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条老街一点不寂寞,也不凄婉,至今,思绪还在翩跹。
  这条老街名屯溪老街,又名宋街,因为这条老街的许多建筑具有宋代风格,大多是徽商回乡大兴土木所为。当时,屯溪最热闹的地方,也是这条街。俗话说,无街不状城。所以,屯溪老街还有一名,即宋城。如果究其源头,这条老街不止几百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08年,东汉刘献帝便在洛阳皇宫指点江,山建休宁县后,几经更迭,至南朝陈文帝在建康为帝时,他于公元562年再御定休阳县,其首镇名屯溪。说屯溪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都有点委屈了屯溪。说是汉街,也不为过。
  屯溪之名有来历。先秦时,屯溪不叫屯溪,无名,却有勾吴族的先民居住,这是考证西周古墓葬文物得出的结论早在春秋时,楚国先民也居于这里。三国时,吴国有两名身经百战的大将,一名毛甘,一名黄盖,可谓孙吴的左右应麾曾经,他们在这里屯兵溪上,故名屯溪。这里的溪,说的是临水而居,横江、率水河、新安江之水在这里合流。自古,屯溪水运昌盛,码头繁华,为皖南物流集散地,或经陆路转青弋江,往外运;或经青弋江转陆路,再入屯溪。明清时,便有人说,屯溪一半是街,另一半是水,水流的不止是水,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确如此。
  縣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宽5—8米,为屯溪老街的物理空间。北倚一山,南濒三水,占了山之阳、水之阴,所谓取阳采阴,符合风水说所倡导的,也符合《老子》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屯溪老街阴阳交互,又阴阳双藏,符合生、长、收、藏的生命变化形态。由是,屯溪老街老是老,却不衰老,由古而今是繁华,繁华无非元气。
  这条街衢古朴、典雅,为东西走向,弯曲伸展,首尾不能相望,由1条直街、3条横街、18条小巷组成鱼骨式结构,直街、横街的两侧是小巷,巷名或表达人的处世态度,比如德仁巷、还淳巷、劳动巷,或表达人的一种向往,比如立新巷、永新巷、新河巷、青春巷,或表达人的自然逸志,比如风林巷、枫树巷、榆林巷、海底巷、梧岗巷、渔池巷、珠塘巷,或表达人的留念之情,比如李洪巷、地盘巷、祁红巷、武兴趣巷。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是一条长长的故事。
  屯溪老街的西端有一座石拱桥,6墩,呈等腰三角形;7孔,孔跨度13米—15米;桥上有亭,飞檐,五脊虎殿顶,也有栏,由条石砌筑。桥之,立一高大拱门,上置桥匾曰:镇海桥。镇海桥为黟县、歙县的交通要冲,始建于1536年,133米长、6米宽,是屯溪老街的一段,或曰串通了这条老街。
  说屯溪老街是宋街,还与宋徽宗、宋高宗有关。宋徽宗以花石纲建造延福宫、艮岳,又创瘦金体书法,犀利,飘逸,独步天下,问题是,他经不住金兵的南侵,北宋命在旦夕。当时,宋徽宗之后,赵构驻守南京,迫于形势,建南宋,并称帝,是为宋高宗,却被金兵的马蹄追得往南逃。正在赵构惊魂未定时,金兵突然北撤了。赵构长喘一口气,与群臣反复商讨建都,后才定都临安,即今杭州。于是,宋高宗从各地征调工匠建新都。待临安成都后,徽州工匠回乡,觉得屯溪与临安有一比,便仿了临安,在屯溪建了一座“宋街”。
  屯溪宋街有300多座建筑,砖木结构,梁柱骨架,白粉墙,小青瓦,双坡屋顶,鹅颈轩,挑檐,挑枋,大多为单开间、二层,或三层,也有二进二厢,少有三进三厢[逗号改句号,刘]店铺一,般设在一层,大排门,木质,朱漆,早晨开铺时一块块卸下来,店便敞开了,晚上歇业闭店,便一块块装上去。而居家设在二楼,或三楼,临街装有裙板、木栏,与花窗,延续香火之类的人生大事,便是在这样的格局中实施的。这条老街古风缕缕,神采悠悠,可以套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了。
  单说马头墙,便是一绝。老街土地值钱,民居不求幅员,多求领空,将楼往高处升,而且民居密,户与户墙贴墙,防火便有了隐患。于是,便在高大封闭的墙体上造防火墙,呈阶梯状,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或二阶,或三阶,或四阶,甚或五阶,即五岳朝天,至于多少叠,随楼高、进深而定。防火墙砌于楼脊之上,比楼顶要高,明朗,如马奔腾,有韵律美,故名马头墙。马立于楼脊之上,吉祥,有生气。于是,屯溪老街便是万马奔腾了。
  一般来说,民居面街尺度不大,却有纵深,店铺在前,坊(库)在深邃处,与坊(库)相接的是埠、船,与水。店、坊、埠、船、水与大脑,包括枕边风,甚或一封家书,便是一桩生意实现圆满的环节,不可或缺。当然,这样一来,便有深邃、狭窄、幽暗之弊,但,设置一二天井,采光便不再是问题了,另有一层深意是,遇雨天,四面的雨水会顺瓦沟落入天井,叫四水归堂,商人讲究这一点。
  宋街有宋街的韵味,店门、铺楣颇有讲究,都有雕刻,或石雕、或木雕、或砖雕,图案大多为名人书法、戏曲人物,主题是吉祥、招财,与进宝。不过,雕刻不浓重,是“略事雕刻,以存其朴素”。也有门楹,或棱,或扁,或方,或圆,没有定制,或木,或砖,或石,材质各异,却与房主的内心向往相契合,谁都期望发财、兴旺发达,但,形态、材质的选择便与房主的审美观、兴趣点相关。当然,大多刻有楹联,其主题不止经营求财,也有传家守业,比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也有修身处世,比如,“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也有崇尚自然,比如,“松风闻放鹰,花雨夜鸣琴”;更有男女爱情,比如,“芝兰百世荣,鱼水千年合”。
  楼梯满是木雕。再说床,古时,床有多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床,安身之坐也;《辞海》曰,床,后院水井的围栏,比如《静夜思》诗曰,床前明月光,这里的“床”便是,而不是睡具。床专为睡卧之用,是后来的事。屯溪老街许多居家内,座椅、围栏少不了木雕,双层床、四柱床、平板床更少不了木雕。
  至民国,屯溪老街不止是民间商业街,也是商业行政机构的驻地了。1937年8—12月间,日军侵犯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难民纷纷逃至屯溪,以避战火。之前,顾祝同奉命从南京直抵屯溪老街,指挥第三战区国民军目前,屯溪老街形貌如旧,街道狭窄,由麻石板铺设,幽深,望不尽,却有扑鼻的腌鲜鳜鱼味,三分臭,七分香,骨刺工整,鱼肉成块、酥烂,这香、这臭源于一道秘制的工艺,即腌。200多年前,鳜鱼就这个味,至今也没变味。另有蟹壳黄烧饼香味袭人,不过是一道小吃,却是美味,美味源于内容的丰富,芝麻、肥肉、梅干菜相聚于面粉皮内,经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焖烘、焙烤后,色如蟹黄了,叫人从明清开始口谗,直到今天也想贪一口。秀嫂挞馃也一样,有唐味,更有明清味,也不过一道小吃,却裹了竹笋、梅干、肉酱、香椿、豆沙、花生、槐花、萝卜丝之类,亦甜亦咸,亦素亦荤。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说屯溪老街以吃垂世,也是一种褒义。
  北京有条国子监街,成于元朝,东西向,起于雍和宫大街,止于安定门内大街,长约700米,却是产生学问的一个长度。苏州有条平江路,傍河,清雅,曲幽,南北向,以约1600 米的长度,提炼了苏州的美与精神气蕴。而皖南的屯溪老街有闲云、流水,与古筝独奏的蕉窗夜雨,老徽馆、老福春、艺林阁、汲古轩、徽宝斋、万粹楼、同德仁药店、明宪宗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三宅,都讲述着绵长久远的故事。屯溪老街文化底蕴厚重,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起,并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确为名至实归。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田友国,男,先后在《长江文艺》《当代作家》《上海文学》《作家》《延河》、《鸭绿江》《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当代小说》《中华散文》《散文》等期刊上发表作品以190 多万字。
其他文献
【我】  我那个时候心情非常差,原本几个交情还算不错的朋友,已经有意疏远我了。我一开始并没发觉,等知道了也恶心到了。那是一个下午,常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兄弟接到我电话之后,说家里来了亲戚,我随口问了句什么亲戚,倒把他问住了。而昨天的借口是送孩子到夜间的辅导班,前一天是公司加班。我还记得再前一天喝酒是我请的,他都答应下次做东了,也就没有下次了。  还有一个不能自己出去潇洒的原因是,我的钱不多了。  我掐
期刊
我们多像是一枚可有可无的棋子  狭小的空间里,  我是御驾亲征的王,时间  就这样悄悄走远,一枚棋子,  就像我拿起又放下的杯子  反复使用,仍然没有任何感情  因为它,只是一枚棋子  多少年沒有面对它了  这铁打的营盘,我眼睁睁看着  那些过河的卒子,一去不回头  夜色降临,仿佛一个诗人  毅然决然的背影  在一盘对垒厮杀的棋局面前  我们终于看清了自己  风平浪静,还是硝烟四起  我们,都只是
期刊
又听到了张老六卖大豆腐的叫声  又听到了张老六卖大豆腐的叫声  就像听天亮后的犬吠与鸡鸣  这声音自然、亲切、寻常  从远处飘近,流淌着热烈与醇厚  宅门与院门打开,出现了  端着白瓷海碗的父亲或母亲  这是前世的情景,如今朝阳依旧  大块的豆腐依旧,味道依旧  卖大豆腐的张老六却在我心中活了两世  在故乡,我已为异客,老宅  是我永远健在的父母,我的归来  就是再现他们影像,感受他们体温  一只
期刊
综观近年来的文坛,从事诗歌、散文、小说或剧本创作的人不可谓不多,每年发表的各类作品的数量之大,和文学史上的任何繁荣时期相比都可以说是空前的。那么,为什么人们总还是对当下的文学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甚或担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真善美的文学精神品格的缺失。文学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文学的事业是为了让人类的情感从简单走向丰富,使人类的心灵从荒芜走向美丽,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因此从事文学事业的人,不光
期刊
进城  那个早晨的太阳一直躲藏起来。  出了西头村  光阴逢腊月二十三,猪和羊的嚎叫声  从一九九零年起,就静止到我辽远的心里  从此,山水越来越寂寥,道路越来越坚硬  目光从混沌上升到苍茫的天宇之中  爱恨和回忆,总出现在沉沉的睡梦里  那时的孤单是勇敢者的游戏,  只有大地知道  进城的脚步风驰电掣。如此刻,不容多想  一纸诗书,将那个追风少年召回到我的身边  总是坐在阳台上  总是坐在阳台上
期刊
一条江,把窗前的光景天天带走  雨正在放低姿态  水草测试水流的尺度  她的青葱体香  有一部分侧隐水里,付诸东流  尽管,草的头上  承受过一番番夜色和泥土的覆盖  我很在意,鸟送去低飞  那份责任坚守  总是让水,面带微笑  许多早晨,我想  草以什么样的胸怀与声韵  去合流水的节拍  来访者  旧屋挂一帘檐水  溅到较低的门槛上  或许是窥探小屋的宁静  一把红雨伞  在我门前,摇落雨水的尾
期刊
云婆的葵花  秧村不种向日葵,秧村一带的江南也没有种向日葵的习俗。虽然不种向日  咵咵葵,秧村人偏爱吃经过文火翻炒过的葵花籽,烟火渲染后的葵花籽咬起来响,经过牙齿与舌头的缠绵,葵花籽的体味妙不可言。  秧村卖葵花籽的人就是云婆。云婆卖葵花籽的地方是一棵绿意肆虐的苦楝下。云婆什么时候开始卖上葵花籽的,秧村人好像没有人能准确记住,反正是很久很久了。期间,秧村也有人学云婆卖葵花籽来补贴家用,与云婆的手艺
期刊
1  岁月一天天流逝,鱼子越发地怀念爷爷奶奶。  这份怀念,时时把鱼子拉到儿时。  鱼子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没有和他们住在一块。爷爷奶奶是在三间房子上边,山墙外的一间小屋子里。  小屋子依靠着这面山墙,以山墙当一面墙,另外打了三面墙。小屋顶依着山墙,用黑瓦斜着盖下来。靠山墙那边高,对面底。  小屋有一扇小门,往一边推开。对门是一个小窗户,用薄膜纸订着。进门的地方一边放着柜子,一边放着一些农具。再
期刊
台上台下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起,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一团于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
期刊
从《野猪林》开始,罗尔豪的出现就给读者们带来了一股鲜活的能量,人们开始从他的《新潘金莲》、《他乡之家》、《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找寻“另类”的新鲜和快感。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罗尔豪已经在《长安文艺》、《北京文学》等发表中短篇小说70余万字,他的作品题材新颖,文字凝练,情节起伏,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使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可读性极强。在其所有作品中笔者就《你的黑夜其实是我的白天》和《树上的阿婆》作了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