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石。感受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又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意境;鉴赏;教学
众所周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品味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所描述的意境,真正体会到诗歌带来的无限魅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发现其实想要帮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探讨诗歌教学中意境的感受策略。
一、 学会诵读,融入意境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和韵味,教师可以在早读课的时间里或是语文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反复朗读诗歌,一点一点地熟悉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学习高二下学期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点时间,供他们去朗读,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对于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琵琶行》的内容可知,这首诗歌是通过描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来反映诗人情感的。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琵琶的乐曲,再配合上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得大家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诗歌的已经当中来了。尤其是在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时,仿佛身临其境坐在游船上,聆听琵琶女诉说着自己身世的悲痛。在这样的创意之下,学生们很好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特殊意境,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得学生们和琵琶女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二、 整体感知,把握意境
教师想要学生们真正理解诗歌,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学生们对诗歌感知整体,串联意象,发挥想象,把握意境,这是学习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高中所学的诗歌,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感而发,或是切身遭遇后所得出的感慨。通常表现为在一个物象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就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为例,诗歌篇幅虽然很短,但是通俗易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山中小村庄的自然风貌:雨后空山、月照清泉、竹间浣女、莲中渔舟……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自然就能理解诗人创作的意图:全诗的基调是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远、平和、安宁的,王维向往着这种与世隔绝,追求隐居山村的宁静心态。再比如,在陶渊明的诗歌中,飞鸟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这实际上就是作者设计的一个意向,表达了作者希望像飞鸟一样追求自由的愿望。
三、 联系生活,展现意境
古往今来,诗歌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许许多多诗词语言凝练,意蕴深刻的精品诗词供学生们去学习和鉴赏。那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应该怎样正确地解读意象,深层次地探究诗歌意境呢?但是,当代高中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远离生活,缺乏一定的感情经理和生活常识,因此在解读一些感情暗示的诗歌时,往往体会不到诗人想表达的具体含义。就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诗歌中这么写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很多学生对于这句话,大多是一句带过,并不能知晓其中的含义。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的离去是悄无声息的,其中蕴含了自己的不舍和无限的伤感。但是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误解和错误解读,认为换成“悄悄地”代替也是可以的,这种想当然地主观解读是非常不可取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指正出来。同时,诗歌的解读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学生们对于作者的表达感到费解的时候,教师不妨结合生活情境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使得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四、 领悟诗情,情感对接
想要在语文考试的诗歌鉴赏题中拿分,就需要对诗歌进行精准地解读。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诗歌中的情感相互对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将诗歌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在学习高二的诗歌《相信未来》之前,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布置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们针对文中的“蜘蛛网”“查封”“我的炉台”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解读这些词语和线索,进一步解读作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并且让他们在“我们的脊梁”等词句中感受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主旨内涵,领悟诗人所执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之后,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听老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便会感到豁然开朗,之前心中积存的疑虑也荡然无存了。再比如,在学习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光是从表面文字就能够轻易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告诉学生们诗人拥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告诫学生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有崭新的未来。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加深了对诗歌意象的领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在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解读上做文章,让学生对诗歌感知整体,把握意境有一定程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考试中具体清晰地解读诗歌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做到与诗人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戴志梅.关于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效拓展的思考[J].科教新报,2016(13).
[2]宋轶群.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24).
[3]孔翠芝.感受意境,诗歌鉴赏与解读的另一视角[J].新課程,2015(12).
作者简介:
殷路平,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意境;鉴赏;教学
众所周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品味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所描述的意境,真正体会到诗歌带来的无限魅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发现其实想要帮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探讨诗歌教学中意境的感受策略。
一、 学会诵读,融入意境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和韵味,教师可以在早读课的时间里或是语文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反复朗读诗歌,一点一点地熟悉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学习高二下学期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点时间,供他们去朗读,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对于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琵琶行》的内容可知,这首诗歌是通过描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来反映诗人情感的。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琵琶的乐曲,再配合上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得大家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诗歌的已经当中来了。尤其是在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时,仿佛身临其境坐在游船上,聆听琵琶女诉说着自己身世的悲痛。在这样的创意之下,学生们很好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特殊意境,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得学生们和琵琶女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二、 整体感知,把握意境
教师想要学生们真正理解诗歌,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学生们对诗歌感知整体,串联意象,发挥想象,把握意境,这是学习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高中所学的诗歌,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感而发,或是切身遭遇后所得出的感慨。通常表现为在一个物象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就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为例,诗歌篇幅虽然很短,但是通俗易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山中小村庄的自然风貌:雨后空山、月照清泉、竹间浣女、莲中渔舟……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自然就能理解诗人创作的意图:全诗的基调是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远、平和、安宁的,王维向往着这种与世隔绝,追求隐居山村的宁静心态。再比如,在陶渊明的诗歌中,飞鸟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这实际上就是作者设计的一个意向,表达了作者希望像飞鸟一样追求自由的愿望。
三、 联系生活,展现意境
古往今来,诗歌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许许多多诗词语言凝练,意蕴深刻的精品诗词供学生们去学习和鉴赏。那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应该怎样正确地解读意象,深层次地探究诗歌意境呢?但是,当代高中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远离生活,缺乏一定的感情经理和生活常识,因此在解读一些感情暗示的诗歌时,往往体会不到诗人想表达的具体含义。就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诗歌中这么写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很多学生对于这句话,大多是一句带过,并不能知晓其中的含义。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的离去是悄无声息的,其中蕴含了自己的不舍和无限的伤感。但是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误解和错误解读,认为换成“悄悄地”代替也是可以的,这种想当然地主观解读是非常不可取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指正出来。同时,诗歌的解读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学生们对于作者的表达感到费解的时候,教师不妨结合生活情境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使得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四、 领悟诗情,情感对接
想要在语文考试的诗歌鉴赏题中拿分,就需要对诗歌进行精准地解读。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诗歌中的情感相互对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将诗歌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在学习高二的诗歌《相信未来》之前,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布置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们针对文中的“蜘蛛网”“查封”“我的炉台”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解读这些词语和线索,进一步解读作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并且让他们在“我们的脊梁”等词句中感受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主旨内涵,领悟诗人所执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之后,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听老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便会感到豁然开朗,之前心中积存的疑虑也荡然无存了。再比如,在学习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光是从表面文字就能够轻易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告诉学生们诗人拥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告诫学生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有崭新的未来。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加深了对诗歌意象的领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在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解读上做文章,让学生对诗歌感知整体,把握意境有一定程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考试中具体清晰地解读诗歌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做到与诗人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戴志梅.关于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效拓展的思考[J].科教新报,2016(13).
[2]宋轶群.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24).
[3]孔翠芝.感受意境,诗歌鉴赏与解读的另一视角[J].新課程,2015(12).
作者简介:
殷路平,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