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通识课程里面的核心课程,对课程思政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更偏重于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教材中的思政内容涉及很少。本文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对课中的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思想进行探索,通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思想要点的结合,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了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在政治水平上也得到一定提高。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政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171
一、引言
2016年 12月 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而 [1]。”总结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发现课程思政能够补其不足,让思政教育进入其他课堂,符合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传统思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课程大多偏向理论,课堂上老师念幻灯片、放影视资料,缺乏实践环节,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听讲。闵辉认为,“从高校课程体系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仍存在相互割裂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严重[2]。”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应该同向同行,相互补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切实有效解决思政与课程不协调问题,培养出思想优良、作风端正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思政课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前高校改革中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困难
目前而言,课程思政进入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以下问题:
(一)理工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与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工科课程,与文史类课程相比,实践环节多且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通常强调提高动手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等,总认为思政知识内容属于文史类课程。
(三)新媒体平台信息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每周一两次的课堂授课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大学生在课下动手去练习。学生在课下练习计算机操作技巧时,常常需要通过新媒体浏览大量信息,浏览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科技手段。如果思想教育没有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对于科学技术的盲目追求可能会弱化他们的思想觉悟。
三、课程思政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面向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病毒与安全防护、操作系统及 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页设计等,课程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日常教学,以专业知识点讲解和学生亲身实验为主,这需要很多的课堂时间。而思政课程则以伦理讲解为主。在这种背景下,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内容,适当介绍当下中国计算机发展中所而临的难题。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可以让他们尝试来参与和解决。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致知于行,将书本上文字知识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将计算机理论与国民生产中切身遇到的难题联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是紧跟党思想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摆脱专业课重智轻德的现象,缓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紧张局而。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具有实施可行性。
四、课程思政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结合的探索性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现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使用的教学内容和软件普遍是国外引进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因为大学生长期受到了国外先进科技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培养。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历代科学家的成就来激发年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为祖国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道德与法律教育
新一代大学生是和互聯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大学生己经习惯通过上网的方式获取各类咨询及电子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引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讲解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网络便捷而通过网络实施违法行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养成良好文明的上网习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利用职务便利及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案例,教育学生不可存侥幸心理,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职务便利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在程序开发和软件工程章节介绍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大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此外,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上保护自己,防止个人隐私泄露,远离网络赌博、互联网诈骗等。
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人防、物防与技防均为十分重要的安全防范手段,随着高校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增加,以及周围环境、人群的日益复杂,加强高校安全防范工作尤为重要。技防作为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不仅要充分地发挥其安防作用,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通过建立智能化综合化的安全防范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高校的安全保卫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思华,褚翠霞.云安全技术在高校云服务中的安全策略分析探讨 [J].电子测试,2013,16(10):165-166.
[2]肖锟.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4):39-42.
[3]高伟,孙金华.宾馆与高校学生宿舍类建筑火灾荷载分布规律分析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09(04):153-156.
[4]李宏亮.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高校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3(04):84-85.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政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171
一、引言
2016年 12月 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而 [1]。”总结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发现课程思政能够补其不足,让思政教育进入其他课堂,符合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传统思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课程大多偏向理论,课堂上老师念幻灯片、放影视资料,缺乏实践环节,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听讲。闵辉认为,“从高校课程体系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仍存在相互割裂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严重[2]。”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应该同向同行,相互补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切实有效解决思政与课程不协调问题,培养出思想优良、作风端正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思政课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前高校改革中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困难
目前而言,课程思政进入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以下问题:
(一)理工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与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工科课程,与文史类课程相比,实践环节多且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通常强调提高动手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等,总认为思政知识内容属于文史类课程。
(三)新媒体平台信息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每周一两次的课堂授课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大学生在课下动手去练习。学生在课下练习计算机操作技巧时,常常需要通过新媒体浏览大量信息,浏览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科技手段。如果思想教育没有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对于科学技术的盲目追求可能会弱化他们的思想觉悟。
三、课程思政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面向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病毒与安全防护、操作系统及 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页设计等,课程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日常教学,以专业知识点讲解和学生亲身实验为主,这需要很多的课堂时间。而思政课程则以伦理讲解为主。在这种背景下,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内容,适当介绍当下中国计算机发展中所而临的难题。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可以让他们尝试来参与和解决。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致知于行,将书本上文字知识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将计算机理论与国民生产中切身遇到的难题联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是紧跟党思想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摆脱专业课重智轻德的现象,缓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紧张局而。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思政具有实施可行性。
四、课程思政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结合的探索性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现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使用的教学内容和软件普遍是国外引进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因为大学生长期受到了国外先进科技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培养。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历代科学家的成就来激发年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为祖国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道德与法律教育
新一代大学生是和互聯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大学生己经习惯通过上网的方式获取各类咨询及电子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引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讲解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网络便捷而通过网络实施违法行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养成良好文明的上网习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利用职务便利及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案例,教育学生不可存侥幸心理,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职务便利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在程序开发和软件工程章节介绍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大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此外,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上保护自己,防止个人隐私泄露,远离网络赌博、互联网诈骗等。
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人防、物防与技防均为十分重要的安全防范手段,随着高校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增加,以及周围环境、人群的日益复杂,加强高校安全防范工作尤为重要。技防作为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不仅要充分地发挥其安防作用,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通过建立智能化综合化的安全防范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高校的安全保卫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思华,褚翠霞.云安全技术在高校云服务中的安全策略分析探讨 [J].电子测试,2013,16(10):165-166.
[2]肖锟.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4):39-42.
[3]高伟,孙金华.宾馆与高校学生宿舍类建筑火灾荷载分布规律分析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09(04):153-156.
[4]李宏亮.基于信息安全技术的高校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3(04):84-85.