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再次引起万众瞩目。令人不解的是,辉煌灿烂的三星堆文化为什么在距今3000年左右忽然衰落,发生了什么变故?他们去哪儿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可以一探究竟。
夏商时期,强大古蜀国崛起
方脸阔耳,虎鼻大口……2021年3月19日下午,在三星堆发掘现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见到了从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皱巴巴的金箔已经展开,罩在一只白色3D人脸模型上,宛如一张栩栩如生的脸庞。
这残余的半张面具,不仅将左边面部蒙住,竟连耳朵也包藏在内,却镂空了眼睛。虽然已经过去了3000多年,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面具背后神秘的凝视。
何一民介绍说,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强盛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遗址正位于这个王国的都邑,在马牧河两岸3.5公里的范围内,夯土城墙沿河而建,河的南岸是祭祀区,北岸则是大型建筑和居住区。
大量陶制酒器,表明当时古蜀地区农业相当发达,有着大量的剩余粮食,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表明手工业已经独立存在,还有较为细致的分工。
“三星堆文化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舞蹈音乐和巫术祭祀的人员。三星堆古蜀人不仅掌握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还具备了相当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天文学知识。”
1986年,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金杖……已修复陈列于三星堆博物馆的数十张青铜面具,面貌和表情各不相同。
2020年10月,三星堆1、2号祭祀坑旁,新发现6个祭祀坑,再次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以及一只金面具。
目前,三星堆所发现的8个祭祀坑,其年代为商代晚期——中华文明此时正逐渐步入青铜时代。殷墟被认为是商代都城,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以及青铜器。
“古蜀人并非完全模仿周边地区青铜文化,而是在吸纳华夏大地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再造。”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说。
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无疑是早期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令人不解的是,三星堆遗址迄今没有发现任何文字。
何一民期盼着新的考古发现,他认为,三星堆遗址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理应出现文字。
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不可能发现文字,因为《蜀王本纪》明确记载:(古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古蜀先王,从茫茫岷山走来
三星堆古蜀人来自何方?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介绍,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域。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这就反映出,古蜀族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黄河流域的黄帝族群。
据文献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这些传说,无法考证,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不可信,但是三星堆遗址的出土,竟然印证了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何一民说。
迄今为止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最为庞大的青铜面具,眼睛高高向外鼓出,正是“纵目”。
近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在成都以西的岷山发现了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300-4800年,是古蜀先民进入成都平原之前的居所。
传说中的古蜀先王鱼凫和杜宇,都是鸟的化身。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杖上,出现了一只箭上同时穿著鸟和鱼的神秘图案。
2021年4月,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了一件青铜圆口方尊,形制、纹饰与台北故宫一只青铜尊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肩头站了古蜀国的铜鸟。
古蜀传说与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考古资料相互印证,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在蚕丛王走来的岷山之上,有一条“天路”,从甘肃、青海,经四川到云南,通达东南亚,这条先民的迁徙之路,就是后来的南方丝绸之路。
古蜀还有一条天然的对外通道——长江。
经由这两条通道,看似闭塞的古蜀可以沟通南北,畅达四方。
霍巍认为,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甘青和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
彭邦本介绍,三星堆文化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越南北部。从越南北部出土的牙璋,与三星堆有密切联系。
来到成都,看见三星堆
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化在距今3000年左右忽然衰落了,发生了什么,战争?内乱?洪灾?三星堆的古蜀人去哪儿了?
2001年,金沙遗址在成都市区被发现。
青铜立人、金面具、太阳神鸟……金沙与三星堆如此相似,但是青铜器和金器的体量,却忽然从巨大变得“迷你”。
1986年,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圆形青铜器,中间的圆凸形放射出五道光芒,连接着外面的一层晕圈,研究者认为,这是古蜀先民心目中的太阳。
举世闻名的“太阳神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张金箔内圈錾刻了12道太阳的光芒,外圈4只神鸟绕着光芒飞翔。有学者认为,“太阳神鸟”的出现,表明蜀地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天文学,对四季轮回,一年12个月有了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其实是同一种青铜文化的两个发展阶段,应该被统称为“三星堆—金沙文化”。
到了东周时期,金沙文化也在成都平原衰落了,青铜不再被用于铸造神像,而是用于打造兵器和容器,铜器上还出现了神秘的“巴蜀图语”。
彭邦本表示,公元前316年秦举巴蜀,秦、汉两大王朝相继着力推进巴蜀开发,进而逐步开发大西南地区,终于在汉武帝时期使整个西南夷地区被正式纳入大一统版图,与巴蜀一道共同成为古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一民认为,虽然三星堆和金沙被岁月淹埋,但是秦并巴蜀之后,三星堆文化并没有在蜀地消失,而是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并继续流传。偏居西南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
(四川大学2019级杜欣怡、周月潇两位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可以一探究竟。
夏商时期,强大古蜀国崛起
方脸阔耳,虎鼻大口……2021年3月19日下午,在三星堆发掘现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见到了从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皱巴巴的金箔已经展开,罩在一只白色3D人脸模型上,宛如一张栩栩如生的脸庞。
这残余的半张面具,不仅将左边面部蒙住,竟连耳朵也包藏在内,却镂空了眼睛。虽然已经过去了3000多年,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面具背后神秘的凝视。
何一民介绍说,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强盛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遗址正位于这个王国的都邑,在马牧河两岸3.5公里的范围内,夯土城墙沿河而建,河的南岸是祭祀区,北岸则是大型建筑和居住区。
大量陶制酒器,表明当时古蜀地区农业相当发达,有着大量的剩余粮食,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表明手工业已经独立存在,还有较为细致的分工。
“三星堆文化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舞蹈音乐和巫术祭祀的人员。三星堆古蜀人不仅掌握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还具备了相当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天文学知识。”
1986年,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金杖……已修复陈列于三星堆博物馆的数十张青铜面具,面貌和表情各不相同。
2020年10月,三星堆1、2号祭祀坑旁,新发现6个祭祀坑,再次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以及一只金面具。
目前,三星堆所发现的8个祭祀坑,其年代为商代晚期——中华文明此时正逐渐步入青铜时代。殷墟被认为是商代都城,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以及青铜器。
“古蜀人并非完全模仿周边地区青铜文化,而是在吸纳华夏大地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再造。”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说。
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无疑是早期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令人不解的是,三星堆遗址迄今没有发现任何文字。
何一民期盼着新的考古发现,他认为,三星堆遗址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理应出现文字。
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不可能发现文字,因为《蜀王本纪》明确记载:(古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古蜀先王,从茫茫岷山走来
三星堆古蜀人来自何方?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介绍,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域。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这就反映出,古蜀族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黄河流域的黄帝族群。
据文献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这些传说,无法考证,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不可信,但是三星堆遗址的出土,竟然印证了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何一民说。
迄今为止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最为庞大的青铜面具,眼睛高高向外鼓出,正是“纵目”。
近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在成都以西的岷山发现了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300-4800年,是古蜀先民进入成都平原之前的居所。
传说中的古蜀先王鱼凫和杜宇,都是鸟的化身。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杖上,出现了一只箭上同时穿著鸟和鱼的神秘图案。
2021年4月,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了一件青铜圆口方尊,形制、纹饰与台北故宫一只青铜尊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肩头站了古蜀国的铜鸟。
古蜀传说与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考古资料相互印证,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在蚕丛王走来的岷山之上,有一条“天路”,从甘肃、青海,经四川到云南,通达东南亚,这条先民的迁徙之路,就是后来的南方丝绸之路。
古蜀还有一条天然的对外通道——长江。
经由这两条通道,看似闭塞的古蜀可以沟通南北,畅达四方。
霍巍认为,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甘青和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
彭邦本介绍,三星堆文化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越南北部。从越南北部出土的牙璋,与三星堆有密切联系。
来到成都,看见三星堆
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化在距今3000年左右忽然衰落了,发生了什么,战争?内乱?洪灾?三星堆的古蜀人去哪儿了?
2001年,金沙遗址在成都市区被发现。
青铜立人、金面具、太阳神鸟……金沙与三星堆如此相似,但是青铜器和金器的体量,却忽然从巨大变得“迷你”。
1986年,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圆形青铜器,中间的圆凸形放射出五道光芒,连接着外面的一层晕圈,研究者认为,这是古蜀先民心目中的太阳。
举世闻名的“太阳神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张金箔内圈錾刻了12道太阳的光芒,外圈4只神鸟绕着光芒飞翔。有学者认为,“太阳神鸟”的出现,表明蜀地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天文学,对四季轮回,一年12个月有了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其实是同一种青铜文化的两个发展阶段,应该被统称为“三星堆—金沙文化”。
到了东周时期,金沙文化也在成都平原衰落了,青铜不再被用于铸造神像,而是用于打造兵器和容器,铜器上还出现了神秘的“巴蜀图语”。
彭邦本表示,公元前316年秦举巴蜀,秦、汉两大王朝相继着力推进巴蜀开发,进而逐步开发大西南地区,终于在汉武帝时期使整个西南夷地区被正式纳入大一统版图,与巴蜀一道共同成为古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一民认为,虽然三星堆和金沙被岁月淹埋,但是秦并巴蜀之后,三星堆文化并没有在蜀地消失,而是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并继续流传。偏居西南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
(四川大学2019级杜欣怡、周月潇两位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