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新课程赋予的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三历史教学 课堂效率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盛行“唯分数论”,把考试成绩看成是评判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满堂灌”、“填鸭式”,师生互动少,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就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倡导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首先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教师的观念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接受”,而是“导演”和“演员”、“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和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提高认识,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让历史课堂动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个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鼓励师生、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与教师观点悖,也要充分肯定和欣赏。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的观点有错误,就怕学生没观点”,对于敢提出观点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在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适当点评。
  三、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学生
  教师是多面手,除了应该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广泛吸收各种营养知识,对科学、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都要有所了解,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特别要关注重大的国内外新闻、身边的人和事。如果只知道教材上的内容而不知道变通和补充,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反之,如果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时就能信手拈来,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只要课堂活起来了,还会没有效率吗?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把情绪带进课堂,而应抛弃一切不舒心的事,精神饱满地投身到教学中,以自己的情绪影响、调动学生。教师的感情要丰富,语言要幽默,语速要适中且有变化,语调要抑扬顿挫。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情绪高涨起来,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教学效果就好。同学们反映:听这样的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首先要“正人先正己”,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和修养,包括高尚的使命感、责任感,宽阔的胸怀,坚持正义的勇气,较高的教育素质。
  教师要用丰富的知识和语言,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通过对学生公正无私的爱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崇拜老师,因喜欢老师而乐于学习,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四、让学生出试卷
  每学期的单元测试题﹑期中期末试题,我都让学生每人出一份,并给出标准答案和说明。同学们把试卷出好之后先让每个小组评选出20道优秀试题,评选试卷的工作量很大,每张试卷的每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才能通过,所以争辩在所难免。看到学生为了评选一个题目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我为自己的“杰作”暗暗高兴。在小组评选的基础上班级再评选出40个优秀题目。我审阅后进行全班讨论,对一些典型试卷进行交流讲评,然后随机抽一份卷子让学生试做,并请出卷人对题目意图和实际做题结果进行对比讲解,同时也听取其他学生对试卷的评论。学生所出的试卷会体现出多数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情况,还会有不少独到见解和分析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增加相互学习和相互倾听的机会,学会合作交流,一举多得,我非常满足和高兴。学生的很多试题都能紧密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其水平丝毫不亚于老师,对于这些优秀的题目,我在试卷中变换方式地加以利用。通过这些活动,课堂活了,学生乐了,脑子灵了,胆子大了,方法多了,思路扩了,成绩上了,且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个人才能的展示,都远远胜于学校的其他班级。
  五、联系现实热点问题
  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关注热点,以史为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台湾问题、和谐社会、民族问题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并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突出体现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
  历史作为中学期间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好历史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担。
  
  参考文献:
  [1]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教育.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11:(1).
  [2]冯长远主编.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2,6:(1).
其他文献
一、预演的精彩——精心预设,为生成起航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心的、静态的弹性预设,注重生成策略的运用,促进课堂现场的动态生成,惟有追求动态生成才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全面了解学生,预设弹性方案。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级里学生
间歇聚丙烯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和易燃易爆的特点,由机理建模或实验的方法来得到过程的模型十分困难。该文讨论了一种利用BP网对非线性函数的映射能力,通过神经网络来建立过程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说明道德教育必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思想政治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
摘 要: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编排中,“综合探究课”是每一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每一课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把这一部分忽略了,在教学字体活动中毫无体现。可能有人认为综合探究课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稍作了解就行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每一课中安排的“综合探究课”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考社会的实践能力及发展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该文针对间歇聚丙烯生产过程提出一种智能控制方案。由于该反应过程与众多间歇过程一样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用常规的控制理论来实现自动控制十分困难。根据反应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等特点,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课程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一、提高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