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改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改是我校一直常抓不懈的大事,坚持教改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为了长足发展,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继续实践、思考、总结、改进,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路。我认为:要处理好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材施教,要处理好使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处理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关系;三维目标共同落实,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塑造人为目标,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以任务作为驱动力,处理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改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2
  课堂教改是我校一直常抓不懈的大事,回顾起来,这些教法的移植和实验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科研兴校的思想在教师中逐渐扎根。但是,看看考试后的及格率和优秀率,看看上课时那些为数不少的百无聊赖的学生,就意识到我们的课改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继续实践、思考、总结、改进,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路。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法,教师不能忽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
  学生与教师的这种关系,一方面,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把握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还是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心理特点,并根据环境、活动、对象的情况及其变化,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教师无不以“主体”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也只有加强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走到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对学生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要处理好使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关系
  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科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或者说,课程、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显然,把教科书作为“圣经”一样来进行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学习方式。如何开发利用课程和教学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这是因为,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取舍,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资源除教材以外,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
  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各地适用版本不一,而学业水平考试则不会照顾某一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有目的的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使用的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使教材具有符合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过去叫中考标准)的个性化教材,促进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处理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具体地说,数学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其他学科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外,還要求学生具有实际使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应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必须包括掌握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这是因为能力的生成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强的数学板块,教师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大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将来学生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四、三维目标共同落实,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些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应以知识为基础。学生常因学业成功而喜悦,因挫折而苦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克服一些消极的情感。新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以塑造人为目标,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课堂即是教书的殿堂,也是育人的殿堂。塑造人是教师的天职,以赏识鼓励引导的方式育人无可非议,而且应大力提倡。可我个人认为:对塑造人应是惩戒和赏识并举。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浇水,也必须剪枝,奖与罚作为教育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偏重赏识教育而将惩戒教育打入冷宫的倾向有失偏颇。处理好惩罚与赏识的关系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乎规范、值得提倡的,需要学生坚持做下去,这样的行为需要教师的赏识和鼓励;另一种行为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或损害他人利益,有必要对其进行矫正。教师应当用赏识来增加学生某一良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同时用精心设计的惩罚方式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说,奖赏与惩罚两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几何作图教学中,有些懒散马虎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作图马虎了事屡见不鲜,我就精心设计惩罚方式来纠正这种错误,效果很不错。类似事情在发生,我就再精心设计惩罚方式来纠正错误。当然,教师有要精心研究和学习惩戒的相关技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从中受到启发。这些精心设计的惩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将错误行为及时转换为积极行为。
  正如一位教师所言,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根弦,一根是善的,一根是恶的,教师要学会拨动善的琴弦。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之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借助惩戒给学生提供一次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机会,使之成为一个有是非观念的人,从而独立地演奏出自己的人生乐章。
  六、以任务作为驱动力,处理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课堂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参差不齐,性格各异,往往成效甚微。总结尝试的结果,学习任务落实到位是关键。任务到组,而且也要任务到人,落实学习效果时注重过程监督检查指导,才不至于有的学生无事干,捣乱违纪影响教学的正常推进。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学生的成功及时肯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教改也是一样的,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也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冉玉霞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3]周廷容等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学科活动指导用书——数学(初中1-3年级).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4]罗新兵.走进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2
  [5]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进学习方法,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让情境设计的这一启发点启在关键之处,下面说说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上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
Rosmarinic acid(RA)is a water-soluble polyphenolic component isolated from many medicinal plants.It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oxidative,anti-inflammatory a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从没有标准到有标准,这是教育的创新和进步,这样的进步使得教学工作有规律可循,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材是大量文质兼美文章的综合
【摘 要】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的永恒话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这个质量求生存的竞争时代,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大,用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仅靠的是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而是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经验的积累等综合过程中逐步提高。  【关
【摘 要】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所有知识学习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思考问题、推理证明有所依据,能有创见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学习的重要地位;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联系;指导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体系、指导学生注意教材中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注意指导学生剖析数学概念的本质、要指导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的符号、要指导学生重视对数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既是重要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很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良好的应用题教学能够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着重从两个方面探析其措施:一是实施课堂观察与分析,二是提炼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现状与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用以描述某个无限变化过程的终极状态,是其他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极限也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挖掘体现极限思想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极限思想。
目的:注意认知,作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关注热点。本课题研究一探讨老年化对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等注意网络加工的影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