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具备崭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与科学工作方法。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播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讲究趣味,拓展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数学是和谐而统一的,是简单而又奇异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呢?除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我们还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谜题、世界数学发展动态等。新教材中为了体现趣味性,也安排了各种不同题材的题目,有些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有些是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有些与时代相符合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道题做一做,再通过集体交流,解决这些不同的实际问题。
二、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还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制作来创造美。
2、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三、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内化、开启学生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探索,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通过动手活动、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课,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学生兴趣极浓,教学效果不错。
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我并没有放松对优秀生的培养,我引导学生成立了一个由班级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的活动在课堂内容掌握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在小组内建立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对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以及在后进生的帮助方面作出成绩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把数学学习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吸收成为课外小组成员,并大力地表扬。这样,就使优秀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加强,从而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六、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教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改变、完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要我们不断地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在课改中定能取得好成绩。
一、讲究趣味,拓展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数学是和谐而统一的,是简单而又奇异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呢?除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我们还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谜题、世界数学发展动态等。新教材中为了体现趣味性,也安排了各种不同题材的题目,有些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有些是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有些与时代相符合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道题做一做,再通过集体交流,解决这些不同的实际问题。
二、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还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制作来创造美。
2、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三、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内化、开启学生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探索,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通过动手活动、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课,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学生兴趣极浓,教学效果不错。
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我并没有放松对优秀生的培养,我引导学生成立了一个由班级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的活动在课堂内容掌握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在小组内建立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对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以及在后进生的帮助方面作出成绩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把数学学习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吸收成为课外小组成员,并大力地表扬。这样,就使优秀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加强,从而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六、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教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改变、完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要我们不断地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在课改中定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