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实效性。
  【关键词】 品德 教育 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12-0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下浅谈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1 精心设置场景,综合利用教材
  近年来,有教育界专业人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来说,教学方法不能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需要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来达到有效目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俗话说: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我在教授《心中110》一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明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明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选择同意和不同意的学生分左右两边坐下,通过座位调整,再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2 贴近生活实际,做好结合文章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教学实践告诉我,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脱离学生生活的道德和品德教育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形式。同时,人的社会性发展也应当在生活中实现,通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来实现,学生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获得社会认知、社会知识、社会技能。而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能实现的,尽管教材注意了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教材毕竟是相对静止的和有一定局限的,学生的生活则是丰富多彩和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倡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教师要注意课程内容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不能将教育内容完全等同于生活。
  3 建立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往往左右着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以学论教”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从“评教”与“评学”两个方面着手。“评教”,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是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评教”,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是要看教师如何教给学生社会生活常识和技能的,而是要看学生自己是如何发现和学会社会生活常识和技能的。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评价要素,既要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益(质量),又要重视教学进程的结构,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课程特征。所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要用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感受评价和其他人员的观摩评价,来解析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教学进程和课程特征三个要素,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得失,这样的评价模式才是较为合理全面的。
其他文献
【摘要】 要使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还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从巧妙开讲、多维呈现、音律伴教和弹性教学四方面入手,论述高中语文教学活力课堂的生成,旨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课堂 活力 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
期刊
【摘要】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广大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里,教学情境的创设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基于此,本为对农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
期刊
【摘要】 按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应当持之以恒,使按本教研形成习惯;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凸显成果,促校本教研走向常态,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品位提升,保障学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持之以恒 强化研究 走向常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8-01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是实现教育目
期刊
【摘要】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探究氛围,培养参与能力;创设故事情境,寓教于乐;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氛围 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9-0
期刊
【摘要】 笔者在本学期的两个教学班中对幂函数的第一节新授课进行了同题异构设计,这样的对比教学实践让笔者体会到:教学实践中要发挥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做好课外有效引导和课堂精心设计,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最大能力.  【关键词】 主体作用 对比教学 探索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2-02  “教是为了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二、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三、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四、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五、德益双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德国著名教育家弟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无论是学习真理,还是掌握知识,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去总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 兴趣 自主探究 数学魅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氛围少,师资力量薄弱,条件落后等原因作出分析和思考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学 基础差 氛围少 条件落后 师资薄弱  【中图分类号】 G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00-01  对于我国现阶段学英语教学来说,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当代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期刊
【摘要】 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应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中职学校特点选好语文与专业的契合点,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做到两方面能力的相互推动,共同提高。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
期刊
【摘要】 新课改提出以来,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提升并不怎么明显。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与教师课堂上的互动也少之又少,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不够造成地理学科的学习举步维艰。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谈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存在的阻碍及提高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效率 思维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