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是孩子们感知美的不竭源泉。在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美术活动生活化教学,打通美术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调动他们创造美的热情。本文结合美术活动的实践,总结了美术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策略
幼儿园美术课程生活化改革,使我们摒弃了只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递式的教育模式。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主动,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的改革中,我们从活动环境生活化、活动内容生活化等视角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究,以其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创设生活化活动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一)使用自然性材料装饰活动环境
幼儿教育有很多理论都特别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吸引力、刺激性的环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生活化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通过自然性的材料进行环境装饰,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创造美的欲望。如在“原始人的家”为主题的美术绘画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建构丰富的前期经验,我们努力使用自然性的材料来打造一个原始人生活的环境,如使用师幼共同收集的树枝、树叶、石质物品等建构了石屋、石头桌子、石碗、树叶床,木头制作的相框,树叶制作的项链,等等。在接近于原始人生活场所的构建过程中,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在洋溢着远古气息的美术环境中,体验原始人的生活,对原始人的生存状况形成了初步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二)幼儿参与生活化环境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邀请幼儿一起创设教育环境,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原始人的家”美术活动环境创设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我们准备专门开辟一块主题墙,并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探讨应该分成几个版块,每个版块都是什么内容。孩子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要有资料区,还要有作品展示区,最后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探索区”的构想。在整个主题墙构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并努力制作优秀的作品,丰富主题墙的作品展示区。随着美术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并富有新意。每当他们走近主题墙时,都会驻足观看,从而发挥了环境教育功能。
二、选择生活化的活动内容,激活幼儿的思维
(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一样。加上他们的操作技能发展程度各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与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如有一次一个孩子特别自豪地说:“我妈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长长地,垂下来就像个大瀑布。”在每个孩子的的眼中妈妈的发型都是最美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内容切入,为孩子们设计“我妈妈的发型”美术活动内容。接来就是将美术活动内容与美术技能进行对接。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讲,他们小手的肌肉已经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此画头发时,使用简单的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已经没有问题。生活化的活动内容与适宜的技能运用,有效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线条与颜色来帮妈妈设计发型,在画画、贴贴、剪剪中自主构建起了丰富的美术知识体系。
(二)从四季更迭中探寻美术活动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儿童是大自然之子”,我们要创造孩子们亲自然的机会,并从一年四季的更迭中探寻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冬天下雪时,我们可以通过“雪花飞舞”“打雪仗”等生活化的美术内容,让孩子们在欣赏下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中,感受冬天的美,通过绘画、制作等美术活动创造美。又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可以开展“美丽的春天”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当树叶变黄、果园里挂满成熟的果实,农田里高粱举起了火把……我们可以开展带领孩子一起“庆丰收”的美术活动……在一次次親身体验中,让幼儿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素材。
美术活动生活化教学,对于传统重视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与突破,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水平。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生活的海洋,给他们感知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供了机会。本文对生活化美术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理论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丽芳.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与实践——基于儿童的立场[J].幼儿教育研究,2017(06):1-4+10.
[2]蔡细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08):229-230.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策略
幼儿园美术课程生活化改革,使我们摒弃了只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递式的教育模式。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主动,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的改革中,我们从活动环境生活化、活动内容生活化等视角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究,以其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创设生活化活动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一)使用自然性材料装饰活动环境
幼儿教育有很多理论都特别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吸引力、刺激性的环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生活化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通过自然性的材料进行环境装饰,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创造美的欲望。如在“原始人的家”为主题的美术绘画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建构丰富的前期经验,我们努力使用自然性的材料来打造一个原始人生活的环境,如使用师幼共同收集的树枝、树叶、石质物品等建构了石屋、石头桌子、石碗、树叶床,木头制作的相框,树叶制作的项链,等等。在接近于原始人生活场所的构建过程中,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在洋溢着远古气息的美术环境中,体验原始人的生活,对原始人的生存状况形成了初步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二)幼儿参与生活化环境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邀请幼儿一起创设教育环境,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原始人的家”美术活动环境创设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我们准备专门开辟一块主题墙,并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探讨应该分成几个版块,每个版块都是什么内容。孩子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要有资料区,还要有作品展示区,最后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探索区”的构想。在整个主题墙构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并努力制作优秀的作品,丰富主题墙的作品展示区。随着美术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并富有新意。每当他们走近主题墙时,都会驻足观看,从而发挥了环境教育功能。
二、选择生活化的活动内容,激活幼儿的思维
(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一样。加上他们的操作技能发展程度各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与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如有一次一个孩子特别自豪地说:“我妈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长长地,垂下来就像个大瀑布。”在每个孩子的的眼中妈妈的发型都是最美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内容切入,为孩子们设计“我妈妈的发型”美术活动内容。接来就是将美术活动内容与美术技能进行对接。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讲,他们小手的肌肉已经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此画头发时,使用简单的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已经没有问题。生活化的活动内容与适宜的技能运用,有效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线条与颜色来帮妈妈设计发型,在画画、贴贴、剪剪中自主构建起了丰富的美术知识体系。
(二)从四季更迭中探寻美术活动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儿童是大自然之子”,我们要创造孩子们亲自然的机会,并从一年四季的更迭中探寻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冬天下雪时,我们可以通过“雪花飞舞”“打雪仗”等生活化的美术内容,让孩子们在欣赏下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中,感受冬天的美,通过绘画、制作等美术活动创造美。又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可以开展“美丽的春天”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当树叶变黄、果园里挂满成熟的果实,农田里高粱举起了火把……我们可以开展带领孩子一起“庆丰收”的美术活动……在一次次親身体验中,让幼儿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素材。
美术活动生活化教学,对于传统重视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与突破,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水平。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生活的海洋,给他们感知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供了机会。本文对生活化美术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理论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丽芳.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与实践——基于儿童的立场[J].幼儿教育研究,2017(06):1-4+10.
[2]蔡细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0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