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涉嫌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笔者在基层检察院工作多年,对近年来该基层院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案件,对农民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农民犯罪的对策。 
   一、基本情况: 
   据统计,近年来该院受理公安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96件267人,其中农民犯罪170件212人,占总受理数的91.40%和79.40%。农民犯罪率如此居高,是影响社会不稳定原因,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如果农民犯罪率不降低,刑事案件就会大量存在,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危害性极大,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犯罪问题迫在眉睫,扼制农民犯罪对策刻不容缓。 
   二、农民犯罪的特点: 
   ㈠、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侵犯财产案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比例较大,这两类案件104件144人,占农民犯罪案总数的61.17%和67.92%。其中:1)侵犯财产案:66件95人,占农民犯罪总数的38.82%和44.81%,其中盗窃案比例最大两年来共45件63人占此类案件的68.18%和66.31%;抢劫14件20人,占此类案的21.21%和21.05%;抢夺2件2人、诈骗4件5人、敲诈勒索2件4人,此三类案件共占12.12%和12.22%。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目前仍较低下,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有的农民,特别是年轻的农民,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差。这些人好逸恶劳,贫富差距导致心理失衡。少数青年农民有田不种,有活不干,游手好闲,为满足自身欲望,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38件49人,占农民犯罪的22.35%和23.11%,其中:强奸4件5人,占此类案的10.53%和10.20%;非法拘禁案3件8人,占7.89%和16.33%;过失致人死亡2件3人、猥亵儿童1件1人此两类案件共3件4人,占8.89%和8.16%;故意杀人4件4人,占此类案的10.53和4.44%;故意伤害案比例最大两年来共23件29人占61.13%和59.18%;这些人大多数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遇事没有冷静考虑,而是粗暴行事,酿成悲剧。
   ㈡、青少年犯罪多,实施犯罪手段残忍、涉及面广、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
   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共123件149人。占农民犯罪案件的72.35%和70.28%。这些人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㈢犯罪嫌疑人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
   据统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06人,占农民犯罪案件人数的97.17%。这部份农民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犯了罪还认为自己冤枉,如10月22日本县城发生的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黄 ×在一邮政储蓄所取款时,趁他人不注意,盗走储户蒙 ×放在储蓄窗台上的现金2700元,存折一本,当公安机关将她抓获时,她还认为自己冤枉,说她没有偷抢,辨解是拾得的钱,你们为什么抓我。 
   ㈣从作案手段看:1)从受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看,他们在作案时大多数使用锐器作案,具有凶狠性。有的罪犯使用匕首、杀猪刀、水果刀、大砍刀等锐器作案。据统计,使用锐器作案的有20人,占52.63%,如:3月份发生的一起二名农民参与将一名中学生砍致重伤案,涉案9人都是用匕首、水果刀、长砍刀等锐器作案。使用钝器作案的(用石头、木棍)等,占47.37%。 2)侵犯财产案,盗窃的作案手段,主要是撬锁、事先踩点、调离事主、密谋策划、破坏门窗等手段。 
   ㈤有计划、有预谋的犯罪增多。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青少年受一些影视传媒的负面影响,模仿能力又极强,模仿作案,近年来有计划、有預谋犯罪团伙作案人数约占50%。如李×等五人抢劫案,事先在一起商量作案的方法,分工由一部分人事先到预定地点等候,一部分人假扮乘客叫司机搭到预定地点,然后一起实施抢劫。 
   三、农民犯罪的原因 
   ㈠犯罪嫌疑人缺乏理性。在犯罪成员当中,青少年占主要部分,由于青少年的年龄小,在心里上是脆弱的,其理性正处在特殊阶段,因此其行为容易出现盲目性,往往凭意志行事,不顾后果,讲哥们义气,而为所欲为,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㈡“留守孩”犯罪是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新生现象。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16岁以下的孩子,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瑕照顾子女生活和掌握平时的活动情况,因疏于管理,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㈢没有正确、及时处理好一般的民间纠纷。引起这些纠纷发生起因一般是民间纠纷,这些纠纷多为亲戚、邻居。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处理好一般性的纠纷,则可以大大减少矛盾的发生,预防矛盾的激化,进一步地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如:上面提到的黄××故意杀人、放火案,黄××的水沟被弟嫂堵塞,如果冷静处理事情,就不会道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
   ㈣私力报复,以暴治暴心理,故意伤害犯罪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些人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小摩擦,矛盾而动手打人,互相斗殴致人伤害,走向犯罪。如:黄××故意伤害案,因建水井与邻居发生争执,被对方殴打成轻微伤,她不是通过正当手段处理,而是回家拿出铁铲,并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掷中对方额头致额骨骨折(轻伤)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
   ㈤农村劳动力过剩,城乡差距增大。大量农民涌向城市,但不能及时吸收安置。虽然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但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仍较低下,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有的农民,特别是年轻的农民,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差。少数青年农民厌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他们有田不种,有活不干,游手好闲,而且崇尚高消费,但又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来获得劳动果实,为满足自身欲望,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㈥教育不到位,腐朽没落思想乘虚而入 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社会特别是农村形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大量的适龄儿童只上完初中甚至小学,就算“完成学业”。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精神空虚,抵抗能力差。常会因一些琐事而引起争斗,从而酿成大祸。同时,腐朽没落的文化渣滓也乘虚而入,他们禁不住诱惑,学习影视剧中的抢劫、盗窃、伤害等犯罪,闯入法律的禁区。 
   三、农民犯罪的防范对策 
   (一)、由于涉嫌犯罪者大多数是青少年,因而应针对青少年的特性,应当狠抓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守法护法的公民。 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
   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私营企业,不但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而且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大农村非农业行业的就业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分布,以使不愿从事农业劳动的剩余劳动力有事干。 
   (三)、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犯罪打击力度 
   严格落实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避免“以罚代刑”、“以罚代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农村治安各项措施,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严打”攻势,采取集中打击与专项打击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常见多发性犯罪坚决打击,努力提高刑事案件破案率,使犯罪行为人受到应有的制裁。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农民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
   (四)、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农民犯罪很大一部分是因谋取经济利益而造成的。因此,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通过缓和、协调、解决广大农民需要与社会物质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此外,基层组织还要带领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勤劳致富,使农民安居乐业。 
   (五)、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
   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民农进行法制教育,使公民知法、守法。这些农民罪犯当中,懂得法律很少,有的甚至是法盲。他们不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用刀用枪来维护,殊不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农村,由于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公民学习法律的机会相对减少,因此要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减少和杜绝这方面的死角和盲区。大力提倡送法"下乡",让广大农民接受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并增强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从而更好的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农民犯罪率居高,有农民自身内在的因素,也有社会原因。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农民犯罪问题,确实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就一定能使农民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 
   (六)、加强流动人口及重点人口的管理。对当地惯犯、有劣迹人员、吸毒人员要重点帮扶和教育,对他们的行综要掌握,并给予一定的限制,引导他们改邪归正,遵纪守法。 
  (作者通讯地址:蒙山县人民检察院,广西 梧州 546700)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以审判为主的单一纠纷解决模式既难以满足当事人对程序选择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有效化解法院诉讼爆满而引发的司法危机。与此同时,在国外,ADR(Alternaive.Dispute Resolution)作為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在消除诉讼迟延、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约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等方面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广义的ADR包括民间ADR、行政ADR和司法ADR,其形态有谈判、调解、仲
期刊
摘 要:虽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条款,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须继续完善之处: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非法手段不够明确;没有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适用情况作出限制;没有对现行《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做相应修改。草案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草案规定“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才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从而人为制造了采纳非法证据的空间;草案对证据合法性进行审查的规定无法保证
期刊
摘 要:民事调解作为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该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日趋突出,对调解进行检察监督已提上立法的议程。本文从民事调解之检察监督的现状及问题,监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实践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实践基础   民事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民事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
期刊
摘 要: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在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方面面临许多特殊性,要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立足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严格执法,文明办案,狠抓执法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为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發挥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之职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预防职务犯罪;办案社会效果;和谐稳定  
期刊
摘 要:女性具有感情细腻,敏感细心,直观能力强,富有同情心,善于以情感人等特点,在办案过程中,她们对事物的观察力细致、敏锐和准确,能通过事物极细微的细节,发现案件调查的突破口,提高办案效率。长期的检察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其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逐渐提升,发挥女性优势的空间也不断拓宽,在具体执法办案过程中,他们注重自身执法能力的提升,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全面履行法律监督
期刊
摘 要: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招生与培养环节、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监管与经费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加以改革使之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法律硕士;问题;建议   中国的法学教育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2003年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确定后,我国的法学教育种类是琳琅满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对象、培养模式、教学内
期刊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给一部分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另外一方面,由于进行器官移植的供体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故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部分通过组织他人出卖器官来牟利的现象。问题是,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一、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在司法实践,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将这种行为以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即非法经营罪来处理,我国刑法对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如下: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
期刊
摘 要:渎职犯罪是一种典型的结果犯,对某些渎职犯罪来说,是否构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后果是决定渎职罪罪与非罪、立案与否的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立案标准》将经济损失规定为“立案时确已造成的经济损失”,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关键词: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立案时确已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损失定义:并非法律专有词汇   损失,即损毁、灭失。在法律中对损失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疏于表
期刊
3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在2012年检察工作安排中,必须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又提出了扎实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在新时期建设一支忠诚、公正、廉洁、为民的检察队伍,为“十二五”顺利开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法制是良好发展环境的保障。在当前形势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学习贯彻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作为基层检察院,笔者认为,我们应从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起,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