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我们课题组确定了“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前预习阶段,先探查学生的前概念,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没有接触这一课前,已经知道了什么,依据此再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前备课时,目标要明确,内容要适量、适度,不能“贪多急效”,教法要灵活恰当,要从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课堂上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要恰到好处。教学组织上要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大脑》一课时,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口头调查,发现学生对大脑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还了解到了一些科学家对大脑最新的研究,但对大脑最基本的知识却模棱两可,不准确,为此,我为学生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是围绕大脑的大小、重量、形状、颜色、功能等知识进行预习。
[关键词]课内外;相结合;小学生;科学探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187-01
1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本文讨论的是狭义范围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1、物质准备,如电教设施(硬件、软件)的调试待机、准备教具等。2、学生要做的准备,如预习、教材、作业本的待用、准备学具等。3、教师要做的准备,如温习教案、教学的主要教学流程、调整自己的心绪等。
2课堂教学精心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教学问题设计,能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要“悬”,要“巧”要“精”,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渲染情境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讲究布疑技巧,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沿着一串串疑问拾级而上,从而跨入知识的殿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照镜子》一课,我为学生提供镜子,学生的前概念是镜子能反光;能照人。但不是科学概念,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对着镜子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把两个镜子变换角度放置观察能看到什么?这下学生们来了兴趣,开始认真观察了,发现角度不同镜子里的景物的数量也不同,这也是利用镜子能反光这一原理。我追问:“那么,反光在科学上叫什么?”“反射”学生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反射这一科学概念。再如:《搭支架》一课中,研究哪种支架不容易变形,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塑料吸管和橡皮筋,让他们自己搭成三角形支架、正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六边形支架,然后用力往两边拉扯,研究哪种支架不容易变形。这些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很容易就让学生从中找答案,这时,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那么七边形、八边形会怎样?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的尝试发现它们非常容易变形。接着我又抛给学生新的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容易变形的支架变得稳定牢固呢?学生马上就有了答案,把它们变成三角形不就行了嘛?于是我就让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成功时,你问他们:“什么形的支架最稳固?”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三角形的支架最稳固。”这些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探究的效率。事实证明有结构的典型的材料是有助于探究的有效性的提升的。
3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 开启学生智慧
3.1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
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要做到严格控制人數,一般采用4人一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要让他们感受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的组合,体现民主,一般情况他们会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习惯非一天两天养成,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耐心,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磨合。
3.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之前,科学老师应让每个小组先明确分工,确定各自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要强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相应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实行“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个任务,必须经常轮换,依此来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4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促进有效教学
积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现代教育资源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远教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碟等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在单调与枯燥,这些资源的利用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有力载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并积极利用这些资源,要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再讲《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时,动植物的细胞不好观察,我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了,再如:《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根和茎》等课教学时,也利用了教育资源。学校还为我们每个实验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我们积极制作课件、上网收集各种有用资源,进行剪辑制作视频,在课堂上运用。
总之,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只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把探究落到实处,就会让科学探究更有效。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科学技能。
[关键词]课内外;相结合;小学生;科学探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187-01
1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本文讨论的是狭义范围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1、物质准备,如电教设施(硬件、软件)的调试待机、准备教具等。2、学生要做的准备,如预习、教材、作业本的待用、准备学具等。3、教师要做的准备,如温习教案、教学的主要教学流程、调整自己的心绪等。
2课堂教学精心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教学问题设计,能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要“悬”,要“巧”要“精”,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渲染情境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讲究布疑技巧,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沿着一串串疑问拾级而上,从而跨入知识的殿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照镜子》一课,我为学生提供镜子,学生的前概念是镜子能反光;能照人。但不是科学概念,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对着镜子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把两个镜子变换角度放置观察能看到什么?这下学生们来了兴趣,开始认真观察了,发现角度不同镜子里的景物的数量也不同,这也是利用镜子能反光这一原理。我追问:“那么,反光在科学上叫什么?”“反射”学生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反射这一科学概念。再如:《搭支架》一课中,研究哪种支架不容易变形,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塑料吸管和橡皮筋,让他们自己搭成三角形支架、正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六边形支架,然后用力往两边拉扯,研究哪种支架不容易变形。这些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很容易就让学生从中找答案,这时,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那么七边形、八边形会怎样?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的尝试发现它们非常容易变形。接着我又抛给学生新的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容易变形的支架变得稳定牢固呢?学生马上就有了答案,把它们变成三角形不就行了嘛?于是我就让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成功时,你问他们:“什么形的支架最稳固?”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三角形的支架最稳固。”这些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探究的效率。事实证明有结构的典型的材料是有助于探究的有效性的提升的。
3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 开启学生智慧
3.1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
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要做到严格控制人數,一般采用4人一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要让他们感受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的组合,体现民主,一般情况他们会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习惯非一天两天养成,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耐心,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磨合。
3.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之前,科学老师应让每个小组先明确分工,确定各自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要强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相应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实行“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个任务,必须经常轮换,依此来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4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促进有效教学
积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现代教育资源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远教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碟等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在单调与枯燥,这些资源的利用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有力载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并积极利用这些资源,要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再讲《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时,动植物的细胞不好观察,我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了,再如:《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根和茎》等课教学时,也利用了教育资源。学校还为我们每个实验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我们积极制作课件、上网收集各种有用资源,进行剪辑制作视频,在课堂上运用。
总之,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只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把探究落到实处,就会让科学探究更有效。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科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