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创新 课堂 情境 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也逐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此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浅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例说明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是学生自觉地投入观察训练的前提。学生明确了行为意义,就会避免盲从和被动,从而增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切截》时,让学生拿来了苹果、萝卜、土豆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切割,看谁截的多边形最多?同学们活跃极了。有的说:老师快看,我截出了三角形。有的说,我截出了四边形。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总结规律:最少几边形,最多几边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边观察正方体边思考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同学的答案就出来了。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做到主动形象而又直观,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在第一印象上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欲望。还能增加本节课的知识容量,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增加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作网络技巧与各种处理方式,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如讲矩形的定义时,可将平行四边形平推成垂直状态,从而引入“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同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如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的思维方法,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例: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可以转化为指数的加减法,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内角的计算可以进行分类讨论,函数问题可以考虑数形结合……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5分钟,学生如果总是听着,老师来讲,思维肯定会很疲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课件中选取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活动及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并能克服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教育学生的情商。
三、重视操作,既能鼓励学生,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采用直观地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们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学生有答对的或操作正确的,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三者关系密切,初中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热爱学习,并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叶尧城.数学课堂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大象出版社,2008.
[5]马维民.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创新 课堂 情境 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也逐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此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浅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例说明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是学生自觉地投入观察训练的前提。学生明确了行为意义,就会避免盲从和被动,从而增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切截》时,让学生拿来了苹果、萝卜、土豆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切割,看谁截的多边形最多?同学们活跃极了。有的说:老师快看,我截出了三角形。有的说,我截出了四边形。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总结规律:最少几边形,最多几边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边观察正方体边思考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同学的答案就出来了。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做到主动形象而又直观,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在第一印象上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欲望。还能增加本节课的知识容量,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增加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作网络技巧与各种处理方式,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如讲矩形的定义时,可将平行四边形平推成垂直状态,从而引入“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同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如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的思维方法,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例: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可以转化为指数的加减法,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内角的计算可以进行分类讨论,函数问题可以考虑数形结合……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5分钟,学生如果总是听着,老师来讲,思维肯定会很疲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课件中选取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活动及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并能克服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教育学生的情商。
三、重视操作,既能鼓励学生,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采用直观地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们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学生有答对的或操作正确的,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三者关系密切,初中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热爱学习,并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叶尧城.数学课堂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大象出版社,2008.
[5]马维民.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