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落实“七个一”,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为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建立一套公开制度,明确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途径和责任人;设立一本公开事务的记录本,将学校的大事记要、重要决定、重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意向等予以公布;设置一个意见箱,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置一个意见箱,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一个意见建议栏,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学校提意见和建议;公布一个学校电话,并建立了学校电子信箱,便于家长和社会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和建议;有一个公布栏,定期公布学校的重要事务;成立一个民主监督小组,监督学校工作的运行情况和校务公开工作。
在推行校务公开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校务公开不仅仅是校务“公布”,让师生及家长知校务,起到一个“明白”作用;更重要的是丰富校务公开的内涵,使他们更加认识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只有实施校务公开的“三个结合”,才能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
一、校务公开与校务决策相结合
我们不仅把校务公开当作校务决策的一个结果公布,更要通过公开促使教师自我决策。例如,当前,教师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专业化。教育要现代化,教师必须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必须充分地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2003年下半年,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向老师们阐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性,设计了做“合格教师——成熟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样一条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然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用一个月时间三次进行讨论,形成了用3~5年的时间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议:第一阶段,以抓“三字一话”、中青年教师电子备课等基本功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以说课、微型教案设计、利用网络进行备课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第三阶段,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更新教育观念为主,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随后,学校又和老、中、青教师代表一起,研究制定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激励机制,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教师专业化发展个人和团体成果认定及实施细则》等,这样将校务公开、决策统一起来,让教师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他们感到可操作,能实现,不是学校手拿一根鞭子赶着大家向前走,而是手举一面旗帜带领大家向前走。
二、校务公开与校务实施过程相结合
我们不仅把校务公开作为校务实施的一个阶段,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实施的过程之中。例如,知识经济时代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现代学校必须逐步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它强调教师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借助校务公开,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向教师公开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发展规划,印发重点研究课题方案,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等,让老师们明确学习目标,使个人愿望与集体目标一致。二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新课程改革、学校主要课题研究,公开老师们的热点难点讨论话题。三是通过电子信箱、聊天室、每月一次的学习沙龙,公开学校建议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学习愿望、感受。四是利用校刊和校园网上的“教师频道”“教育资源”等栏目,公开老师们的学习成果;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会”,公开定期讨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这样,做到从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意义、规划、实施、方式、阶段、成果以及激励措施等整个过程都真实地予以公开,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校务公开与校务信息反馈相结合
校务公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校务的正确决策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采纳合理化的建议,调整校务决策。1999年,我们学校确定了“探索主体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课题。在确定这个方案时,我们将初步方案印发给全校教职工、家长代表、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三次召开代表座谈会,提出修改意见184处。后来,该课题被列入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这跟校务公开和积极采纳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意见是分不开的。为了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2000年11月,学校提出要制定出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的设想;然后请老中青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社区代表等回顾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析学校现状、透视学校发展前景,结合他人的意见,共同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这样,把学校的意志变成大家的意志,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宗旨变成了大家的共识。
我们认为,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一项具体措施,是落实人民教育人民办、学校教育大家办的一项具体措施。它在规范学校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落实“七个一”,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为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建立一套公开制度,明确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途径和责任人;设立一本公开事务的记录本,将学校的大事记要、重要决定、重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意向等予以公布;设置一个意见箱,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置一个意见箱,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一个意见建议栏,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学校提意见和建议;公布一个学校电话,并建立了学校电子信箱,便于家长和社会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和建议;有一个公布栏,定期公布学校的重要事务;成立一个民主监督小组,监督学校工作的运行情况和校务公开工作。
在推行校务公开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校务公开不仅仅是校务“公布”,让师生及家长知校务,起到一个“明白”作用;更重要的是丰富校务公开的内涵,使他们更加认识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只有实施校务公开的“三个结合”,才能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
一、校务公开与校务决策相结合
我们不仅把校务公开当作校务决策的一个结果公布,更要通过公开促使教师自我决策。例如,当前,教师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专业化。教育要现代化,教师必须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必须充分地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2003年下半年,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向老师们阐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性,设计了做“合格教师——成熟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样一条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然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用一个月时间三次进行讨论,形成了用3~5年的时间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议:第一阶段,以抓“三字一话”、中青年教师电子备课等基本功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以说课、微型教案设计、利用网络进行备课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第三阶段,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更新教育观念为主,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随后,学校又和老、中、青教师代表一起,研究制定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激励机制,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教师专业化发展个人和团体成果认定及实施细则》等,这样将校务公开、决策统一起来,让教师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他们感到可操作,能实现,不是学校手拿一根鞭子赶着大家向前走,而是手举一面旗帜带领大家向前走。
二、校务公开与校务实施过程相结合
我们不仅把校务公开作为校务实施的一个阶段,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实施的过程之中。例如,知识经济时代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现代学校必须逐步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它强调教师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借助校务公开,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向教师公开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发展规划,印发重点研究课题方案,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等,让老师们明确学习目标,使个人愿望与集体目标一致。二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新课程改革、学校主要课题研究,公开老师们的热点难点讨论话题。三是通过电子信箱、聊天室、每月一次的学习沙龙,公开学校建议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学习愿望、感受。四是利用校刊和校园网上的“教师频道”“教育资源”等栏目,公开老师们的学习成果;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会”,公开定期讨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这样,做到从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意义、规划、实施、方式、阶段、成果以及激励措施等整个过程都真实地予以公开,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校务公开与校务信息反馈相结合
校务公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校务的正确决策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采纳合理化的建议,调整校务决策。1999年,我们学校确定了“探索主体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课题。在确定这个方案时,我们将初步方案印发给全校教职工、家长代表、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三次召开代表座谈会,提出修改意见184处。后来,该课题被列入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这跟校务公开和积极采纳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意见是分不开的。为了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2000年11月,学校提出要制定出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的设想;然后请老中青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社区代表等回顾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析学校现状、透视学校发展前景,结合他人的意见,共同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这样,把学校的意志变成大家的意志,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宗旨变成了大家的共识。
我们认为,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一项具体措施,是落实人民教育人民办、学校教育大家办的一项具体措施。它在规范学校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