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电影《非诚勿扰》的台词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冯氏喜剧的幽默魅力;让国产优秀影片走出国门是新一代电影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如果没有能打开国际市场的英语译文是无法实现的;本文拟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探讨《非诚勿扰》台词的英译,旨在让外国观众理解和接受“中国特色”文化,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电影翻译文化处理
引言
电影艺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娱乐形式,它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是没有地域界限的,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将该国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非诚勿扰》堪称是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电影,作为一部“非典型冯氏喜剧”,摆脱了昔日那种小品化、拼贴化的特点,把希望与绝望、喜剧与优雅等多种矛盾元素合理地重叠在一起,一种新鲜的冯氏风格呼之欲出。观众会再次感受冯氏喜剧的搞笑对白、流行语录,会让大家捧腹大笑。
在其对白中,不乏“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如何英译这些词语进而为外国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实现电影的审美功能成为译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英语学习者值得借鉴的素材。本文拟以“从文化翻译观”探讨这部电影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希望能对电影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文化翻译观”?
文化翻译观是以文化为切入点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新学科,也是国际国内翻译研究的趋势。传统的翻译理论把重心置于语言文字方面,认为翻译就是正确的使用字典与语法,把一种语言的意思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而文化翻译观更注重于语言的主体即语言的使用者人,而不是传统的语言的客体。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
20世纪80年代,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中提出翻译研究方法应该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移到文化转换。文化翻译观作为翻译实践的宏观指导思想,其具体含义是:
第一:翻译的单位应该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句子,段落或是语篇;
第二,翻译并非单纯的语言之间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交流。既包括文化内的交流也包括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她将翻译宏观地分为两大类,即文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
第三,翻译应走出语义等值的局限,实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译的等值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层面的。翻译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等值。她认为,翻译只能是对另一种符号的充分解释,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转换。因此,她不仅关注译文读者,也关注原语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有的功能;
第四,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也是不断变化的。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文化翻译观,翻译重在文化交流,文化是第一位的,而信息是第二位的。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要求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这些都与传统的翻译观恰恰相反。文化翻译观要求译文的读者能够适应文化差别,通过对译文的阅读了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
二、将“文化翻译观”用于电影台词英译的合理性
“文化翻译观”以文化交流为中心,倾向保留源语的原汁原味,因而对内容和形式同样看重。电影,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传播自身价值观念,表现自身独特文化形态的一种手段。电影工作者,包括电影台词的译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特色文化传向世界。
“一个好的译名,首先要忠实于原名所传达的字面指称意义,并做到言简意赅;其次,要能够传播片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还要兼顾商业价值的实现。这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它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在西方不存在与之对等词汇、反映源语民族独特文化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汉英两种语言在各自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差异,出现了大量独具文化特色和文化意象的词语,带有丰富的意义和深远的联想。”(胡丹,2006:60-63)
语言思维习惯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是包括语言思维习惯交流在内的文化交流,而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影视翻译的目的在于促进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各民族文化。随着人类步入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翻译正经历着一种转折:“从居于语言学层面的翻译逐步转向文化层面的阐释和再现”(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把原文传递到译文的文化信息的信息度作为当前翻译的新标准。主张以“异化”策略为主的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化信息的信息度,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它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各民族平等发展。
三、从“文化翻译观”看《非诚勿扰》台词英译
由于文化翻译观主张文化因子不可直接翻译,只能移植或是传递,翻译策略上则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结构形式在译语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而这些独特的语言又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那么翻译时就应该采用异化的方式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翻译汉语文学著作时没有必要把中国人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都改成西方式的,因为二者是不同的。就像上帝和如来尽管都是神,但是上帝就是上帝,如来就是如来,二者根本不能等同。汉语中有了巴士,沙发,英语中有了kongfu(功夫),baozi(包子),这些都是翻译的成就,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翻译理论,文化翻译观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显示出它无穷的生命力。
在《非诚勿扰》台词中的英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这样翻译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外国观众或是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如
1.历史的车轮还会这样转下去吗?
Must the wheel of history keep turning like this?
2.刀枪入库,铸剑为犁。
Swords beaten into ploughshares,and spares into pruning hooks.
3.你不会是和饭店勾着,假借谈恋爱宰客的托儿吧?
You are shill for a restaurant, posing as a lonely woman?
4.非要找一个软柿子捏?
You prefer a soft marshmallow?
5.那就烂在你自己的肚子里吧!
Let it rot in your stomach.
6.锤子,剪子,布!
Rock! Paper! Scissors!
7.我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Can’t leave any stone unturned
8.要是多少还有点儿婉约那就更靠谱了
Even better if you're beautifully shy.
9.风吹日晒,风餐露宿,风里来雨里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Scorched by the sun, drenched in rain, half-starving, in tattered clothes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Better to kill a thousand innocents than set one guilty person free
10.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Clear your conscience and start over
除此之外,在这部电影的台词中,还有一部分运用了套译法,即用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来陈述汉语中的概念,这这种翻译方法主要是体现了语言的共性。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1984)曾经说过:“翻译大约有两种,一种是译意,另一种是译味。所谓译味是把句子所有的情感意味,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所谓译意就是把字句的意念的意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套译的优势在于外国观众或是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接受,不会有陌生感。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总觉得有些“味道”好像在翻译中丢失了,或多或少,总是不那么“尽兴”或是“到位”
1.给我架到孝子的位子上,下不来了:called me a filial son
架到……上(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只翻译出意义,舍弃了原文的形式)
2.不买就成了大逆不道了:if I didn’t buy, I’d ruin my reputation
(很明显,译文程度较轻,没有翻译出原文的“味道”。)
3.两个陌生人,萍水相逢:two strangers rush up
(只是译出了意义,原文的喻义和形象都失去了,美感全无。)
4.相同的气味,隔着八丈远,你都可以闻得到
If you are made for each other you’d sense each other form far away
(“八丈远”这一“中国特色”表达方式,由于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说法,只能用far away 这一笼统的表示距离的词语代替,译文读者无法感受到原文的美感,遗憾啊!)
5.我就忍痛割爱了I’ll have to bite the bullet (汉英两词“神似”可以互换)
6.歪瓜裂枣的咱看不上:I have no appetite for ugly ducklings
(ugly duckling意思是:“丑小鸭,年幼时不好看长大后才貌出众的人”。与“歪瓜裂枣”在词义和感情色彩上都有明显差别。)
7.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are.
(意思刚好契合)
8.别猫哭耗子了spare me the alligator tears
(形象虽然不同,但外国读者一定能心领神会。)
9.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段啊:you are at your sexual peak.
(意思虽然翻出来了,但原文美感尽失。)
10.逢场作戏你都不会,全写脸上了。
You’re a terrible actor; your feelings are written across your face.
(英文中实在找不出像“逢场作戏”一词这么生动的表达了,怎舍“割爱”?)
毋庸置言,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来看,套译并非“上策”,应为文化翻译观强调保留源语中的“文化因子”,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传播到译语文化中去,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英汉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如按文化翻译观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来处理的话,将会出现非常多的过于“中国特色”英语,即“中式英语”,会使很多外国读者会感到茫然和不解。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时候,如果还需翻译的话,上述翻译策略将理所当然地被接受。这正是文化翻译观“动态原则”的真实写照。
结论:
以文化交流为中心的文化翻译观,对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同样看重,对电影台词的英译具有“划时代”的指导作用;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探讨电影台词翻译对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中国文化在国际的传播,提升我国“软实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电影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潘文国.当代西方翻译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2(2):22-25.
[2]胡丹.浅谈电影片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0-63.
[3]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6]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金岳霖.论翻译.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电影翻译文化处理
引言
电影艺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娱乐形式,它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是没有地域界限的,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将该国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非诚勿扰》堪称是年度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国产电影,作为一部“非典型冯氏喜剧”,摆脱了昔日那种小品化、拼贴化的特点,把希望与绝望、喜剧与优雅等多种矛盾元素合理地重叠在一起,一种新鲜的冯氏风格呼之欲出。观众会再次感受冯氏喜剧的搞笑对白、流行语录,会让大家捧腹大笑。
在其对白中,不乏“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如何英译这些词语进而为外国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实现电影的审美功能成为译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英语学习者值得借鉴的素材。本文拟以“从文化翻译观”探讨这部电影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希望能对电影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文化翻译观”?
文化翻译观是以文化为切入点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新学科,也是国际国内翻译研究的趋势。传统的翻译理论把重心置于语言文字方面,认为翻译就是正确的使用字典与语法,把一种语言的意思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而文化翻译观更注重于语言的主体即语言的使用者人,而不是传统的语言的客体。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
20世纪80年代,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中提出翻译研究方法应该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移到文化转换。文化翻译观作为翻译实践的宏观指导思想,其具体含义是:
第一:翻译的单位应该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句子,段落或是语篇;
第二,翻译并非单纯的语言之间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交流。既包括文化内的交流也包括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她将翻译宏观地分为两大类,即文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
第三,翻译应走出语义等值的局限,实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译的等值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层面的。翻译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等值。她认为,翻译只能是对另一种符号的充分解释,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转换。因此,她不仅关注译文读者,也关注原语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有的功能;
第四,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也是不断变化的。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文化翻译观,翻译重在文化交流,文化是第一位的,而信息是第二位的。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要求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这些都与传统的翻译观恰恰相反。文化翻译观要求译文的读者能够适应文化差别,通过对译文的阅读了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
二、将“文化翻译观”用于电影台词英译的合理性
“文化翻译观”以文化交流为中心,倾向保留源语的原汁原味,因而对内容和形式同样看重。电影,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传播自身价值观念,表现自身独特文化形态的一种手段。电影工作者,包括电影台词的译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特色文化传向世界。
“一个好的译名,首先要忠实于原名所传达的字面指称意义,并做到言简意赅;其次,要能够传播片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还要兼顾商业价值的实现。这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它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在西方不存在与之对等词汇、反映源语民族独特文化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汉英两种语言在各自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差异,出现了大量独具文化特色和文化意象的词语,带有丰富的意义和深远的联想。”(胡丹,2006:60-63)
语言思维习惯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是包括语言思维习惯交流在内的文化交流,而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影视翻译的目的在于促进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各民族文化。随着人类步入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翻译正经历着一种转折:“从居于语言学层面的翻译逐步转向文化层面的阐释和再现”(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把原文传递到译文的文化信息的信息度作为当前翻译的新标准。主张以“异化”策略为主的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化信息的信息度,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它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各民族平等发展。
三、从“文化翻译观”看《非诚勿扰》台词英译
由于文化翻译观主张文化因子不可直接翻译,只能移植或是传递,翻译策略上则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结构形式在译语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而这些独特的语言又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那么翻译时就应该采用异化的方式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翻译汉语文学著作时没有必要把中国人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都改成西方式的,因为二者是不同的。就像上帝和如来尽管都是神,但是上帝就是上帝,如来就是如来,二者根本不能等同。汉语中有了巴士,沙发,英语中有了kongfu(功夫),baozi(包子),这些都是翻译的成就,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翻译理论,文化翻译观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显示出它无穷的生命力。
在《非诚勿扰》台词中的英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这样翻译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外国观众或是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如
1.历史的车轮还会这样转下去吗?
Must the wheel of history keep turning like this?
2.刀枪入库,铸剑为犁。
Swords beaten into ploughshares,and spares into pruning hooks.
3.你不会是和饭店勾着,假借谈恋爱宰客的托儿吧?
You are shill for a restaurant, posing as a lonely woman?
4.非要找一个软柿子捏?
You prefer a soft marshmallow?
5.那就烂在你自己的肚子里吧!
Let it rot in your stomach.
6.锤子,剪子,布!
Rock! Paper! Scissors!
7.我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Can’t leave any stone unturned
8.要是多少还有点儿婉约那就更靠谱了
Even better if you're beautifully shy.
9.风吹日晒,风餐露宿,风里来雨里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Scorched by the sun, drenched in rain, half-starving, in tattered clothes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Better to kill a thousand innocents than set one guilty person free
10.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Clear your conscience and start over
除此之外,在这部电影的台词中,还有一部分运用了套译法,即用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来陈述汉语中的概念,这这种翻译方法主要是体现了语言的共性。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1984)曾经说过:“翻译大约有两种,一种是译意,另一种是译味。所谓译味是把句子所有的情感意味,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所谓译意就是把字句的意念的意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套译的优势在于外国观众或是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接受,不会有陌生感。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总觉得有些“味道”好像在翻译中丢失了,或多或少,总是不那么“尽兴”或是“到位”
1.给我架到孝子的位子上,下不来了:called me a filial son
架到……上(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只翻译出意义,舍弃了原文的形式)
2.不买就成了大逆不道了:if I didn’t buy, I’d ruin my reputation
(很明显,译文程度较轻,没有翻译出原文的“味道”。)
3.两个陌生人,萍水相逢:two strangers rush up
(只是译出了意义,原文的喻义和形象都失去了,美感全无。)
4.相同的气味,隔着八丈远,你都可以闻得到
If you are made for each other you’d sense each other form far away
(“八丈远”这一“中国特色”表达方式,由于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说法,只能用far away 这一笼统的表示距离的词语代替,译文读者无法感受到原文的美感,遗憾啊!)
5.我就忍痛割爱了I’ll have to bite the bullet (汉英两词“神似”可以互换)
6.歪瓜裂枣的咱看不上:I have no appetite for ugly ducklings
(ugly duckling意思是:“丑小鸭,年幼时不好看长大后才貌出众的人”。与“歪瓜裂枣”在词义和感情色彩上都有明显差别。)
7.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are.
(意思刚好契合)
8.别猫哭耗子了spare me the alligator tears
(形象虽然不同,但外国读者一定能心领神会。)
9.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段啊:you are at your sexual peak.
(意思虽然翻出来了,但原文美感尽失。)
10.逢场作戏你都不会,全写脸上了。
You’re a terrible actor; your feelings are written across your face.
(英文中实在找不出像“逢场作戏”一词这么生动的表达了,怎舍“割爱”?)
毋庸置言,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来看,套译并非“上策”,应为文化翻译观强调保留源语中的“文化因子”,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传播到译语文化中去,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英汉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如按文化翻译观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来处理的话,将会出现非常多的过于“中国特色”英语,即“中式英语”,会使很多外国读者会感到茫然和不解。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时候,如果还需翻译的话,上述翻译策略将理所当然地被接受。这正是文化翻译观“动态原则”的真实写照。
结论:
以文化交流为中心的文化翻译观,对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同样看重,对电影台词的英译具有“划时代”的指导作用;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探讨电影台词翻译对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中国文化在国际的传播,提升我国“软实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电影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潘文国.当代西方翻译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2(2):22-25.
[2]胡丹.浅谈电影片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0-63.
[3]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6]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金岳霖.论翻译.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