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几年来,我一真非常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大胆的将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实际教学中。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以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才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内竞赛、公平竞争,发挥挖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校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能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的合作氛围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重在授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地诱导,用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我首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使学生大惹不解,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有什么妙法吗?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我告诉学生“能被2、3、5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就会又迅速而又准确,如果你们找到了这些特征,以后再就会胜过老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小组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人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我拿来若干个物体包装盒分给每组, 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对这些包装盒朝进行分类,并汇报本组分类的理由。然后我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们也拿起一个类似的盒子来触摸,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并总结向我汇报。通过学生的汇报和我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所有特征,。我还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不棒做棱,四人一组合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表在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数学的整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既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助的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常有疑点、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例如在教学“列方程应用题的相遇问题”一课之前,我布置了几道习题:(1)看例题和示意图,想“相向是什么意思”(2)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3)看解题的过程,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4)你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程?(5)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那种最简便?疑惑之际,我说:“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把这些习题在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学生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和学习环境,要同学们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亲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的途径。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00+450一题,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还有的说“200+400=600,30+50=80,600+8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进跃欲试,都杨发言,还有的同学问我:“老师究竟有多少种方法?”于是,我趁机让他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们总结出十多种算法。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归纳待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一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成熟的看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使用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家的成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围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意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学的新时代。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以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才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内竞赛、公平竞争,发挥挖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校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能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的合作氛围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重在授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地诱导,用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我首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使学生大惹不解,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有什么妙法吗?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我告诉学生“能被2、3、5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就会又迅速而又准确,如果你们找到了这些特征,以后再就会胜过老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小组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人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我拿来若干个物体包装盒分给每组, 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对这些包装盒朝进行分类,并汇报本组分类的理由。然后我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们也拿起一个类似的盒子来触摸,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并总结向我汇报。通过学生的汇报和我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所有特征,。我还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不棒做棱,四人一组合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表在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数学的整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既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助的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常有疑点、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例如在教学“列方程应用题的相遇问题”一课之前,我布置了几道习题:(1)看例题和示意图,想“相向是什么意思”(2)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3)看解题的过程,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4)你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程?(5)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那种最简便?疑惑之际,我说:“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把这些习题在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学生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和学习环境,要同学们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亲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的途径。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00+450一题,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还有的说“200+400=600,30+50=80,600+8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进跃欲试,都杨发言,还有的同学问我:“老师究竟有多少种方法?”于是,我趁机让他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们总结出十多种算法。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归纳待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一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成熟的看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使用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家的成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围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意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