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是一个不争事实。通过减轻过重负担,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减负 数学 作业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是一个不争事实。通过减轻过重负担,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才能减负增效呢?
一、对“减负”的认识
首先,“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第二,很多家长把孩子获得高分摆在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家长布置;不发辅导资料,家长大量购买;学校不补习,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把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使之苦不堪言。第三,减负后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和丰富文化知识之中,以保证在课堂上用更少的时间换取更高的教学效益。因此,学生“减负”,教师却“加压”了。新时代,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可见,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策略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也要从科学的角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四、五年级一般不超过四十分钟。作业难度要适中,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与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施教师推荐——学生自选作业模式
1)、基本结构
作业内容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部分。
①基本题:配合本教时学习内容,按学有余力学生掌握所需练习的最低量确定。注重基础学力培养,内容、要求最基础。这部分练习每个学生必需完成。
②自选题:题目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合理配置,分为A、B两组。即:
A组题:配合本教时巩固学习内容,或用以复习的“保持熟练”的习题,按学习困难学生所需练习的足够题量安排。
B组题:题目具有一定综合性,知识延伸拓展,增加思维锻炼力度,每次配备不超过3题。
这样,把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后,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例如,“传统模式”布置作业时题量为10题,“教师推荐-学生自选作业模式”模式下,教师可精选其中4题作为“基本题”模块,这对于数学优秀的学生来说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减轻了机械练习的负担;教师可将剩下的6题(根据情况再可补充一定量题目)作为A组题,“吃不饱”的中等生或学习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通过它来选择需要的题量进行练习;另外,数学优秀的学生在完成规定题后,可以不做A组题而从B组题中选择题目进行练习,达到“吃饱”的需求。
2)、基本特征
①层次性。
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改变了以往“会与不会”都必须完成、“会多会少题量一样”的状况,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
②自主性。
对自选题学生有权做他认为适合自己的那组题及题量。教师提供的自选题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题目的难易、多少由学生自定。例如,自选A只做几道,自选B一题不做;自选A一题不做,B做了几题;甚至只做基本题,A、B都不做,都属完成作业。这样学生的心情是轻松的,也不需采取搪塞的态度,实事求是,尽其所能去完成作业。学生如果做B组某题又未能解答,可以完全把它留在明后天做,无需怕说未完成作业。
③动态性。
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后,每个学生能根据每天学习的不同状况自己来调整、确定每次作业的自选题量。另外,也提供了学生一个“从习惯于解答简单题目→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学习平台。
作业分自选题为A、B两组后,教师能通过有效地调控习题配置,更好地按题目的功能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
对于重叠部分的题目,第一次出现时教师可将其安排在B组,再出现类似题就可安排在A组,这样,在一段时间后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练习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整体层次上升一个台阶。
总之,“减负” 是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一人之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的书包变轻、作业变少兴趣变高,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负 数学 作业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是一个不争事实。通过减轻过重负担,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才能减负增效呢?
一、对“减负”的认识
首先,“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第二,很多家长把孩子获得高分摆在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家长布置;不发辅导资料,家长大量购买;学校不补习,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把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使之苦不堪言。第三,减负后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和丰富文化知识之中,以保证在课堂上用更少的时间换取更高的教学效益。因此,学生“减负”,教师却“加压”了。新时代,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可见,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策略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也要从科学的角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四、五年级一般不超过四十分钟。作业难度要适中,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与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施教师推荐——学生自选作业模式
1)、基本结构
作业内容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部分。
①基本题:配合本教时学习内容,按学有余力学生掌握所需练习的最低量确定。注重基础学力培养,内容、要求最基础。这部分练习每个学生必需完成。
②自选题:题目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合理配置,分为A、B两组。即:
A组题:配合本教时巩固学习内容,或用以复习的“保持熟练”的习题,按学习困难学生所需练习的足够题量安排。
B组题:题目具有一定综合性,知识延伸拓展,增加思维锻炼力度,每次配备不超过3题。
这样,把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后,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例如,“传统模式”布置作业时题量为10题,“教师推荐-学生自选作业模式”模式下,教师可精选其中4题作为“基本题”模块,这对于数学优秀的学生来说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减轻了机械练习的负担;教师可将剩下的6题(根据情况再可补充一定量题目)作为A组题,“吃不饱”的中等生或学习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通过它来选择需要的题量进行练习;另外,数学优秀的学生在完成规定题后,可以不做A组题而从B组题中选择题目进行练习,达到“吃饱”的需求。
2)、基本特征
①层次性。
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改变了以往“会与不会”都必须完成、“会多会少题量一样”的状况,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
②自主性。
对自选题学生有权做他认为适合自己的那组题及题量。教师提供的自选题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题目的难易、多少由学生自定。例如,自选A只做几道,自选B一题不做;自选A一题不做,B做了几题;甚至只做基本题,A、B都不做,都属完成作业。这样学生的心情是轻松的,也不需采取搪塞的态度,实事求是,尽其所能去完成作业。学生如果做B组某题又未能解答,可以完全把它留在明后天做,无需怕说未完成作业。
③动态性。
作业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两大类后,每个学生能根据每天学习的不同状况自己来调整、确定每次作业的自选题量。另外,也提供了学生一个“从习惯于解答简单题目→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学习平台。
作业分自选题为A、B两组后,教师能通过有效地调控习题配置,更好地按题目的功能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
对于重叠部分的题目,第一次出现时教师可将其安排在B组,再出现类似题就可安排在A组,这样,在一段时间后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练习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整体层次上升一个台阶。
总之,“减负” 是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一人之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的书包变轻、作业变少兴趣变高,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