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紧密,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跟随高职教学改革的潮流,并应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论 实践 项目驱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实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随着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日新月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传统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改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燃眉之急。为了建设理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一、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基础
所谓基本能力,就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知识、基本指令、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简单、典型应用。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低压电器操作、典型电气控制电路操作、基本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以及故障查找、排除等。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况,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操作,建立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的理性认识。
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核心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得不紧密,使学生不能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及时进行实践。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应用自主互动型教学的方法,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和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编程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完整的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熟悉与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与积累从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操作、革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初步设计能力,并且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训结合学习、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和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以课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通过对上百个应用实例筛选、整合形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六个同类实例组成。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电气控制与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因此,要改革传统教学为课题式单元教学,首要任务是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例如: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的第一单元内容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的教学内容服务。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充分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在课程的开始,即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并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教师以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作业主要体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项目小组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每次均以小组的形式提交作业。尤其是在交叉设障、排障两个活动中,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有的故障比较简单,容易被发现和排除;有的隐藏比较深,要经过仔细查找甚至是几遍查找才能被发现和排除,学生争论激烈,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过程中,加强巡查与指导,解决学生的提问,记录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挑选设计比较好的线路演示给全体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即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与标志,它以工作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指导学习,既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校实施《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重视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关键词理论 实践 项目驱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实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随着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日新月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传统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改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燃眉之急。为了建设理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一、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基础
所谓基本能力,就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知识、基本指令、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简单、典型应用。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低压电器操作、典型电气控制电路操作、基本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以及故障查找、排除等。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况,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操作,建立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的理性认识。
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核心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得不紧密,使学生不能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及时进行实践。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应用自主互动型教学的方法,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和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编程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完整的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熟悉与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与积累从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操作、革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初步设计能力,并且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训结合学习、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和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以课题式单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通过对上百个应用实例筛选、整合形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六个同类实例组成。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电气控制与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因此,要改革传统教学为课题式单元教学,首要任务是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例如: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的第一单元内容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的教学内容服务。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我校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充分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在课程的开始,即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并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教师以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作业主要体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项目小组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每次均以小组的形式提交作业。尤其是在交叉设障、排障两个活动中,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有的故障比较简单,容易被发现和排除;有的隐藏比较深,要经过仔细查找甚至是几遍查找才能被发现和排除,学生争论激烈,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过程中,加强巡查与指导,解决学生的提问,记录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挑选设计比较好的线路演示给全体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即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与标志,它以工作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指导学习,既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校实施《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重视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