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要揭示自然规律,就要以自然事物为对象,研究其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状态和变化,这种状态和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事实。教师步入化学课堂,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提供“靠事实说话的事实”。显然,实验是提供事实的有效方法。
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课改在课程定位中明确提出“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增加学生对科学探究等活动感受和体验。其宗旨在于有效启发和影响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方式了解物质世界,掌握化学知识,揭示自然规律。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开篇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足显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第三、四章纵横了金属及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显然,这部分知识可谓化学这门学科的原始知识,亦可谓化学知识体系的骨架,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这些基础知识除了可以通过生活感悟之外,最科学的习得方式也许就是实验了。因此,化学(必修一)涉及的化学实验量可谓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之最,这似乎都说明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艰难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各资源实际情况,以分组探究、演示及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充分开放了必修一化学实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的教学更显活力。可谓,实验是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一、事实胜于雄辩——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探究
化学本身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而大部分学生对化学毫无兴趣,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分不开的。很多老师在进行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探究教学的时候,嫌实验麻烦,多数用视频教学取而代之,更有胜者凭三寸不烂之舌眉飞色舞给学生们讲解。这样的课堂也许能给学生赢得课堂时间,可以完成更多的课堂练习。然而对氨气的认识仅仅只是想象,究竟体验不到氨气本身的性质,这本身是违反认知规律的。其实,给学生带去氨气制备的及性质探究等一系列实验不仅可以给学生体验知识的机会,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制取氨气,如下图A和B所示。同时可以进行试管口附近完成性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与浓盐酸接触冒白烟)检验。采用C和D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探究氨气的水溶性)。实验C,美丽的红色喷泉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人深思。在操作实验D时,学生手握试管,轻推注射器引发反应后,注射器活塞极速被拉上去,这种被拉的力量感觉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感知氨气的水溶性之大。
二、分组实验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思考力——氯水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学性质探究
实验中,结合实验器材、毒性、操作难度、实验本身的价值及意义、实验现象明显程度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时常采用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抑或大胆改进实验装置等方式展开课堂。譬如说,在氯气制备及性质探究、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研究、氨气制备及性质探究等课堂中,基于毒性考虑,我们采用演示实验,况且这些实验的现象非常显著。演示实验,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如新制氯水成分分析及性质研究中,分组实验的魅力就无可替代了。在氯水成分及性质研究中,我们只要给学生提供实验素材和命题,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并得出实验结论即可。
三、实验是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氯离子(Cl-)的检验
我们的课堂应该充满启发性,而不是生硬的宣读条例。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而不是按教师预先的设计一路走到底。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推进课堂,在化学课堂仅仅依赖口头的说教不足以链接问题和突破问题。比方说,我们在讲氯离子(Cl-)的检验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完成。
1、老师问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确定某溶液中具有可自由移动的Cl-?
学生答1:可以利用Cl-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来判断。
2、然后给学生提供以下实验素材和命题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以下表格。
(1)藥品及材料: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及硝酸银溶液。
(2)实验操作、原理、现象及结论:老师问2:能够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哪些?学生答2:可自由移动的Cl-和CO32-。老师问3: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检验溶液中Cl-的存在?
学生答3:先加硝酸溶液酸化溶液,然后滴加硝酸银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具有可自由移动的Cl-?以事实求是、科学严谨、系统设计、安全环保的态度和意识对待实验过程。学会利用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讨论、解释实验结果,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进而生成知识。
四、实验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考试目标明确提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纵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集实验基本操作与物质性质于一体的综合考题,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典型试题之一。试题主要围绕实验现象预测、基本实验操作、物质分离与提纯、物质鉴别、pH试纸或pH计使用、实验流程图、实验数据分析、图表观察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展开。试题体现生活性、问题性、信息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型及真实性等。考察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探究过程的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开放性思维,发散思维,探究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永远都有无穷的吸引力,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学生看实验、做实验实的热情都是高涨的,注意力也是最集中的。
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课改在课程定位中明确提出“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增加学生对科学探究等活动感受和体验。其宗旨在于有效启发和影响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方式了解物质世界,掌握化学知识,揭示自然规律。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开篇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足显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第三、四章纵横了金属及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显然,这部分知识可谓化学这门学科的原始知识,亦可谓化学知识体系的骨架,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这些基础知识除了可以通过生活感悟之外,最科学的习得方式也许就是实验了。因此,化学(必修一)涉及的化学实验量可谓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之最,这似乎都说明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艰难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各资源实际情况,以分组探究、演示及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充分开放了必修一化学实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的教学更显活力。可谓,实验是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一、事实胜于雄辩——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探究
化学本身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而大部分学生对化学毫无兴趣,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分不开的。很多老师在进行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探究教学的时候,嫌实验麻烦,多数用视频教学取而代之,更有胜者凭三寸不烂之舌眉飞色舞给学生们讲解。这样的课堂也许能给学生赢得课堂时间,可以完成更多的课堂练习。然而对氨气的认识仅仅只是想象,究竟体验不到氨气本身的性质,这本身是违反认知规律的。其实,给学生带去氨气制备的及性质探究等一系列实验不仅可以给学生体验知识的机会,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制取氨气,如下图A和B所示。同时可以进行试管口附近完成性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与浓盐酸接触冒白烟)检验。采用C和D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探究氨气的水溶性)。实验C,美丽的红色喷泉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人深思。在操作实验D时,学生手握试管,轻推注射器引发反应后,注射器活塞极速被拉上去,这种被拉的力量感觉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感知氨气的水溶性之大。
二、分组实验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思考力——氯水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学性质探究
实验中,结合实验器材、毒性、操作难度、实验本身的价值及意义、实验现象明显程度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时常采用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抑或大胆改进实验装置等方式展开课堂。譬如说,在氯气制备及性质探究、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研究、氨气制备及性质探究等课堂中,基于毒性考虑,我们采用演示实验,况且这些实验的现象非常显著。演示实验,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如新制氯水成分分析及性质研究中,分组实验的魅力就无可替代了。在氯水成分及性质研究中,我们只要给学生提供实验素材和命题,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并得出实验结论即可。
三、实验是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氯离子(Cl-)的检验
我们的课堂应该充满启发性,而不是生硬的宣读条例。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而不是按教师预先的设计一路走到底。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推进课堂,在化学课堂仅仅依赖口头的说教不足以链接问题和突破问题。比方说,我们在讲氯离子(Cl-)的检验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完成。
1、老师问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确定某溶液中具有可自由移动的Cl-?
学生答1:可以利用Cl-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来判断。
2、然后给学生提供以下实验素材和命题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以下表格。
(1)藥品及材料: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及硝酸银溶液。
(2)实验操作、原理、现象及结论:老师问2:能够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哪些?学生答2:可自由移动的Cl-和CO32-。老师问3: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检验溶液中Cl-的存在?
学生答3:先加硝酸溶液酸化溶液,然后滴加硝酸银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具有可自由移动的Cl-?以事实求是、科学严谨、系统设计、安全环保的态度和意识对待实验过程。学会利用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讨论、解释实验结果,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进而生成知识。
四、实验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考试目标明确提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纵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集实验基本操作与物质性质于一体的综合考题,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典型试题之一。试题主要围绕实验现象预测、基本实验操作、物质分离与提纯、物质鉴别、pH试纸或pH计使用、实验流程图、实验数据分析、图表观察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展开。试题体现生活性、问题性、信息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型及真实性等。考察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探究过程的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开放性思维,发散思维,探究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永远都有无穷的吸引力,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学生看实验、做实验实的热情都是高涨的,注意力也是最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