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音乐教学; 合唱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60-0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合唱教学绽放其应有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合唱艺术水平。
一、以“音乐”为本体
合唱教学首先要关注音乐,突出音乐,以音乐为本。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综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以“兴趣”为向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看做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曲激趣,事半功倍
选择正确、适宜的曲目,可以使合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曲目的选择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些成人的混声合唱作品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并不适合小学生演唱,它们通常音域宽,跨度大,学生难以胜任。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学生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其次,选择作品要与学生个体相联系。如低年级合唱队员可选择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玩具恰恰舞》等,而中高年级则应相对增加难度,选择表现力更强的,如《成长》等。最后,曲目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如没有好的领唱,就不要排《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合唱队离调、转调意识不够,对西方音乐感受不多,就暂时不要排《蓝色的多瑙河》等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总之,曲目的选择要根据合唱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唱水平。
2.游戏激趣,提高效率
合唱的基础练习包括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能使这些练习形象化,学生便能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如用“狗喘气”“车轮胎漏气‘丝’的练习”来训练胸腹式呼吸;用“吹蒲公英”的游戏练习循环呼吸;用“咬苹果”“打哈欠”“提笑肌”等练习来训练队员的共鸣。教师把基础练习和形象的游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以“体验”为核心
出色的合唱声音来自于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对歌曲的反复练习推敲。
1.听中体验
音乐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合唱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会“听”。如在排练合唱作品《歌声与微笑》时,可采用“干扰”听觉的练习方法,学生唱高声部,同时,教师用钢琴弹奏低声部,唱低声部的同时,教师弹奏高声部;学生在唱各自声部的同时兼听另外一个声部,这样反复练习,便很顺利地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教学。此外还可选取大量的中外优秀简短、富有童趣的合唱作品给学生欣赏;从听辨音程、声部到听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和声、音色等等来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
2.唱中体验
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化的练唱方式。(1)先低后高。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对于二声部合唱,学生总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容易得多。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初期,先把低声部拿出来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在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如教唱二声部合唱《月亮月光光》时,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教法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如在练习低声部时,高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抑或者学生唱高声部时,用钢琴伴奏低声部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有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3)用轮唱作过渡。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是第二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模仿第一声部旋律。如排练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时,可以把“轮唱”作为“合唱”的“前奏”,这样大大降低了合唱的难度,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声部独立和互相配合的能力,为后面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四、以“协作”为提升
合唱是一种用人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艺术,他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等复杂调节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唱好各自声部的音准、音色、音量,同时还应该注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均衡,使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信心,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合唱的美妙音响并不会遥不可及。其次,对合唱的训练过程一定要有耐心。教学初难免会出现跑调、声部不协和,作为教师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必须有耐心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练习。
合唱是音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学生合唱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尽管合唱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因为有孩子们的歌声一路相伴。通过努力,相信你我都会找到合唱的快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 合唱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60-0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合唱教学绽放其应有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合唱艺术水平。
一、以“音乐”为本体
合唱教学首先要关注音乐,突出音乐,以音乐为本。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综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以“兴趣”为向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看做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曲激趣,事半功倍
选择正确、适宜的曲目,可以使合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曲目的选择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些成人的混声合唱作品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并不适合小学生演唱,它们通常音域宽,跨度大,学生难以胜任。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学生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其次,选择作品要与学生个体相联系。如低年级合唱队员可选择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玩具恰恰舞》等,而中高年级则应相对增加难度,选择表现力更强的,如《成长》等。最后,曲目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如没有好的领唱,就不要排《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合唱队离调、转调意识不够,对西方音乐感受不多,就暂时不要排《蓝色的多瑙河》等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总之,曲目的选择要根据合唱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唱水平。
2.游戏激趣,提高效率
合唱的基础练习包括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能使这些练习形象化,学生便能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如用“狗喘气”“车轮胎漏气‘丝’的练习”来训练胸腹式呼吸;用“吹蒲公英”的游戏练习循环呼吸;用“咬苹果”“打哈欠”“提笑肌”等练习来训练队员的共鸣。教师把基础练习和形象的游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以“体验”为核心
出色的合唱声音来自于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对歌曲的反复练习推敲。
1.听中体验
音乐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合唱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会“听”。如在排练合唱作品《歌声与微笑》时,可采用“干扰”听觉的练习方法,学生唱高声部,同时,教师用钢琴弹奏低声部,唱低声部的同时,教师弹奏高声部;学生在唱各自声部的同时兼听另外一个声部,这样反复练习,便很顺利地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教学。此外还可选取大量的中外优秀简短、富有童趣的合唱作品给学生欣赏;从听辨音程、声部到听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和声、音色等等来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
2.唱中体验
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化的练唱方式。(1)先低后高。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对于二声部合唱,学生总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容易得多。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初期,先把低声部拿出来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在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如教唱二声部合唱《月亮月光光》时,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教法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如在练习低声部时,高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抑或者学生唱高声部时,用钢琴伴奏低声部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有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3)用轮唱作过渡。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是第二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模仿第一声部旋律。如排练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时,可以把“轮唱”作为“合唱”的“前奏”,这样大大降低了合唱的难度,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声部独立和互相配合的能力,为后面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四、以“协作”为提升
合唱是一种用人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艺术,他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等复杂调节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唱好各自声部的音准、音色、音量,同时还应该注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均衡,使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信心,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合唱的美妙音响并不会遥不可及。其次,对合唱的训练过程一定要有耐心。教学初难免会出现跑调、声部不协和,作为教师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必须有耐心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练习。
合唱是音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学生合唱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尽管合唱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因为有孩子们的歌声一路相伴。通过努力,相信你我都会找到合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