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的临界点交织(创作谈)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得做的事情很少。但值得本身不仅因人而异,而且是个没有标准也无法考量的问题。所以人们的生活常态是,惧怕简单,追求复杂,带着精进勇猛的势头,扎进万千物件中寻觅、挑拣,总觉得其中有一种是适合自己的,然而多是迷失,甚至忘了最初的需要。复杂,有时候和虚无是同义词。唯一还能给这样的追逐过程上点暖色调的,是在其间有情感线条的点缀。情感为何物?很多逐利者说起来能有三千言,但实际上从来难以切中个体的真谛,因为本来发乎于心的情感与他们的心隔膜太深,从某个极点之后再也无法互相穿透;这看似荒谬,但却为现实。
  一个只活在情感中的人是不明智的,但他的生活会变得精致。精致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所以哪怕拥有的是无法克制的狭隘、背叛、危险的情感,仍无法将精致的形容从这个人身上完全剥离。精致是从大逐渐收缩为小的生命过程,里面充斥着选择的阵痛、舍弃的挣扎和有意识的顺从,还有对最终甘心如此的俯首称臣。但小说应呈现的并不在于此,而是在精致之后,从情感内部,由小再逐渐扩充、膨胀、放大的过程。从外部看去,类似于无所不包的万花筒。
  一朵玫瑰花,有人说花下有刺,有人说刺上有花,你怎么看?摘还是不摘?这其实不是个单纯的选择问题,而是由万千过往细节、记忆瞬间和当时环境等等因素共同构筑而成的人,屈从于血液里的天然基因和后天气质所作出的决定。这个决定本身,既呈现出这个人的过去,又提前烛照了他的前路。摘了或不摘,之后会如何,是一种事实。为什么摘或不摘,之后为什么会那样,才是留给小说的独一无二的空间。选择的那一刻,就是临界点。
  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临界点是一种想象力难以穷尽的极为丰富的状态。天空暗下来的时刻,一个念头产生之际,一颗嫩芽即将破土,一片黄叶即将坠落,一块玻璃即将碎裂,婴儿即将出生或者老人即将死亡,临战的前一夜和最后一枪打响之后。无数种可能随之闪现。新生、聚集,积蓄,酝酿,爆发或殒灭,殒灭也仍然与之前紧密接续,是在另一种时空中的爆发。临界点不是一个点,也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作为短篇小说出发点或者基点的横截面,而是横截面之外的广袤无垠的空间。即使是虚空,也可承载循环往复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雨夜》写的或者说努力想写及的就是这种一种临界状态。马纳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生死未知。周森在发现唐婉出轨后忍耐数年终于发出致命一击。他们身后的两个女人匆匆一面,各叙前尘或者在回忆里、想象中回溯过往之后,擦肩而过,从此又形同陌路。这同样是处在临界点上。如果有不同,或许只在于在临界的边缘徘徊多久。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桃的报复行为具有缩减临界长度甚至企图擦除临界边缘的象征性,一种以实际行动为表征的隐喻。这篇小说里未曾正面出现的人物左原,也正在李桃跨越临界点之后的时空中等待着,他或许会出现,或许永远不出现。因为“明天”永远具有无数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呈互不交叉的辐射状,存在断点,或至无限,没有终点,在茫茫天际之外的虚空中消失于视野。在小说作者的文字之外。但某种可能性携带的意味在文字之内已然有迹可循,只是不太顯明和准确;也不该显明和准确。
  这篇小说无意于道德评判。于是又回到精致与否的问题:爱情在绵长的婚后余生中,在缓慢通过一个情绪、性格和心性改变、生活状态和能力、外界因素等共同造就的临界点后,会以可见或不可见的方式遽变成灰色。基本上势不可挡。因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总也难能甚至注定无法保持稳定的温柔和爱意,有时候情感会脆弱不堪一击,无论是不自觉地暗自慢慢淡化还是被外界诱惑瞬间击穿。这并不可悲,因为是现实、正常的状态。而作为一个活在内心可谓精致的人而言,一切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理解,也值得同情。小说不必去解决道德问题和其他所有问题,只需要呈现。
其他文献
我又梦见了父亲。不过这一次,在梦里我是他。在梦里过另一种人生并不是难事。我变成过忍者,在连绵起伏的屋脊上俯身跳跃。也梦见变成女人,与其他男人或女人在梦里暧昧甚至亲热。甚至变成动物,有狗、牛、鹦鹉和壁虎,在梦里爬行、摇尾、用被修剪过的舌头发音。这些我都能自圆其说。比如,我整天玩电子游戏,又看古龙小说,才会变成决战紫禁城之巅的忍者。我喜欢班里的女同学又迟迟不敢表白,才在夢里变成了她的朋友,两人躺在一张
期刊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最初几个年头,这座江南小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域。一条街从老城东门的太平桥至下水门,沿城墙根,一半有店一半没有,叫做半爿街。城墙内称里半爿街,城墙外叫外半爿街。里半爿街旧有碗店、照相馆、酱园店、南货店、剃头店等十几家店铺。外半爿街,由于临江之便利,有一家豆腐店,一家肉店,还有一个终日市声嘈杂的菜市场。许多年后,那段明代就有的城墙拆除了,只留下叫“中水门”的城楼孤寂地站在那里,淡看春去秋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杰出诗人卞之琳先生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断章》。但正所谓“诗无达诂”,尤其是如同《断章》这样一首内在思想含蕴异常丰富的诗歌来说,到底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或者意思,长期以来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在其中隐含着某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相对主义或者说互为主体的意味,乃是无可否认的一种文本
期刊
乳房  再次见到解兰的时候,我没想到她已经变得这样老。  那天我正带着儿子在华润万家超市里买东西。面粉、酱油、白醋、纸巾……我看着手机备忘录里的清单,一手拽着儿子的胳膊,一手推着车,低着头匆匆忙忙在超市的货架间穿梭。儿子总是磨磨蹭蹭的,每一排货架上似乎都能找到令他感兴趣的东西。“放下。”我一次次盯着他的手斥责道。但是等我走出一段路,又发现购物车里已经放了不该买的东西,我只好推着车又绕回去把东西放好
期刊
周日下午,他坐地铁来到东堂广场,看见一位穿红色风衣的女人坐在他常坐的石椅上。突然,一个胖女孩儿从他身边跑过,把他的目光往远处引,让他看到了那幅熟悉的画面:教堂门前的空地上聚集了十来个滑旱冰的孩子,年龄大一些的男孩经验老道,雏鹰一样跃跃欲试,绕着教堂飞驰;另外一些孩子年纪小,身体也不协调,扭捏地俯身谨慎前进,并纷纷摔跤;家长们坐在空地旁的石椅上,眯着眼睛,像是一群垂头丧气的犯人;他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手
期刊
在杭州这个南方城市,落雨是件稀疏平常的事,甚至有时过于不切时宜而令人头痛。季节不同,雨的声音气味皆不一样。《雨夜》的故事发生在“潮湿的四月”,悄然入春的好时节。但显然,对于李桃、马纳们来说,这场雨更像冬日的剔骨刀,一把扎进婚姻的肺泡。  丈夫马纳在雨夜遭遇突如其来的车祸。在医院等待“判决”的第七日,李桃等来了丈夫的情人。就此,她不得不捡起早已卷边的婚姻手册,不得不面对已知的背叛与伤害,不得不在命运
期刊
一  格外炎热的阴天,暗色的云絮形成压抑的盖子,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想要在哪里钻出一个小孔来呼吸。空旷的台球厅内,两个少年一边喝啤酒一边打球,偌大的场地上只有这两个逃课的学生。周围其他的球桌旁空荡荡的,天花板上挂式电风扇嗡嗡响,沿着同一个方向旋转,产生的震动偶尔会让上面的漆皮掉落下来。一只流浪猫从一张球桌跳下,再到另一张球桌上,吓走了落在上面的飞鸟。两个少年站其中一张损坏不算严重的球桌两旁,其中一条
期刊
华胜菜贩  周末,照例去菜市,那股热情不亚于年轻时踩着7寸细跟逛解放中街,不同的是,后跟不见了,砍价的嗓门也懒了些,许是担心那一来二去的讨论会生生多出皱纹来吧,那便不划算了。但市场中那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气息总是吸引着我。  离我家最近的华胜菜市,是以夫妻档为主的小型菜场。一进大门,便可听到卖鱼声,虽然那个鱼摊离大门最远,但老板的嗓门够大,听说年轻时曾当过海军,大致是那活儿面朝大海练就的罢。他
期刊
时光重叠在那一片苍茫的莲花洋上。  几千年前的马秦山,与粼粼波光一起跃动。  盛夏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整片洋面,此刻,站立于大青山顶峰,俯瞰着广袤的大海,目光所及,尽是一片蔚蓝。天空蓝得透彻、澄净,而在阳光和蓝天折射下的大海更是湛蓝、清澈。  连绵青山、十里金沙、礁石峭壁、乌石砾滩、古老渔村、禅林佛光……这些细节连缀拼接起来,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印象派画作,它的名字就叫“朱家尖”。  中国东海之滨,朱家
期刊
时至今日,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武汉人很友好。我六岁时随父母漂泊到武汉,当地人管我们叫“客”,还有些讲究文法的人说我们是“恩施来的客”。这里的“客”显然是标准汉语,是“主”的反义词,意思是说我们不是本地人。我爹妈认为,称我们是客,多少有点地域歧视的感觉,而我却欣然接受。  客,在我老家还有别的意思,与“匠”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匠贩卖的是手艺,不管是木匠、篾匠、铁匠还是石匠、泥瓦匠,以及劁猪匠、补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