、音乐节奏、诗歌表演等常见的延伸活动,还包含了自制绘本、诗歌创编等多种形式。诗歌《秋天的颜色》利用创编和表演,将诗歌内容更加细化,更易掌握。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对诗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经验的定位不明确,并且教师在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全面性、针对性不足;教学延伸形式狭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诗歌的内容和核心价值,围绕诗歌的中心点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有针对性地评价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诗歌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敏《幼儿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2]周兢主编.《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