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经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检查自身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共性问题与个性差异之间的主要措施之一。教师应切实建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信息交互系统。只有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紧密配合,才能不断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目标。下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数学教学的课外反馈。
一、教学反馈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能保证知识、映像和教学效果的连续性,尽量缩短反馈的过程,课中安排适当的提问、练习等反馈方式,课后作业的及时批改都能缩短反馈时间,提高反馈价值。
(2)针对性原则。学生有个体的差异,教学反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来实施,灵活、策略地给予评价、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发扬优点,消除欠缺,和谐发展。例如,对课堂上一贯不善发言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评价时应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学习认真,但效果欠佳的学生,则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反馈的效益。
(3)主体性原则。教学反馈,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活动,因而教学反馈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需根据个别的问题适当加以点拨、引导。事实上也唯有如此,才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与整合。
(4)辅助性原则。教学反馈尤其是个别反馈只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宜喧宾夺主。不可把教学反馈与集体补习等同起来,应在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中有机地渗透实行。
二、教学反馈的误区
(1)教学反馈就是重新组織教学。教学反馈一直存在于教学的过程中,是及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起到调控作用,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重新上一课。
(2)教学反馈就是集体补课。教学反馈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若不管一切,集体补课,很容易造成其他学生的厌烦情绪,并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抹杀学生个性,造成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
(3)教学反馈就是重新灌输。有的教师在反馈中将自己的知识及方法重新讲授一遍就了事,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原则,也漠视了学生的心理或情感方面的需求。反馈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发现学生的缺陷属于哪一种类型,如知识体系的缺陷、学习方法的缺陷、学习意志的缺陷等,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而不是一讲了事。
三、教学反馈的重要功能
(1)发现问题,有利纠错。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对教学信息不去追踪捕捉,就等于“盲人骑瞎马”。一个有作为的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学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个环节和过程,保证达到教学的预定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常会出现错误的信息,教师可通过教学反馈及时纠错,如此一来,可以起到重新整合学生旧知的功能,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完整化和系统化。如学生开始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看到诸如或的不等式,其解常写成。通过反馈发现,学生原来是把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混为一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区别等式与不等式,并运用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新帮助他们破除思维定势,建构新知系统。
(2)收集信息,提高教研。在教学反馈中,常能发现一些心得,须加以及时总结,并重新运用以教学。例如,求函数的值域。用换元法,令,得求值域,许多同学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后来笔者经过思考,觉得此问题可用逆求法来解决。如,则可得,解得或。如此一来,原函数求值域,就可按以下方法解决:,,,,即得值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激励沟通,促进互动。教师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激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学生不是老师加工的产品,不是知识的接收器,学生的认知受到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兴趣、意志、情感等,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他本人的关注、关心与关爱程度。学生更渴望教育他们的是老师同时也是朋友。所谓“尊其师,信其道”。譬如有许多同学在解一道数列问题时,列出方程就畏难不前了。题目如下:已知三数成等差数列,若将中间数减去4则等比数列,如将第三数加上32也成等比数列,求此三数。学生列出两组方程:①设三数为,则得;;②设三数为,得通过反馈,我发现学生中的畏难情绪,及时激励道:“非常好,再尝试一下,或许结果就在眼前。”学生不多会儿都陆续把题目做好了。我再及时鼓励、引导他们,碰到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也许成功就在这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学生都很受鼓舞。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认为:人的首要动力是对结果的反馈,反馈推动着我们不断修正偏差,实现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反馈,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体健全地发展。
一、教学反馈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能保证知识、映像和教学效果的连续性,尽量缩短反馈的过程,课中安排适当的提问、练习等反馈方式,课后作业的及时批改都能缩短反馈时间,提高反馈价值。
(2)针对性原则。学生有个体的差异,教学反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来实施,灵活、策略地给予评价、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发扬优点,消除欠缺,和谐发展。例如,对课堂上一贯不善发言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评价时应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学习认真,但效果欠佳的学生,则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反馈的效益。
(3)主体性原则。教学反馈,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活动,因而教学反馈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需根据个别的问题适当加以点拨、引导。事实上也唯有如此,才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与整合。
(4)辅助性原则。教学反馈尤其是个别反馈只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宜喧宾夺主。不可把教学反馈与集体补习等同起来,应在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中有机地渗透实行。
二、教学反馈的误区
(1)教学反馈就是重新组織教学。教学反馈一直存在于教学的过程中,是及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起到调控作用,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重新上一课。
(2)教学反馈就是集体补课。教学反馈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若不管一切,集体补课,很容易造成其他学生的厌烦情绪,并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抹杀学生个性,造成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
(3)教学反馈就是重新灌输。有的教师在反馈中将自己的知识及方法重新讲授一遍就了事,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原则,也漠视了学生的心理或情感方面的需求。反馈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发现学生的缺陷属于哪一种类型,如知识体系的缺陷、学习方法的缺陷、学习意志的缺陷等,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而不是一讲了事。
三、教学反馈的重要功能
(1)发现问题,有利纠错。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对教学信息不去追踪捕捉,就等于“盲人骑瞎马”。一个有作为的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学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个环节和过程,保证达到教学的预定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常会出现错误的信息,教师可通过教学反馈及时纠错,如此一来,可以起到重新整合学生旧知的功能,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完整化和系统化。如学生开始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看到诸如或的不等式,其解常写成。通过反馈发现,学生原来是把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混为一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区别等式与不等式,并运用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新帮助他们破除思维定势,建构新知系统。
(2)收集信息,提高教研。在教学反馈中,常能发现一些心得,须加以及时总结,并重新运用以教学。例如,求函数的值域。用换元法,令,得求值域,许多同学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后来笔者经过思考,觉得此问题可用逆求法来解决。如,则可得,解得或。如此一来,原函数求值域,就可按以下方法解决:,,,,即得值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激励沟通,促进互动。教师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激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学生不是老师加工的产品,不是知识的接收器,学生的认知受到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兴趣、意志、情感等,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他本人的关注、关心与关爱程度。学生更渴望教育他们的是老师同时也是朋友。所谓“尊其师,信其道”。譬如有许多同学在解一道数列问题时,列出方程就畏难不前了。题目如下:已知三数成等差数列,若将中间数减去4则等比数列,如将第三数加上32也成等比数列,求此三数。学生列出两组方程:①设三数为,则得;;②设三数为,得通过反馈,我发现学生中的畏难情绪,及时激励道:“非常好,再尝试一下,或许结果就在眼前。”学生不多会儿都陆续把题目做好了。我再及时鼓励、引导他们,碰到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也许成功就在这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学生都很受鼓舞。
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认为:人的首要动力是对结果的反馈,反馈推动着我们不断修正偏差,实现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反馈,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体健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