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高中英语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问题:目标重社会轻学生以及重政治轻生活。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为国家需要的服务性,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目标仅仅提出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要求。英语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训练的倾向有两方面的认识根源:一是在处理工具性与其他属性的关系时过分强调工具性的重要性,忽视了其他属性的存在;二是在理解英语工具性概念时彻底切断了工具属性与其他属性的密切联系,孤立、机械、狭隘地划定工具性的内涵外延,从而导致了英语教学实践的片面机械,英语工具性本身也成为僵死的概念。
  从课程的目标来看,虽然后来注重了内容的知识性与交际性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但选材过于强调国家的意识和态度,目标重社会轻学生以及重政治轻生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些课文过分强调国家的意识性,忽视学生的具体的身心状况,从而不符合我国中学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难以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以上问题可以看出,课程管理目标与课程目标严重偏离。课程管理目标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两者存在着一致性,但现在中小学课程管理不是把目标定位在课程目标上而是定位在各种选拔的考试上的,所以这种管理不是使课程的实施不断接近课程目标,而是离它越来越远。
  (二)课程设置问题: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建国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把学习英语与国家的建设和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当国家认为暂时不需要时,就抛弃了英语课程;而当急需英语人才时,就无限度加大英语的学习内容与学时。从课程的学时设置来看,课程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时就给予过多的课程时数;反之,就给予极少的课时甚至取消课程,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效果。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取消高中英语课程,以及后来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急切加强,课时急剧增加,都体现出在英语课时的设置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标准。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又有很多学校擅自更改课程时数,无原则减少或加大学生的上课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综合发展,形成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局面。
  (三)课程评价问题: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课程评价理论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课程追求表面的评价效率,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与课程标准追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理解不当。评价被简化为考试,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过度夸大,甚至形成考试决定论。
  (2)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在评价中只能被动接受评价,没有地位和发言权。评价的主体是外部的学校和教育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对健全人格发展的渴求被忽视。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用单一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比较,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状态,造成学生较大的负面心理压力,也使评价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
  (4)评价方式和内容单一。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偏重学科知识体系,过于依靠纸笔形式和客观题的单一量化形式对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测,忽视采用有效的质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身心发展所必需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
  (5)评价结构失衡。评价过多重视终结性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终结性评价对教学过程严重干扰,违背教育规律,本末倒置。学为了考,以考代学,以考代教的现象依然严重,导致本应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被简化为机械、枯燥的备考过程。
  从以上列举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的评价现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方面和本质要求不符,难以形成对课程发展的有力支持,甚至会阻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有必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高中英语标准》进行英语课程评价改革,为推动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课程管理的对策建议
  
  结果分析表明,高中英语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课程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课程目标重社会轻学生以及重政治轻发展,没有把国家、社会、学生、摆放在一个合理、稳定的程度上,从而使高中英语课程的发展朝着一个曲折的道路前进。下面对课程管理提出对策与建议,供课程管理者参考。
  (一)健全有效的专门课程管理机构,强化课程规范化管理。
  课程管理一直由教育管理部门来完成的,而教育管理部门的综合性很强,因此它的专门化程度不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建立专门课程管理机构去解决这一问题,才能进行有效而规范的管理。专门机构对加强课程规范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管理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健全有效的专门管理机构,才能保证课程有效地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施行,有效地集中民众的智慧和观点,是课程管理走上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课程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另外,还需要有咨询机构和各种专业学会,以便展开各种调研活动,集思广益,推进课程的发展。这样做有利于课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课程开发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也有利于促进课程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有效实施三级分权制,科学确立课程管理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中国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将由集权走向分权,各个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得到改变,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无疑逐步加大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权利,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空间。因此,应有效实施三级分权制,对科学地确立课程管理知识与体系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这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课程的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制度是目前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适合于中国大陆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课程发展体系,但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权限如何划分,比重如何,如何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等,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宜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目前国家给幼儿、小学、初中主动权较大,但高中,尤其是高中阶段,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复杂。照理说,年级越高,国家就越应该放权,让地方、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设置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办出个性与特色。
  另外,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只采用某一种模式。同时,课程管理体制也要创新,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地方、学校、社会、家庭广泛参与的多层次的课程管理体制。
  (三)扩大课程管理的研究队伍,构建健全的教师参与机制,实现课程民主化管理。
  富兰曾指出,课程改革如何得以实施,决定于教师的所思所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远离学校、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的校外专家反而了解学校情况,课程编写人员多为专家组成,较少听到一线教师的呼声。因此,有必要扩大课程管理的研究队伍,吸纳教师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体。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可行性。教师在课程事务中能够发出自己声音是教师获得对课程改革具有拥有感的关键,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升对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民主化管理。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至少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管理部门要创设民主氛围,营造民主参与的文化,领导能够接纳意见,而教师也愿意提供自己的智慧;第二,管理者及有关部门能够为教师提供心理保障,让教师在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具有安全感;第三,管理者有一定的决策机制进行保障,这种决策机制能够让教师参与进来,并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比如建立定时的课程管理对话活动、建立课程问题为本的教研机制等,都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管理的参与。
  课程管理民主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课程管理民主化还需要机构设置的相应改革,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领导与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与学校课程开发等关系,具体如下:1.“中央”、地方与学校对课程管理的权力分配要科学平衡。2.课程管理的机构、参与人员、队伍构成多元化,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管是在制订各种课程政策,还是教科书的编订、选用及课程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上,都应注意吸引各方面的代表参与,集思广益。3.增加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管理的发言权,是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最重要体现。学生作为课程的直接对象,教师作为对课程的施行者,他们对课程的支配权的大小,决定了课程管理是否民主。因此,要积极推行课程选修制及教科书多样化,兼顾各个学校及不同学生的实际,体现学生在课程上的民主性选择和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实践表明,民主的课程管理,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管理课程的权限的扩大,是有效实施课程、最大限度实现课程目标的先决条件。
  (四)树立现代课程管理意识,实施课程服务化管理。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的门类、总课时和课时分配,同时又为“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留出课时,这样的计划就需要相应的课程管理政策。一方面,要强调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与正统性,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保国家课程在地方、学校一级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明确下放的课程权利所承担的相应的责任,同时,要改变管理者的角色,变“领导”为“指导”,提供必要的指南或课程审议,实现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的双向课程管理。最后,管理者要树立现代课程管理服务意识,与时俱进,为广大课程实施工作者全心全意服务,这对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五)变革考试制度,施行课程多元化评估管理。
  中国的考试制度十分有必要走分权化的道路。实践表明,过于集中的考试对课程发展弊端很大。因此,考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课程管理有必要施行多元化评估,这样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完善课程管理机制。笔者认为,高考考试与评价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采用新课程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高考模式。
  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又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高中新课程的“套餐式”模块、“学分制”管理,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个人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课程模式下,传统的高考制度显然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必将是适合高中新课程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高考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多次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中学生都尽可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大学,使每所大学都能选拔到合适的新生。因此,高考考试改革必须研究把考查学生的全面基础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要在考试方式、科目设置、命题思路、录取标准等方面深刻体现这一要求。
  第二,把学科的考试分成学科基础考试和学科水平考试两部分。
  新课程将要求划一的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留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需要按照实际学习的课程让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不同的考试。学科基础考试对应于必修的内容,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本技能为主,可以用等级制记分;学科水平考试对应于选修的内容,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主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其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第三,发挥综合性评价结果的作用,作为高校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
  高中新课程提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一方面,应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权重,加大对评分的投入和研究,逐步减少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误差;改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必要时增加面试和其他辅助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高考改革必须要体现新的评价理念,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不应是与学生的高考无关的东西,必须以某种方式把二者结合起来。现在要做的是,逐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诚信等级认定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维吾尔线.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EB/OL].http://www.uighuronline.cn/LAW/MZQUZZF/200612/2708.html.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2.
  [3]龚雄飞.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第二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刘彦文,袁桂林.“当前世界课程管理的基本特征”.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1.
  [5]张圻福.大学课程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31.
  [6]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8.
  [7]乔治·A·比彻姆著.黄明皖译.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9.
  [8]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
  [9]陈杨光.课程论与课程编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8.
  [10]Fullan,M.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1:15.
  [11]Kirk,D.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以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为理论依据对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改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改变高职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获得投资预期效益和效用。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视角 高职英语教学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卡扎菲喜欢直播绞刑,一个利比亚母亲在正吃着斋月的晚餐,突然电视上开始直播绞刑。她发现一个死刑犯的衣服很眼熟。定睛一看,原来是她的亲生儿子!    2月15日,正在开车的利比亚外交官爱德里斯拉明接到儿子的电话获悉,人们开始在班加西街头游行。拉明意识到,变革的火炬已经从突尼斯和埃及传到了利比亚。  这一天,他等了几十年。  年逾60的拉明喜极而泣,加大油门赶回班加西。他决定辞官,与这些示威者一起战斗。
摘 要: 交互的美学预示了一个以艺术、技术和科学的非同寻常的融合为基础的新精神时代。它是一种发生在真实时间中事件的美学,并通过技术的手段带来使视觉结合物理上的不同空间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两种多媒体形式就是电影和电子/电脑游戏,它们都属于多媒体综合艺术。在这些综合艺术中,有一部分人充当着近似于上帝的角色,如电影导演,游戏制作人,还有多媒体设计师,他们负责构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综合艺术平台
古典诗歌鉴赏题在江苏省高考试卷中是一种比较经典的题型,分值已经提高到目前的10分,其地位不言而喻,但考生能拿到高分却非易事。如果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古典诗歌的解题规律及解题的程序,帮助学生规范答题要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水平。  下面我就以2010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古典诗歌的解题程序和规律,以及引导学生如何规范古典诗歌的答题要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摘 要:声乐、器乐、欣赏等内容的教学对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声乐、器乐、欣赏等课程内容的教学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要求: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歌曲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欣赏教学 歌曲教学 器乐教学   
摘 要: 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陶冶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语言教学达到“文道统一”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道统一” 人格 情感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总是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需求。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
笔者曾参加过多次作文阅卷,发现有的阅卷者或怕担责任,打保险分,使有争议的精品遭埋没;或略读头尾,打印象分,使颇具匠心的佳作蒙遗弃;或仅凭个人好恶,打偏私分,使不合口味的文章遭冷落;或脱离实际,打苛刻分,使略带瑕疵的好文章被降格。尽管有关主管部门也不断进行作文阅卷的改革,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者心理的“万能”作文、格式作文、套写作文等“歪门邪道”仍屡见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得
摘 要: 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 考一类院校的考生还要加考自选模块内容,学生答题易出问题,本文就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考语文自选模块答题策略,即要有题干意识、踩点意识、文章意识。  关键词: 自选模块 答题策略 题干意识 踩点意识 文章意识    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实行以“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为选拔模式的“新课改高考方案”,根据此方案,2009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参与,而有效参与是在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活动中和多样的学习方式中呈现。小学数学科的概念教学,最令师生厌烦,因为概念本身既抽象,又枯燥乏味,且易混,尤其是几何概念,还必须具备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几何概念知识,我力求把概念教学通过学
摘要: 本文测试了Readability Analyzer 1.0的效度及应用价值,并用其分析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文难度的循序渐进性。对用Readability Analyzer 1.0分析大学英语教材课文难度的局限性及软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Readability Analyzer 1.0课文难度循序渐进性    一、Readability 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