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应处理好的两大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方法的选择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要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最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语文课堂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一、动与静的关系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绞尽脑汁地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有些教师在没有吃透新课程的精神的情况下,出现“动”之有余,效果不佳的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画画课、音乐课,脱离了语言文字的土壤,变成热热闹闹的形式课堂。把语文课变成了小组活动课,事无巨细都要小组讨论一下,自以为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合作学习,实际却是课堂一片乱糟糟。学生没有了独特感悟,没有了个性创新,有的只是一片浮躁的“嗡嗡”声。如果教师能把握好“动”与“静”的度,在教学环节里,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的身体忙碌起来以后,又能自然地转换教学方式,让他们在接受新的任务中“静”下来思考怎样完成新的任务,语文课堂就能变得更完美更有效。
  1.在静中学生能深刻感悟文本之美。
  语文精神说到底就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就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撼;就是要把这种感动和震撼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片“静”的时空。
  首先,只有在“静”中学生才能用心去品味、感悟作品的意蕴和情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如:在上阅读课时,学生沉浸于阅读之中,或会心微笑,或潸然泪下,或心潮澎湃,这其实就是静谧中的潜心静读之美。
  其次,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而只有在“静”中,对作品中人物的个性解读才能生成,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不是一句空话。因为静读中的静谧是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外静内动的过程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2.在静中学生能提高思维能力。
  只有在“静”中学生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才能展开想象丰富美。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审美活动中也同样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启发想象是促使学生产生美感的重要方法。学生丰富的审美联想和正确的审美想象,能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丰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所受到的审美教育也不再是空洞肤浅的,而是更加具体深刻的。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咏读诗句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特点,结合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定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并且让学生将想象出的景致画下来。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绘画,自然加深了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也使美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但很多时候,老师们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了表现出合作探究的热烈与积极,往往在一个问题提出后就要求学生“开始讨论”。在这样的指令和激励下,课堂似乎一瞬间就活跃了起来,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热烈只是形式上的张扬。学生因为缺少冷静的思考,讨论很难有什么深度,或是看似争论得很激烈,却没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教师能换成“现在大家先静静地想一下”等,在讨论之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先产生出来,相信讨论的效果定会大不相同。
  特级教师于永正上课时总是不断提醒那些在老师刚提出问题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的学生:“别急着举手,再想想!”他总是在有学生读书或发言时,指导全班学生静心倾听。“静”下来,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的良好状态,更应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当外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利于倾听、沉思的“场”,学生内心的“静修”为他们定心参与语文活动奠定了心境,如此内外兼修,里应外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语文素养也才会实现显著提升。“静”,是一种境界。让我们的课堂动静结合起来,打造出优质课堂。
  二、讲与听的关系
  听完一节课后,常有人说:“某某老师讲的课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有的老师的“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悟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等着接受就行,一个人的思维代替了几十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代替了几十个人的生活经验,学生完全被禁锢。我认为,教师如能少讲,使得学生没有多少现成的东西可以接受,只好自己去学、去理解、去感受,学生就在不经意间被解放了,可以自己思考,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去理解、去感悟了。“讲”和“少讲”,便在无意中促使学生形成了被动和主动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形成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以此看来,语文课应该少“讲”。
  老师不讲,在课堂上岂不是无事可做?其实不然,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先学会听。会听,首先要有听的耐心,尤其在面对表达不流畅、不清楚的学生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如果学生在发言时因为说得不好而被老师打断或中止,他必然会有失败、受到挫折的感觉,必然会挫伤在言语表达上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会听,还要在听的时候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交流,要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眼神和表情中看到鼓励,看到赞赏,从而获得成功的感觉。
  “讲”和“听”,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都是最基本的素质,而对于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重任的语文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少讲多听,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有展现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的空间和时间,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流畅表达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语文阅读比较漠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代语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
反思现在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沿袭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向学习条分缕析地剖析语文知识,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的美感陶冶作用;在教学方式上,以语言文字的机械训练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课外开发,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架空了德育的作用,抹杀了美育的陶冶功能,淡化了
为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指标,我们用正交法选取药剂配方,使各种药剂单耗普遍下降,特别是硫酸锌下降幅度较大,且技术指标也相应提高。用正交法选取较优药剂配方于1982年5月开始
摘 要: 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勇于提问。作者主要从指导实用的问题发现方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探索情境、构建自由的问题对话平台、采取以问题为纽带的多元评价等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探索情境 多元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明显。但不可否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我认为改革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因此,农村初中的教师一定要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学,去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
基律纳电动汽车系统(Kiruna Electric System)是最近开发的、用于地下矿作业的矿石斜坡道运输系统。尽管约在30年前就在瑞典LKAB公司的地下铁矿进行了初始研究,但直到1981年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快乐 诗意 激情    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
摘 要: 导语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依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引人入胜、重点突出、新颖活力、联系教材、结合学生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导语设计 五个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导语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依一定方法所设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rO2为载体负载Ir的催化剂(Ir/ZrO2),考察了催化剂的CH4催化燃烧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