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振兴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生态空间是农村振兴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传统村落当中构建起一个文化生态空间,首先要正确解读文化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概念,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空间;构建
一、文化空间
空间结构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空间并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几何或者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虽然我们生活过程中经常在城市规划及建筑当中出现关于空间的描述,但是在这些描述当中,仅仅是列举了在这个空间之内存在的一些事物,至于空间能够表现出来的文化属性却很少体现出来。在人类社会当中会以生产力的不同、技术水平的高低、科学知识的先进与否等为基础形成各种社会分工、自然环境和国家,因此空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不同的空间都是由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在这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当中,空间囊括了很多因素,比如认知、实践、理论等。所以空间不属于物质的层面,也不属于精神的层面,而是物质和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的存在能够测量文化生态是否产生矛盾,是历史不断发展形成的必然产物之一。
文化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亨利·列斐伏尔提出来的,他在自己的书中指出文化空间好比是文化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之内进行周期性的讲演和交流,是文化和时间、空间共同组成的集合体,这不仅仅是文化和空间的简单组合,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几种文化形成的艺术形态,文化空间形成的过程复杂,需要特定在文化环境和特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形成一个整体的文化空间环境,这种空间形态对所处的空间、时间和文化环境都有特殊要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不断的延续,有很强的地方代表性。
由此可见,文化空间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养分和空间,它能够把存在于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中的一种或多种文化统一起来,这个统一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正如物质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之内发生改变一样。这种变化能够改变空间内的事物,也会受到来自空间内不同势力的制约。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在一场战争结束之后,形成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这时这个空间内的人类行为和思想将处于不同的状态,有的怀念过往的岁月;有的憧憬美好的未来,而这些思想的产生来自于不同的追求,这些不同的思想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统一起来,这就是形成空间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文化空间由于不断的变化而始终保持活力,它是知识和行为的化身,是社会生产模式的全新表现形式,直接决定着人类社会生产是否能够延续。空间文化认知生产活动是站在社会、历史和空间统一的立场,从这个视界分析空间生产,它便是时间、空间等事物和谐作用的产物。
二、生态空间
生态学始建于1886年,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创始人海克尔将它解释为探索有机体和它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后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对生态学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家指出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中国,生态学的概念虽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对自然的情感却由来已久,很早之前的中国人就开始亲近自然,但是对古语当中自然的理解与现代有很多不同之处,古代的自然就是生态的雏形,囊括了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人类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家园,这与现代建设新农村中的生态宜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正是这样的区别造就了传统村落独有的特征,在这些未经雕琢的自然村落当中,体现出的是他们与自然环境相处的情况和抗争的能力,这些村落当中的人与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形成了最自然的生态循环体系。
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和环境作为人类开展各种生产活动的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不同的社会秩序和思想观念,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和艺术形态,社会制度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恰恰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生态和文化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依构建起传统村落独有的文化生态空间
构建起我国传统村落内的文化生态空间需要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兼顾文化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势,既不能失去文化空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不能缺少生态空间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领悟。我国传统村落真正需要的是尊重空间的特性,将人的因素作为构建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使传统村落散发出独有的魅力。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实现,全国经济及文明建设将迈向全新的高度。构建文化和生态兼具的村落,这是当代人肩负的神圣使命,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亨利·列斐伏尔著,晓默编译.空间的生产[J].建筑师,2005,5.
[2]王思婧.基于文化空间的新绛光村村落环境整体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5.
[3]冯雷.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的四个主题——对后现代空间论的批判性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8:40-51,204.
作者简介
彭茂龙(1988—),男,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民居村落、BIM应用技术。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再造研究——以井冈山地区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號:YG2016058)。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空间;构建
一、文化空间
空间结构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空间并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几何或者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虽然我们生活过程中经常在城市规划及建筑当中出现关于空间的描述,但是在这些描述当中,仅仅是列举了在这个空间之内存在的一些事物,至于空间能够表现出来的文化属性却很少体现出来。在人类社会当中会以生产力的不同、技术水平的高低、科学知识的先进与否等为基础形成各种社会分工、自然环境和国家,因此空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不同的空间都是由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在这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当中,空间囊括了很多因素,比如认知、实践、理论等。所以空间不属于物质的层面,也不属于精神的层面,而是物质和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的存在能够测量文化生态是否产生矛盾,是历史不断发展形成的必然产物之一。
文化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亨利·列斐伏尔提出来的,他在自己的书中指出文化空间好比是文化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之内进行周期性的讲演和交流,是文化和时间、空间共同组成的集合体,这不仅仅是文化和空间的简单组合,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几种文化形成的艺术形态,文化空间形成的过程复杂,需要特定在文化环境和特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形成一个整体的文化空间环境,这种空间形态对所处的空间、时间和文化环境都有特殊要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不断的延续,有很强的地方代表性。
由此可见,文化空间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养分和空间,它能够把存在于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中的一种或多种文化统一起来,这个统一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正如物质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之内发生改变一样。这种变化能够改变空间内的事物,也会受到来自空间内不同势力的制约。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在一场战争结束之后,形成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这时这个空间内的人类行为和思想将处于不同的状态,有的怀念过往的岁月;有的憧憬美好的未来,而这些思想的产生来自于不同的追求,这些不同的思想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统一起来,这就是形成空间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文化空间由于不断的变化而始终保持活力,它是知识和行为的化身,是社会生产模式的全新表现形式,直接决定着人类社会生产是否能够延续。空间文化认知生产活动是站在社会、历史和空间统一的立场,从这个视界分析空间生产,它便是时间、空间等事物和谐作用的产物。
二、生态空间
生态学始建于1886年,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创始人海克尔将它解释为探索有机体和它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后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对生态学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家指出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中国,生态学的概念虽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对自然的情感却由来已久,很早之前的中国人就开始亲近自然,但是对古语当中自然的理解与现代有很多不同之处,古代的自然就是生态的雏形,囊括了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人类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家园,这与现代建设新农村中的生态宜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正是这样的区别造就了传统村落独有的特征,在这些未经雕琢的自然村落当中,体现出的是他们与自然环境相处的情况和抗争的能力,这些村落当中的人与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形成了最自然的生态循环体系。
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和环境作为人类开展各种生产活动的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不同的社会秩序和思想观念,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和艺术形态,社会制度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恰恰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生态和文化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依构建起传统村落独有的文化生态空间
构建起我国传统村落内的文化生态空间需要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兼顾文化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势,既不能失去文化空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不能缺少生态空间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领悟。我国传统村落真正需要的是尊重空间的特性,将人的因素作为构建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使传统村落散发出独有的魅力。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实现,全国经济及文明建设将迈向全新的高度。构建文化和生态兼具的村落,这是当代人肩负的神圣使命,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亨利·列斐伏尔著,晓默编译.空间的生产[J].建筑师,2005,5.
[2]王思婧.基于文化空间的新绛光村村落环境整体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5.
[3]冯雷.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的四个主题——对后现代空间论的批判性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8:40-51,204.
作者简介
彭茂龙(1988—),男,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民居村落、BIM应用技术。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再造研究——以井冈山地区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號:YG20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