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与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等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就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直观认识生物学也有一定帮助。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引入课堂,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生活 做法和体会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手段。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生活实物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眼前一亮,迫切地想参与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在讲“饮食与营养”时,教师可以将一锅煮熟的玉米带进课堂,用玉米的香氣唤起学生的嗅觉,让学生品尝一小截玉米,吸引学生的味蕾,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摄入哪些营养物质.这样,师生一起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立疑激趣,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二、真实体验,巩固升华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过程,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理解生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去感悟、去创造和提升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例如:在讲“设计营养合理食谱”时,传统的课堂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如此,学生既无兴趣,也没有直观、深刻的体验.这节内容,笔者有幸听过一堂精彩的课.上课教师将家里和食堂里好多品种的蔬菜、豆制品、鱼、蛋、肉用保鲜膜包装好带进课堂,这些“实物”包装上还有标签,写有名称、重量、价格.学生挑选食材,放入“购物篮”,再以这些“食材”为原材料设计一餐食谱,写在白板上,交流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家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知识其实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又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面包、制作酸菜、酿葡萄酒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存在的和有作用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这一作用,这将促进学生去审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去体味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变异”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学生所熟知的俗语导入。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在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其实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遗传现象,也是我们生物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会出现一对皮肤很白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孩子,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展开教学,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三、课后巩固,体验生活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等任务时,也应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是生物课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实践,并不是片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是有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那种喜悦感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学生所享受的。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教学质量,更应注重育人的效果。一堂好课,不应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效果,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反思,有的甚至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环境意识虽然人皆有之,但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觉: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在讲到免疫知识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它可切断消化道传染病(如甲肝)的传播途径。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但他们不自己生产,而是到中国来进口。日本人一次性筷子用了以后,不是随手丢弃,而是回收制成纸浆,卖到中国,赚回买筷子的钱。这是耐人寻味的!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就会深切感受到发展科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唤起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耳熟能详的标语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课题当作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了解家的周围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确定各个小组具体的研究项目。比如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的小组则是“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最后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进行交流、评议与质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报告,并可以提供给有关环保部分作为环境治理的参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大自然中的生物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也数之不尽。初中的生物课,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学来源于生活的这一优势,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结合起来,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很好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度,同时也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重视。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生活 做法和体会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手段。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生活实物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眼前一亮,迫切地想参与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在讲“饮食与营养”时,教师可以将一锅煮熟的玉米带进课堂,用玉米的香氣唤起学生的嗅觉,让学生品尝一小截玉米,吸引学生的味蕾,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摄入哪些营养物质.这样,师生一起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立疑激趣,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二、真实体验,巩固升华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过程,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理解生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去感悟、去创造和提升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例如:在讲“设计营养合理食谱”时,传统的课堂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如此,学生既无兴趣,也没有直观、深刻的体验.这节内容,笔者有幸听过一堂精彩的课.上课教师将家里和食堂里好多品种的蔬菜、豆制品、鱼、蛋、肉用保鲜膜包装好带进课堂,这些“实物”包装上还有标签,写有名称、重量、价格.学生挑选食材,放入“购物篮”,再以这些“食材”为原材料设计一餐食谱,写在白板上,交流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家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知识其实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又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面包、制作酸菜、酿葡萄酒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存在的和有作用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这一作用,这将促进学生去审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去体味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变异”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学生所熟知的俗语导入。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在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其实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遗传现象,也是我们生物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会出现一对皮肤很白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孩子,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展开教学,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三、课后巩固,体验生活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等任务时,也应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是生物课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实践,并不是片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是有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那种喜悦感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学生所享受的。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教学质量,更应注重育人的效果。一堂好课,不应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效果,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反思,有的甚至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环境意识虽然人皆有之,但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觉: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在讲到免疫知识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它可切断消化道传染病(如甲肝)的传播途径。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但他们不自己生产,而是到中国来进口。日本人一次性筷子用了以后,不是随手丢弃,而是回收制成纸浆,卖到中国,赚回买筷子的钱。这是耐人寻味的!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就会深切感受到发展科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唤起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耳熟能详的标语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课题当作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了解家的周围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确定各个小组具体的研究项目。比如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的小组则是“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最后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进行交流、评议与质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报告,并可以提供给有关环保部分作为环境治理的参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大自然中的生物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也数之不尽。初中的生物课,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学来源于生活的这一优势,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结合起来,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很好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度,同时也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