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语文有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如何让大学语文走出困境,深化教学改革是其必然之路。课程改革首先要科学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 改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实践教学的全面革新,来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广大学者同行关注和讨论颇多。如何让大学语文走出困境,结合近几年我院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际和课程改革探索,现提出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思考
  “要深入思考一门课程教学与改革,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程的设置目标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大学语文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自1978年,南京大学匡亚明教授等倡导重开大学语文,到现在仍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从大学语文是“语言文学”、“ 语言文化” 、“语言文字”,乃至以“人文”来代称,这些观点既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
  课程性质的不确定,致使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把大学语文课上成了“大杂烩”、“大语文”,讲授哲学、历史、美学乃至流行文化。既然是大学语文,那么和中小学语文的区别是什么呢,徐中玉教授也认为是“在研究性和创新性上”。所以就对学生进行文科综合知识的“补课”,而这种补充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所反感的,也是违背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使得大学语文逐渐走“下坡路”。
  教育部高教司指出:“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先生在解读“文化素质”时指出:“语文”“准确说法应该是语言文字工具性与科学性、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是大学的必修基础课。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祖国的灿烂文化要有相当的了解。这不仅是改善人才素质的需要,而且是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条件。”在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母语高等教育也是必不可少。
  二、教学实践改革思考
  通过这几年对我院的大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本人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以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而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学生人文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语文知识,积淀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为改革目标。
  (一)教学理念的革新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迫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语言情感的自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主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大学生语文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應用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与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对教师而言,是身份与自我意识的转变与调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文本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为中心,从作品主题、表现形式等方面加以分析,“把知识与现实、书本与人生、情感与价值统一起来,在人文理想、人文精神的传承中及人生价值和审美理想的宣扬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引发学生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关爱和思考,并最终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
  (二)教学手段的革新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能丰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互动。多媒体教学在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影像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诸多优势:引发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教学美感,丰富了文学的立体审美效果。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围绕某一知识核心,将课内外的,已知未知的,不同时空领域的东西联系起来,在丰富多彩,新鲜活泼,充满好奇的带有自身诸多生活体验的社会大语文研讨氛围中形成体系教学,进而重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社会大语文中历练、感悟、内化能力。
  (三)考核模式的革新
  考核模式革新就是改变原有单一的考试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针对大学语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人文素养以及审美素质的教学目的,改变考试的模式,不再以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在教学实践中基本思路:测评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出勤率、课堂讨论及笔记情况等综合而成,将成绩评定变为一个综合动态流程,一学期综合评定,采用开放式考试形式,有利于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避免了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结束语
  大学语文如何摆脱“边缘化”,走出困境,深化教学改革只是其方法之一,真正使大学语文学科建设完善,发挥学科性质特点,还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原媛.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2]何二元.人民出版社《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源于网络:大学语文研究(www.eyjx.com)
  [3]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4]王艳军、季红艳.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孙向华. 谈新课标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7.9
  [6]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7]卿小平主编.大学语文讲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4
其他文献
与中国百姓中有人认为的“不打不成器”一样,在涉及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圣经中特别在里似乎也有类似教训:
摘 要: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通过诠释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内涵,找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何通过加强人际交往训练,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在当前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从2005年的338万迅速增长到201
摘 要:大学开设的公文写作指导课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然而,因其内容规范、繁复,易让人感觉到枯燥、乏味,缺乏坚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若想提高大学生学习公文写作的兴趣,不仅需要分析公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还需大学生改变自身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提高;公文写作;兴趣  一、大学生公文写作的现状及其原因  现代的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往来越来越频繁,大学生需要具备
(六十七)代求rn在“金陵”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陈逸鲁、顾约瑟两位同工在杭州看望了.金陵"已退休的毕詠琴老师.毕老师已经年过百岁了(2010年11月),但仍十分健康,心灵充满
本文在图式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三种图示类型分析了其对口译笔记的指导意义。主要为口译初学者提供合理的方式来指导笔记记录,注重图式的建立和激活。能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在手机为“90后”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机遇,又构成了全新挑战。因此寻求解决手机对“90后”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有效对策也成为高校当前所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尝试从高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手机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趋利去弊,促
10月11日,佛山住建局发文称对四类人群放宽限购,但不到10个小时后就被另一个暂缓执行的紧急通知所取代。另据报道,马鞍山已经实施对两类购房者给予所纳契税100%补助的政策。
摘 要: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向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和管理功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计算机技能和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三网”合一自主学习服务平台,提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在这一模式框架下的自主学习,是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个别化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一、引言  个别化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真正实
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立体构成教学中的一些改革的方法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立体教学课程提高。  关键词:构成主义;基础教学  德国包豪斯构成主义教育思想的从80年代初引入中国高校,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起到极大影响。她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使设计和生产符合时代的变化。目前,立体构成教学在我国现代设计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员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计算机已经成为现阶段办公的必要工具,成为人们正常工作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非常迫切。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