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我不成熟的看法:
一、有声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春》中朱自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等。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们要营造出浓厚的亲情氛围:看着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图片,我设计了以下导语: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叫水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使人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使学生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自知。
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如教王安石的《伤仲永》这一课时,我最后总结说:“本文的作者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仲永正是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导致了才能的衰竭。你们说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吗?成才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我说:“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对‘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这问题分成两种意见展开讨论,看哪种意见有道理”。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舟舟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
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新的课程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为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文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因此,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1)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2)要广泛涉猎。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的提高。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实验中学)
编辑/赵军
一、有声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春》中朱自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等。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们要营造出浓厚的亲情氛围:看着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图片,我设计了以下导语: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叫水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使人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使学生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自知。
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如教王安石的《伤仲永》这一课时,我最后总结说:“本文的作者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仲永正是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导致了才能的衰竭。你们说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吗?成才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我说:“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对‘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这问题分成两种意见展开讨论,看哪种意见有道理”。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舟舟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
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新的课程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为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文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因此,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1)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2)要广泛涉猎。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的提高。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实验中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