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关系学采用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共振,改变“黑板公关”的刻板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使学生的理性思考、创造激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得以撞击、磨砺和提炼。
【关键词】公共关系 互动教学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36-02
传统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老师采用单调的教学形式、刻板地灌输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没有消化与反思。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甚至学生会抱怨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感叹学海无涯“苦”作舟。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集理论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极富创造色彩和可操作性的应用学科。课程涉及多样化的知识体系并具有丰富的外延内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黑板公关”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理性思考、创造激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得以撞击、磨砺和提炼,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学生既能学中听进去,又能学后走出去;既能静下心来听,又能动起手来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书本原理的理解,成为本人教学中始终遵循的根本宗旨。
经过几年的《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本人积极尝试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当作是师生进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在快乐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重沟通、勤思考、多实践 、强技能、汇歧意、善引导,不但让学生愿意学,而且通过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喜欢学,将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发自肺腑地感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逐渐归纳出《公共关系学》互动式教学的一些心得和方法:
一、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辩”中求“真”
所谓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将答案通过双方或多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矛盾,迫使出错方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内容,以达成共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老师并不是权威者而是一个随时被质疑的交流者。教师所扮演的是知识“接生婆”的角色,而不是“填鸭者”。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方法是“通过讨论而探索”的过程,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运用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考,在辩论中与学生一起以怀疑与批判的态度来进行学习思考,让学生主动去“求”答案,而不是一味的“吞”答案。是一连串的思维激活运动,所以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在“驳”中求“新”,在“辩”中求“真”的目的。
二、孔子“发现性对话”教学方法,在“论”中求“思”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学生人数众多且性情各异,但都在孔子创设的对话情境中,在孔子的启发下,自由地表达观点,孔子的方法被称为“发现性对话”。
《公共关系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性对话”教学方法,是将概念不直接提供给学生,以教师的“导”为线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指导贯穿了整个对话过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思考、自由表达,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如剥笋般通过问题一层层的解开概念的真谛,最终达到清晰界限、明确概念的目的。
比如讲解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协调时,以《难伺候的“上帝”》案例为例,首先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美国客人的评价与公关人员的态度有什么关系?2.通过本案例的阅读,你认为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学生分组交流思考,与老师进行探讨,在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比如说“何种能力可以化解中外交流的障碍”时教师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在第一阶段注重教师的引导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然后反过来进行第二阶段,由学生从案例中向老师提出疑问,向老师求解,比如学生提出“该事件发生后,宾馆应该如何做才能挽回影响,以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这一过程老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学生,采用补充知识点的方法一边解疑,一边与学生讨论,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全程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体现了教学对话以为主的特征。老师与学生各述其志,观点不一,思维活跃,使整个对话过程有起有伏,生动活泼。
“发现性对话”要求教师要善于使用案例,对知识点精于使用一,善于使用一,巧于使用一,使举一能导致学生“反三”。全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追根究底。激发学生形成“愤”、“徘”的强烈需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了解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一步步的解决问题,拨开知识的“云雾”而见“庐山真面目”。
三、角色扮演法,在“演”中务“实”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其中包含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公共关系课真正贴近现实,让学生通过“学到”变成“做到”,关键是通过有效的设计,组织课堂实训,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务能力和公关操作技巧。
《公关礼仪》教学中,比如讲西餐礼仪,由老师与一名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其他学生从观看进餐的过程中提出礼仪问题,通过错误礼仪动作的解说进行礼仪正确示范,在示范过后,分队安排任务,由各队分别扮演不同情境下的礼仪活动,比如第一组表演西餐入座,第二组表演点餐,第三组表演用餐中餐具的摆放,第四组表演餐巾的使用,第五组表演米饭面食的食用方法,第六组表演用餐完毕如何离开。通过全流程的表演让学生在做中出错,通过做找到问题,之后纠正以做到正确的礼仪。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成为行动者,其认知的主体作用被强化,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情境模拟法,在“境”中求“真”
公共关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危机、协调关系的能力, 还应当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就业中。在教学中将现实中的情境模拟到教室中可以让学生更贴切地学习,将“书本公关”转变为“实践公关”。在模拟情境中帮助学生对案例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并通过理论学习加入对情境的想象,使案例事件变得贴近学生的思维范围,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关意识。
比如让学生组队进行MP5营销活动策划方案,第一阶段,设计策划阶段,给MP5确定品牌名称,选定销售对象,为MP5设计广告语,并选定广告宣传场所。第二阶段,准备实施阶段,策划路演内容,进行人员活动分工及设施安排。第三阶段将销售现场安排在教室内,由学生布置会场,悬挂宣传横幅,以其他学生为顾客进行现场销售,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策划内容。第四阶段,对各队表现进行评定,找出策划优缺点,讨论各队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互相提出改进的意见。
在创设的具体场景中,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活动展示出来,在浓烈的参与氛围中,倾情投入,表现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公关工作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
五、分队竞赛法,在“比”中共“赢”
学生的热情需要老师点燃,学生的潜能需要老师挖掘,学生的行为需要老师引导,在学习中如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他们的能量呢?大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青春时期,有效的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大学老师担负的一项职责。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队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可以有效地触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在学习开始将全班学生进行分队,让学生给自己的团队取名,每个队选出队长,并通过《公共关系学》公关人员的职责章节的学习让各队的队员确定自己的“公关职务”,如公关部经理、公关总监、公关顾问、公关业务人员及礼仪事务人员,职务的确定使学生明确了在团队中的职责,并自觉担当起了团队中公关活动的不同角色。同时,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公关任务布置,每两周评选出最团结小队、最具创造力小队、进步最大小队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团队竞争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竞争,还通过课程的专题设计给学生进行小队合作的机会,比如公关调查及公关宣传阶段都设置有资源互补、人员互补的内容,通过竞争合作使学生提高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争先进的学习态度。并及时地开展团队建设及执行力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未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团结协作、竞争共赢的工作精神。
六、社会实践法,在“做”中有“悟”
公共关系课程的内容涉及礼仪、语言艺术、广告、营销、办公自动化等多方面技能,公关实践的外延已经远远大于书本所提供的学科范畴, 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公关技能,就需要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手段和提供广泛的实践领域,通过动手动脑的多种活动以求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举,最后达到技能娴熟的目的。
如何能将学生带进公关知识领域,又能让他们走出课堂真正运用公关技能呢?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联系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开业典礼活动,在现场通过协助企业进行迎宾,会议的组织,将课本中公关活动中典礼与演讲、礼仪等内容学到了实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有关环保、尊老爱幼、保护动物、帮残助学、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校外企业产品促销,进行企业形象调查等,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实现由课堂内“知道”到活动中“悟到”到工作中“做到”的目的。
七、全程评估法,在“评”中激“活”
传统教育中大多采用满堂灌输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 课后背卷面答,考前记考后忘。这种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往往脱离实际, 学生学而无趣,考而无用,知识难以产生效应。因此公共关系课程采用全程评估法,将学期末的考试定成绩改变成为每章小考综合评定成绩,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全程学习效果评定。
平时考评:分为四大类评定,第一类是课堂团队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团队发言,根据表现评定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是二十分,分别有评定标准。第二类是课后作业,《公共关系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团队合作完成为主,有PPT、调查报告、课前汇报等形式。第三类是课堂表演,根据章节内容有广告表演、即兴演讲、礼仪展示等。第四类是实践活动,由学生自拍视频,通过视频材料体现活动内容,以评定结果。
期末考评:采用现场定策划主题,现场团队定时完成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策划设计,要求交策划方案。第二阶段是现场答辩,由老师针对策划方案中的内容进行现场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评定活动的可行性。在第二阶段,除答辩队之外的所有学生都是评委,老师评分占百分之六十,学生总评占百分之四十,通过这样的评分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设计,开拓创新的能力。
公关教学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讲台变成酣畅表演的舞台,将学生从台下的观众角色变为领衔主演和团队协作的友情出演,使公关魅力在师生互动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共振,使学者快乐,教者快乐,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注释: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第721页
参考文献:
[1]居延安. 公共关系学导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2]廖为建,余明阳,李道乎. 公共关系学 [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王金兰.公共关系[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4]熊月强. 提高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08,(5)
[5]孙伟. 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J]. 开封大学学报, 2006(3)
[6]王晓红.案例教学:课堂“公关”的新探索 [J]. 公关世界,2004,(1)
【关键词】公共关系 互动教学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36-02
传统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老师采用单调的教学形式、刻板地灌输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没有消化与反思。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甚至学生会抱怨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感叹学海无涯“苦”作舟。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集理论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极富创造色彩和可操作性的应用学科。课程涉及多样化的知识体系并具有丰富的外延内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黑板公关”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理性思考、创造激情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得以撞击、磨砺和提炼,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学生既能学中听进去,又能学后走出去;既能静下心来听,又能动起手来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书本原理的理解,成为本人教学中始终遵循的根本宗旨。
经过几年的《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本人积极尝试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当作是师生进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努力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在快乐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重沟通、勤思考、多实践 、强技能、汇歧意、善引导,不但让学生愿意学,而且通过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喜欢学,将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发自肺腑地感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逐渐归纳出《公共关系学》互动式教学的一些心得和方法:
一、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辩”中求“真”
所谓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将答案通过双方或多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矛盾,迫使出错方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内容,以达成共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老师并不是权威者而是一个随时被质疑的交流者。教师所扮演的是知识“接生婆”的角色,而不是“填鸭者”。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方法是“通过讨论而探索”的过程,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运用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考,在辩论中与学生一起以怀疑与批判的态度来进行学习思考,让学生主动去“求”答案,而不是一味的“吞”答案。是一连串的思维激活运动,所以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在“驳”中求“新”,在“辩”中求“真”的目的。
二、孔子“发现性对话”教学方法,在“论”中求“思”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学生人数众多且性情各异,但都在孔子创设的对话情境中,在孔子的启发下,自由地表达观点,孔子的方法被称为“发现性对话”。
《公共关系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性对话”教学方法,是将概念不直接提供给学生,以教师的“导”为线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指导贯穿了整个对话过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思考、自由表达,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如剥笋般通过问题一层层的解开概念的真谛,最终达到清晰界限、明确概念的目的。
比如讲解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协调时,以《难伺候的“上帝”》案例为例,首先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美国客人的评价与公关人员的态度有什么关系?2.通过本案例的阅读,你认为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学生分组交流思考,与老师进行探讨,在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比如说“何种能力可以化解中外交流的障碍”时教师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在第一阶段注重教师的引导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然后反过来进行第二阶段,由学生从案例中向老师提出疑问,向老师求解,比如学生提出“该事件发生后,宾馆应该如何做才能挽回影响,以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这一过程老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学生,采用补充知识点的方法一边解疑,一边与学生讨论,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全程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体现了教学对话以为主的特征。老师与学生各述其志,观点不一,思维活跃,使整个对话过程有起有伏,生动活泼。
“发现性对话”要求教师要善于使用案例,对知识点精于使用一,善于使用一,巧于使用一,使举一能导致学生“反三”。全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追根究底。激发学生形成“愤”、“徘”的强烈需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了解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一步步的解决问题,拨开知识的“云雾”而见“庐山真面目”。
三、角色扮演法,在“演”中务“实”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其中包含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公共关系课真正贴近现实,让学生通过“学到”变成“做到”,关键是通过有效的设计,组织课堂实训,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务能力和公关操作技巧。
《公关礼仪》教学中,比如讲西餐礼仪,由老师与一名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其他学生从观看进餐的过程中提出礼仪问题,通过错误礼仪动作的解说进行礼仪正确示范,在示范过后,分队安排任务,由各队分别扮演不同情境下的礼仪活动,比如第一组表演西餐入座,第二组表演点餐,第三组表演用餐中餐具的摆放,第四组表演餐巾的使用,第五组表演米饭面食的食用方法,第六组表演用餐完毕如何离开。通过全流程的表演让学生在做中出错,通过做找到问题,之后纠正以做到正确的礼仪。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成为行动者,其认知的主体作用被强化,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情境模拟法,在“境”中求“真”
公共关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危机、协调关系的能力, 还应当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就业中。在教学中将现实中的情境模拟到教室中可以让学生更贴切地学习,将“书本公关”转变为“实践公关”。在模拟情境中帮助学生对案例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并通过理论学习加入对情境的想象,使案例事件变得贴近学生的思维范围,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关意识。
比如让学生组队进行MP5营销活动策划方案,第一阶段,设计策划阶段,给MP5确定品牌名称,选定销售对象,为MP5设计广告语,并选定广告宣传场所。第二阶段,准备实施阶段,策划路演内容,进行人员活动分工及设施安排。第三阶段将销售现场安排在教室内,由学生布置会场,悬挂宣传横幅,以其他学生为顾客进行现场销售,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策划内容。第四阶段,对各队表现进行评定,找出策划优缺点,讨论各队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互相提出改进的意见。
在创设的具体场景中,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活动展示出来,在浓烈的参与氛围中,倾情投入,表现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公关工作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
五、分队竞赛法,在“比”中共“赢”
学生的热情需要老师点燃,学生的潜能需要老师挖掘,学生的行为需要老师引导,在学习中如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他们的能量呢?大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青春时期,有效的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大学老师担负的一项职责。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队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可以有效地触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在学习开始将全班学生进行分队,让学生给自己的团队取名,每个队选出队长,并通过《公共关系学》公关人员的职责章节的学习让各队的队员确定自己的“公关职务”,如公关部经理、公关总监、公关顾问、公关业务人员及礼仪事务人员,职务的确定使学生明确了在团队中的职责,并自觉担当起了团队中公关活动的不同角色。同时,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公关任务布置,每两周评选出最团结小队、最具创造力小队、进步最大小队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团队竞争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竞争,还通过课程的专题设计给学生进行小队合作的机会,比如公关调查及公关宣传阶段都设置有资源互补、人员互补的内容,通过竞争合作使学生提高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争先进的学习态度。并及时地开展团队建设及执行力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未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团结协作、竞争共赢的工作精神。
六、社会实践法,在“做”中有“悟”
公共关系课程的内容涉及礼仪、语言艺术、广告、营销、办公自动化等多方面技能,公关实践的外延已经远远大于书本所提供的学科范畴, 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公关技能,就需要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手段和提供广泛的实践领域,通过动手动脑的多种活动以求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举,最后达到技能娴熟的目的。
如何能将学生带进公关知识领域,又能让他们走出课堂真正运用公关技能呢?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联系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开业典礼活动,在现场通过协助企业进行迎宾,会议的组织,将课本中公关活动中典礼与演讲、礼仪等内容学到了实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有关环保、尊老爱幼、保护动物、帮残助学、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校外企业产品促销,进行企业形象调查等,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实现由课堂内“知道”到活动中“悟到”到工作中“做到”的目的。
七、全程评估法,在“评”中激“活”
传统教育中大多采用满堂灌输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 课后背卷面答,考前记考后忘。这种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往往脱离实际, 学生学而无趣,考而无用,知识难以产生效应。因此公共关系课程采用全程评估法,将学期末的考试定成绩改变成为每章小考综合评定成绩,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全程学习效果评定。
平时考评:分为四大类评定,第一类是课堂团队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团队发言,根据表现评定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是二十分,分别有评定标准。第二类是课后作业,《公共关系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团队合作完成为主,有PPT、调查报告、课前汇报等形式。第三类是课堂表演,根据章节内容有广告表演、即兴演讲、礼仪展示等。第四类是实践活动,由学生自拍视频,通过视频材料体现活动内容,以评定结果。
期末考评:采用现场定策划主题,现场团队定时完成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策划设计,要求交策划方案。第二阶段是现场答辩,由老师针对策划方案中的内容进行现场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评定活动的可行性。在第二阶段,除答辩队之外的所有学生都是评委,老师评分占百分之六十,学生总评占百分之四十,通过这样的评分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设计,开拓创新的能力。
公关教学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讲台变成酣畅表演的舞台,将学生从台下的观众角色变为领衔主演和团队协作的友情出演,使公关魅力在师生互动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共振,使学者快乐,教者快乐,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注释: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第721页
参考文献:
[1]居延安. 公共关系学导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2]廖为建,余明阳,李道乎. 公共关系学 [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王金兰.公共关系[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4]熊月强. 提高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08,(5)
[5]孙伟. 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J]. 开封大学学报, 2006(3)
[6]王晓红.案例教学:课堂“公关”的新探索 [J]. 公关世界,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